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德育,即以学校文化的“四大”功能与社会文化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托,以学生优秀品质的形成与内涵发展为目标的一种教育理念、教育策略和德育架构。  相似文献   

2.
宜昌市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实小)的“首善文化”理论体系确立以后,学校动员全校师生、家长和社会资源,以“育材首善,教化不言”为核心,围绕环境文化、制度文化、课程文化、活动文化、主体文化五个维度共七个方面,大力开展“首善文化”学校创建实践活动,引领学校步人了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新空间。  相似文献   

3.
班集体“精神家园”建设,以创建优秀班集体为载体,强调“精神关怀”,通过丰富学生精神文化,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班级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组成部分.班级文化直接影响着班级群体成员的活动方式、精神面貌与道德素养,是构建班集体“精神家园”的重要条件和核心元素。  相似文献   

4.
李霞 《今日教育》2012,(2):38-39
当前是一个文化大繁荣、大开放的时代,而学校作为人类文化的传承之地,就应该“以文化之”。于是乎。许多学校将开展的一切工作和活动都冠以文化的名义,什么“儒雅文化”“孝亲文化”“国学经典文化”“名人(郑板桥、刘邦等)文化”“廉政文化”“陶瓷文化”……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5.
根植于深厚的文化土壤,形成于长期的办学实践,取决于育人初心的办学理念是学校事业发展的灵魂和指针。江苏省如皋初级中学为打造学校文化特色、进一步彰显育人效益,以“躬实如初为成行至”作为办学理念。学校深入践行“躬实”理念,让“如初文化”落地生根,努力打造“躬实”文化,让“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试图为达成“南通一流、江苏有位、全国有影响的江苏省名校”的办学目标提供强大的思想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如今,校园文化这个词不再是一个名词或某种实体,而是一个动词、一个过程,赋予了时代精神与发展特征。校园文化建设集中反映在五个方面:校长文化、学校制度文化、特色文化、校园环境文化、学校管理文化。优秀的学校,一定富有先进的校园文化,关注校园文化建设,面对已成“化外之民”的学校,正视校园文化建设滞后的事实,应对已碰露出来的“泛文化”和“假文化”等迹象,  相似文献   

7.
“反学校文化”是指与学校主流文化相悖的一种文化现象,现阶段其在文化行为上主要表现为青少年对长期以来形成的“正统”的学校教育文化及其精神的反叛、挑战与抵制。青少年“反学校文化”既具有消极影响,但同时也是学校教育自身变革与发展、学校文化改进的潜在推动力量。在文化发展呈现多元化与全球化的总体趋势下.以社会“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少年学生的价值评价与选择,提高他们的文化批判意识及文化判断能力,既是引导青少年文化合理建构的基本策略,也是现阶段我国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8.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深化课程改革的今天.要保持持久的前进动力.传承厚重的优良传统.必须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努力形成积淀厚重.特色鲜明的学校文化体系。山东省青岛市实验初级中学(以下简称我校)以学校精神文化为核心.初步构建起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课程文化、管理文化和校园文化有机结合的学校文化体系.形成了“人本立校.快乐育才”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9.
党键 《河西学院学报》2002,18(3):124-125
学校教育观念的基调须定位于传播“先进文化”,素质教育中应融入“先进文化”的有机养份,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与时俱进把校园文化的时代性与社会文化的先进性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
班级作为一个“物质存在”,它的外延就是教室和课堂,是学校的共性存在,但班级作为一个精神性的“文化存在”,它又有自己的独立个性与精神气质。是学校中的“个人”,这种自立的班级文化精神是建设学校文化的根基。班级是否能成为一个自立的文化主体,班级能否保持自己独立的文化形式和文化内容,将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个性的生成,影响着教育文化的真正解放与独立。因而,探讨班级文化如何走向自立是教育文化建设的基础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学校的文化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它以“性善论”为人性假设,强调把管理者看成是不断生成成就感的“自我实现人”。学校文化管理不仅是一种管理思想,也是一种实践模式,它以学校文化为开端,以营造“精神家园”、创建高层次文化群体、整合积极的价值观念、培育学校文化管理的归属感为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2.
地域文化融入学校文化的过程是一个从“传统”中发掘“现代”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从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自信,进而走向文化自强的过程,最终形成学校现代化的“中国式”与“中国态”。学校文化创新源于本土文化自觉,地域文化与学校文化存在内在精神和发展方向的一致性,地域文化主要以“集聚教育资源”和“发掘教育意蕴”的方式进入学校文化,学校文化引入地域文化要有理性的文化自觉,也要有一定限度。本研究持续关注齐鲁大地一所小学通过融入地域文化到学校文化,以此凝练与建构出个性化的办学理念,统摄于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环境空间的想象与搭建,最终促进了学校文化的整体转型和优化。通过发扬光大优秀文化传统走向文化自强并融入地域文化的学校文化建设,能够生成出具有共性和个性的理念和目标,敞现出从事件开掘到价值凝练、从课程开发到理念贯注、从氛围扩散到整体重建的路径与对策,不但激活和焕发地域文化的活力和创造力,而且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学校文化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吴举宏 《中国德育》2010,(10):46-47
传统学校管理,是通过经验管理来监管学校;现代学校管理,是通过制度管理来经营学校:未来学校管理,是通过文化管理来培养人才。根据学校管理的历史发展脉络,我们提出,重启“校园文化”话题,再建“校园文化”架构,以“博雅文化”为旗帜,突出重点,探索创新,打造学校文化建设品牌,重点致力于诚信文化、生活文化、博雅文化、亲情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和建设,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平度市麻兰镇文化技术学校,坚持以“深入实施青岛市‘双五’富民工程,加快科教富民兴镇步伐”为目标,紧密结合本镇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以为农服务为宗旨,以加快科技示范基地建设为突破口,强化服务功能,为促进全镇“两高一优”农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学校先后被评为山东省农村成人教育示范学校、全国农村成人教育先进学校和青岛市农村成人教育“十面红旗”。  相似文献   

