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元代平阳地区以其浓郁的地域文化特征孕育了一批著名的杂剧作家。本文就从地域文化的角度阐述了元代平阳杂剧的特征:少数民族题材,浅粗的语言及内容,浓郁的娱乐色彩。  相似文献   

2.
元代文学元代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面貌全新的阶段.具有高度的民主精神和战斗精神的杂剧全面繁荣,冲击了正统诗、词、散文的地位。杂剧代表着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元代文学学习的重点是关汉卿的杂剧和王实甫的《西厢记》。概说“概说”部分概括介绍了元代社会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基本情况;介绍了元代文学的基本情况.一、元代社会的性质。二、元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及其对文学的影响。三、元代文学的总体特征:1.在元代,戏剧、散曲、小说得以长足发展,逐渐取代了诗词散文而占据了文坛的主要地位。2.诗、词、散文似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其成就自不能比于唐宋,却保存了传统文学样式的种子,为明代的诗文起了一个开路作用。  相似文献   

3.
元代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面貌全新的阶段。具有高度的民主精神和战斗精神的杂剧全面繁荣,冲击了诗文的正统地位.杂剧代表着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后人常把“元曲”和”唐诗”、”宋词”并称。诗、词、散文等文学样式在元代相对衰微。元代文学的学习重点是关汉卿的杂剧和王实甫的《西厢记》。概说这一部分概括地介绍了元代社会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基  相似文献   

4.
元代"婚恋杂剧"着力表现了人性的张扬,特别对女性表现出的人格独立和自主意识进行了大胆褒扬。元代"婚恋杂剧"在中国戏剧史上第一次把女性的人格自主同封建礼教的冲突提升到了一个非常显要的位置,尤其体现出对女性正当欲求和主体价值的肯定。元代"婚恋杂剧"在着力颂扬女主人公坚韧斗志和必胜信念的同时,也重新阐释了传统礼教文化。  相似文献   

5.
《西厢记》作为元代著名杂剧之一,剧情内容虽是爱情故事,但观其思想,也可窥见一些元代时期的理学理念。许衡作为当时理学名家,他的思想理论多为士族熟知,《西厢记》作为元代红极一时的杂剧作品,其思想内核自然也在理学范畴之中。《西厢记》通过崔莺莺及丫鬟红娘的形象,塑造了追求自我的形象,通过对老夫人形象的塑造强调遵守三纲五常,这些人物形象的言行都可以与许衡理学思想相对应。  相似文献   

6.
相较于前代类题材作品,元代婚礼杂剧中的女性主体意识普遍增强。在中国古代"三纲五常""三从四德"教化下,元代婚恋杂剧中却出现了大量的具有强烈的"反叛"意识的女性形象。剧中女性大都追求人性解放与爱情,不卑不亢,自尊自重,追求自主平等的婚恋,渴望建立于情感之上的爱情婚姻。研究元代婚恋杂剧中的女性形象及其婚恋观,对于我们更好了解元代文人的创作心理,甚至了解元代女性形象和婚恋观念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禅宗在中国佛教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在元代宽松的宗教大环境下,禅宗文化在传统文人和民间大众中产生了影响.而作为元代最为大众接受的元杂剧,更是吸收了禅宗的文化特色,其佛教杂剧通过人物之间的对白、独白、唱词来介绍禅宗的发展、演变、教派、人物以及历史,使世人参悟禅机佛理,明了禅宗义理,成为禅宗文化传播的一把利器.  相似文献   

8.
地域文化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历来非常密切。杭州于南宋时期形成了固定的且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在元朝元贞、大德年间,南方又形成了以杭州为中心的杂剧创作圈。元代杭州杂剧表现了杭州的自然城市风貌和人文文化风貌。  相似文献   

9.
杂剧是我国最早定型的戏剧形式,在元代一经破土而出,很快茁壮成长,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辉煌,使元代成为我国戏剧史上的黄金时代。早就孕育了各种戏剧因素的黄河流域,一时作家如林,作品如潮,从元至清,不绝如缕,为杂剧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元蒙贵族统治者定都北京,促使了北方经济、文化的繁荣,为杂剧的定型、发展、繁荣  相似文献   

