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4 毫秒
1.
宋进 《考试周刊》2011,(18):102-102
我们在新课标的数学教学中,不应只是简单地灌输,而应努力设计好教学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去发现、去探索知识。教师力求做到不是"教",而是"引"。变被动地教为主动地学,变教师唱主角为师生互动互教互学。数学教师必须立足于发展学生的各种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各种创造能力来设计数学教学活动,以达到最终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一、在孩子心中树立良师形象 1.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呵护孩子的心灵。孩子的心灵既复杂又单纯.期待别人的关怀,渴望别人的尊重。教师要改变以往统治者的面貌走进孩子的心灵.聆听孩子的心声。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应经常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语言交流。可以让学生谈一谈对班级现状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创新是这一时代的最具特色的概念,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的教育同样也要创新,其着力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尽管创新在小学生的脑海里只是一种朦胧意识,但作为教师,就要努力培养孩子创新意识的思维,放飞孩子创造的翅膀。前苏联科学家卡皮查认为,数学课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合适的学科之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十分重要和势在必行的。在数学教学中,怎样有效的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呢?  相似文献   

4.
为了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够主动活泼地学习,创造性地学习,教师应该力求在平常教学中挖掘一切能使学生主体作用形成的因素,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进行。一、确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一)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学生的心灵既复杂又单纯,期待着别人的关怀,渴望别人的尊重。教师  相似文献   

5.
一、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创新素质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多边活动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应该建立一种和谐的合作关系,建立良好的合作学习机制,以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必须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充分发挥,自主学习才能得以实现。没有民主,就没有创新。二、激发学习兴趣,唤醒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精心设计和安排课堂45分钟的教学活动,既要使教学活动趣味盎然,再现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又要从琐屑的讲…  相似文献   

6.
在21世纪的今天,创新犹如夏夜半空中的惊雷,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灵。要发展,必须要创新;要立足于世界强国之林,必须要创新;要培养新时代的人才,也必须要创新。创新是民族发展,国家强盛的动力之源。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时刻心想创新,要寓创新精神的培养于体育教学活动之中,让创新意识植根于每个学生心间。  相似文献   

7.
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最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尊重和帮助,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全面了解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尊重他们的观点、情感、人格,平时与其交往时要以诚相待,注重与学生心灵的沟通,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改变他们的认知和行为。但是,现在有些教师感觉师生之间缺乏亲密合作的关系,因此,不能有效地展开教学活动。其实,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之间互动的过程,师生之间的和谐合作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重  相似文献   

8.
闫存芝 《陕西教育》2010,(10):48-48
创新教育是针对师生共同的教育活动.教师只有具有创新的观念才能培养和指导学生更好地创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得不断改进、改革教法与学法.力求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同步.从而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放在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9.
生建军 《新疆教育》2012,(17):95-96
当前,创新教育把素质教育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创新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应源于平时的教育过程。而课堂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自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渠道,但鉴于小学数学的特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小学生探究数学知识,具有创新的精神离不开教师的启发诱导,探究过程中教师仍然要起指导作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本文就怎样组织学生积极地投身于“创新学习”、学生在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创新是教与学的灵魂,创新是学生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互动的结晶。小学数学教学应充分调动师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  相似文献   

11.
作文教学是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教育学生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观点意见的重要手段。因此,加强和改进作文教学,是教师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人总是要交流的,总是要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一是口头表达,就是训练说话能力;一是文字表达,这就要从作文训练开始。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力求自主、合作、创新。其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而教学活动说到底又是师生间的互动。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传统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的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作文教学活动中来,充分发挥学生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互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高效有趣的教学活动是教师巧妙引导下的师生互动。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途径不少,笔者多年的探索如下。  相似文献   

13.
郑启涛 《学苑教育》2012,(20):17-17
课堂是由教师、学生及环境组成的社会系统,师生在课堂中通过交互影响完成教学活动,达成教学目标。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教学中应成为孩子的朋友,深入到他们的兴趣中去,与他同欢乐,共忧伤。忘记自己是老师。这样的孩子才会向老师敞开他的心灵。”新课程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坚持学生为本,关爱学生情感发展变化已成为新课程改革重...  相似文献   

14.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教学活动不应仅限于课堂,而应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中,英语课外作业就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小学英语作业在布置上随意性较大,作业形式单一乏味,抄抄、背背、机械练习较多,很少考虑学生的内在需求,束缚了学生的思维,禁锢了学生的心灵。只有灵活多变,让学生感兴趣的作业,才能使学生产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发挥作业的积极作用,如果能按照新课程的理念,创新地进行英语作业的设计和评价,一定能让学生在课外同样有效地进行英语学习,获得积极地情感体验,让英语作业成为师生的心灵交流桥梁。  相似文献   

15.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中的基本关系,作为教师,必须重视、研究师生的心理关系。特别是作为教师,必须做到与学生肝胆相照、心心相印,爱学生所爱,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乐学生所乐,帮学生所需。教师只有用自己的心灵去呼唤学生的心灵,教育教学活动才能步入师生共容和谐的境界,教育教学活动才能成为一种使人赏心悦目、富于创造和激动人心的活动。  相似文献   

16.
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的活力在于创新。教育的理想在于发展学生先天的个性,培养独特见解和首创精神,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培养他们在复杂社会中顽强的适应能力,不断超越别人也超越自我的能力。创新教育没有固定模式,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大胆探索。  相似文献   

17.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教师应努力走进学生的心灵。建立在平等、理解、真诚、关爱、尊重、宽容原则基础上的师生间有意无意的"闲聊",既能增长教师自身知识,也能加深师生情感,取得学生心理认同,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一、教育,需要教师走进学生心灵。平时,我们时常能听到有教师在埋怨:"真不知道现在的学生是怎么想的?""我真的耐下心来跟他们交谈,推心置腹地摆事实、讲道理,可他们就是当耳边风,一点作用也  相似文献   

18.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这既是一个教师有效教学的课堂组织基本功问题,也是教师成功开展教学活动的艺术问题,是衡量师生是否有效互动达到情感交融的重要指标。心理学告诉我们,注意是信息接收过程中的第一道防线,是心灵的唯一门户,不打开这扇门户,人和智慧的阳光也不可能照射进人的心灵。那怎样才能使学生集中注意,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呢?  相似文献   

19.
与学生谈话是教师与学生交流沟通的重要途径,也是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重要手段。健谈、善说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之一,教师在与学生谈话时,倾向于以自己的意见、观点、感情来影响学生,因此,滔滔不绝地说个不停,而学生往往被动受听或机械应答。这种“我说,你听”式的谈话,有时很难收到良好的交谈效果,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实际上,师生谈话与教学活动一样,也应该是双边活动,讲与听是对立统一的。要想使谈话成功,教师不仅要健谈,而且还要善听。具体说来,倾听在师生交谈中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教师善于倾听,可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  相似文献   

20.
项目教学,是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这种模式中,老师起到主导作用,学生起到主体作用.老师需要时刻关注学生,这是行为引导型教学方法中的一种.教师如果通过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才能够建立起课堂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