15.
晋南很多市县的方言尊称“老师”为“师傅”,称呼“学校”为“书房”,把“毛笔”叫“生活”。“师傅”、“书房”和“生活”的说法是沿用古义。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且越是使用频率高的意义越能抵御外来新词语的冲击。所以“师傅”、“书房”和“生活”古义的世代相传反映出当地历史上尊师重教的文化传统及其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16.
江苏徐州市桃园路小学根据国家教育方针、课程管理政策和课程计划,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依托本地特色资源,挖掘学校内外的环境资源,以学生为主体,以学校为开发主场地,以教育信息化为手段,以“创意泥塑”为载体,以培养有智慧、有创造性、有文化自信的乐享生活者为目标,开展小学特色文化课程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17.
高迎九 《江苏教育》2023,(41):49-52
江苏省海门中学扎根学校文化沃土,从党和国家人才需求的高度,以前瞻性思维和全局性谋划,确立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的重点项目——“卓越人才培育工程”,精准对接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在实践探索中,学校坚持将培养拔尖创新后备人才与学校文化特色相结合,以“一人一联一诗”的文化传统为精神底色,与时俱进,塑造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探索出一条“立足全省示范,探路全国示范”的高品质育人之路。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学》2007,(7):73-74
在具体构建学校教研文化的进程中,我校以教研组活动为载体,通过教师与课程、教师与课题、教师与专家、教师与教师和教师与学生间的“六种”相互对话的形式,打造自由交流、百家争鸣的“对话文化”,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师生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观、作风和行为准则的体现,是学校的灵魂。“学校文化”建设应把握三个定位即学校定位,确定学校在教育体系中的层面及任务;规律定位,按教育的基本规律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办事;责任规律,将校长视为责任和前启者,还应形成办学理念。笔者所在学校的办学理念中,有一个“治校预期”是:以人为本,依法治校,以德兴校,构建文明、有序、民主、进取,有利于教师、学生发展健康、和谐校园。同时,“学校文化”建设应更注重价值取向。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文化”的价值取向应该是被学校成员认同和信守的价值理念、行动准则,其他分支文化的价值取向都应该与“学校文化”总的价值取向相一致。“学校文化”总的价值取向是“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学校办学生存发展的思想主线。  相似文献   

20.
吴举宏 《师道》2009,(9):25-26
现在言必谈“文化”,什么企业文化、学校文化、餐饮文化、旅游文化,等等,“文化”一词成为现在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仿佛不谈“文化”,就觉得自己没有文化。为了说明自己也有点文化,我今天就凑凑热闹,也来说说“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