10.
创作于元代的杂剧,在舞台上活跃了很长的时间,在进入明代之后,仍然是演出的主流。但是为了适应演出需要,艺人势必会对其做出种种的改变。关汉卿的《单刀会》杂剧主要有元刊本与明钞本两个不同版本,其中元刊本出自《元刊杂剧三十种》,明钞本出自《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明钞本与明钞本《单刀会》杂剧的异同,恰能向我们展现出明代杂剧演出对元代杂剧演出的传承与创新,以及随着时代的改变,杂剧演出形式的演进。  相似文献   

11.
元朝在政治生活方面有其许多独特现象,其显著特点之一就是有区别地对待国内各民族,后人总结为所谓的“四等人制”。其实质是政治和文化问题。元朝政治深受蒙古传统文化因素的影响。由于草原文化的强势存在,元朝政治始终未能走入传统中原王朝的正轨。如果说元朝的建立得益于蒙古文化的勃勃生机,同时蒙古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则使大元帝国过早断送。  相似文献   

12.
屈原时代,中国南方依然保持着势力强大的原始宗教和巫术文化,带有神秘的和浪漫的感情色彩,其表现在文艺审美领域,这就是在屈原身上表现出来的楚巫文化。《九歌》中鲜艳夺目的艺术形象,瑰奇绚烂的想象,都带有明显巫文化的色彩,屈原上结巫成之遗则,下开史迁之绝唱,《九歌》记巫,声色楚楚。  相似文献   

13.
元杂剧的题材来源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元杂剧作为独具特色的戏曲艺术,其题材来源极为复杂。从目前存在完整的剧目中可知,它的取材有着明显的倾向性,这与元代的社会、时代、文化及文人的心态密切相关。元杂剧本事来源于各个朝代,其数量和题材类型也有其特点,究其原因正是元代的某一特征与历史上某朝恰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4.
性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第一支温度计,两性结合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白鹿原》在对博大精深的秦汉文化伦理精神的阐释过程中,对两性文化进行了深刻思考。因此,本文由性文化意义解构的视角切入,从生殖崇拜、婚嫁习俗、男性霸权、文化的悲剧与人性的复苏四个方面关注《白鹿原》中的两性文化,并揭示这种文化所造成的悲剧,从中挖掘理性与人性。  相似文献   

15.
伦理道德的复杂化是元杂剧悲剧反映出的一个突出现象,其复杂性表现为:不仅道德价值成为悲剧人物的追求,也成为悲剧精神的组成部分,而且悲剧作家对传统道德的合理与否进行了反思,并对其不合情理处进行了批判。浓厚的伦理色彩是元杂剧悲剧的特色之一,它并没有影响元杂剧悲剧的悲剧性质,其特色与伦理道德为中心的传统文化有关。  相似文献   

16.
始建于五代末年的百泉书院在元代得到了极大发展,这与百泉书院当时所处的环境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文章主要从自然、政治、经济和文化四个方面对元代百泉书院的环境进行了分析探究。  相似文献   

17.
石君宝擅长加工改编前代作品,在人云亦云的故事中塑造出与众不同的艺术形象,如《秋胡戏妻》中劝分不劝合的媒婆,《曲江池》中不认父的郑元和。人物性格的创新为剧情的顺畅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使人物性格达到内部统一。他的戏曲真实展现了元代的社会价值观念,记录了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冲突、融合。  相似文献   

18.
戴峰 《培训与研究》2007,24(10):1-3
宋元戏曲是在民俗文化的土壤中发展成熟的,民俗事象全面进入戏曲作品之中,民俗文化在宋元戏曲中的表现可概括为时代性、深入性和全面性三个特点。  相似文献   

19.
元代前期戏剧的文化寻根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前期大部分戏剧作家视戏剧创作为文化寻根的有效途径,表现出强烈的群体意识和理性精神。元初的文体寻根是以重振传统文化,树立理性权威为旨归的文化现象,随着时代语境的变迁,元末时该文化现象渐趋消歇。  相似文献   

20.
从人类学的角度看,《白鹿原》中的神秘文化是人类早期对自然界看法的遗存,"白鹿"等意象体现了早期人类的图腾崇拜和原始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