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庆梅 《西藏教育》2010,(12):48-49
“博学”加“善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前提,再读《于永正语文教学精品录》后,这种意识在我的脑海中更加强烈与清晰。一.博学的“博”面对新课程,面对信息化背景下的教育发展形势,于永正建议老师们:“一旦学生安静下来,要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特长和才能。如果——开头的一段话热情洋溢;板书的第一个字让学生为之赞叹;第一次朗读让学生为之感动……”于永正对教师这样忠告,其中就隐含着一个“博”。  相似文献   

2.
“蹲下来和学生说话”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典范,许多老师对此都谈过自己的看法,认为要做到师生平等,教师就要在生活上、学习上与学生平等,要“蹲下来和学生说话”。这对于过去站在讲台上的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进步。但是,老师,你真正做到“蹲下来”了吗?  相似文献   

3.
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只有喜欢、崇拜老师,才能听从老师的教导。几年班主任工作的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如果班主任具有童心、爱心和耐心,学生就会亲近他、信赖他。 一、纯真的童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世界是一个特殊的世界,而且,每个儿童的世界都各有特色。教师不仅要了解儿童世界,而且要习惯于儿童世界。”作为班主任,必须具有一颗  相似文献   

4.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强调了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重要性。多年的教育实践使专家和广大教师们认识到,内容分析式课堂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我们需要在反思中重建我们的语文课堂。于永正老师的“读写结合的语文课堂”,管建刚老师的“指向写作的语文课堂”,都在向我们一线教师传达一个讯息:读与写是相辅相成的,读是为写服务的。  相似文献   

5.
教师应是文本优秀的阅读者,文本能动的展开者。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课前,教师先得与文本对话,即钻研教材。只有把教材把握好了,才能取得和学生对话的资格,进了课堂才能引导学生和教材对话,才能和学生交流。”笔者认为,在解读文本时,教师要读好“三字经”,着力提高文本解读的厚度、效度与宽度。  相似文献   

6.
王燕 《山东教育》2008,(6):28-29
早在上世纪80年代,特级教师于永正就在《山东教育》上撰文讲过“读是一切语文能力形成的手段和桥梁”。在新课改的今天于老师仍然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对文本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只有通过学生对文本的熟读才能做到;  相似文献   

7.
最近听了于永正老师执教的《番茄太阳》,于老师的书写指导让我非常佩服,这样的书写指导,学生怎能写不好字呢?正如于老师所说的:"没有写不好字的学生,只有不会  相似文献   

8.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大人应该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蹲下来”不仅是一种姿势,更是一种好的心态。“蹲下来和学生说话”要求教师在心理上和情感上与学生保持一样的高度,以平和的眼光和尊重的视角去看待学生,理解学生,为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教师如何才能做到“蹲下来”,如何才能把这种姿态变成一种良好的心态呢?  相似文献   

9.
在我的身边曾发生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天,几名小学生爬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地上很脏,几个人都是满身的灰。教师见了很生气,走过去沉着脸问:“你们在干什么?”“听蚂蚁唱歌哩。”学生头也不抬,随口而答。“胡说,蚂蚁怎么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一个八度。严厉的斥责让学生猛地从槐安国里清醒过来。于是,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老师发落。只有一个倔强的小子不服,他嘟嘟囔囔地说:“您又不蹲下来,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是啊,老师为什么不能蹲下来呢?不蹲下来,怎么可能了解学生呢?其实,这不仅仅是一个…  相似文献   

10.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可产生热爱,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认为:爱是一种情感,是兴趣的高度发展,爱的情感对于注意的集中和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儿童的心理特点决定他们的注意缺乏持久性。他们的兴趣往往是多变的。他们的“爱”,是不会自发产生的,需要老师和学校教育、培养和锻炼。老师和学校只有用爱的钥匙打开他们的心扉,才能点燃起儿童心灵中爱的火花。热爱学生是一个人民教师必备的心理品质,是热爱祖国、热爱我们事业的具体表现。著名的优秀教师斯霞说得好:“只有热爱自己的学生,才能  相似文献   

11.
一 听过于永正课的人都说,于永正有一股子灵气,“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举手投足都有戏。他教《燕子》,一边引导着拳生读书,一边在黑板上画画,学生把课文读懂了。他的“燕子展翅图”也画完了。学生们瞪大了眼,听课的老师啧啧称赞;他  相似文献   

12.
《教海漫记》是于永正老师几十年教育教学经验的集萃,是于老师教学生涯的记录,也是于老师内心情感的真实袒露。作者以“讲故事”的方式叙述了他对教育,尤其是对语文教学的感悟,语言流畅、生动幽默,处处折射出理性的光辉和人格的魅力。它告诉我们,只有拥有一颗童心,才能用双手推开一扇扇通往未来的窗户,才能领略教育的快乐,才能做一个快乐的教师。  相似文献   

13.
有这样一个故事:几个小学生正趴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一个教师看着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听蚂蚁歌唱呢。”学生头也不抬,随口而答。“胡说,蚂蚁怎么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一个八度。严厉的斥责让学生猛地从“槐安国”里清醒过来。于是,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老师发落。只有一个倔强的小家伙还不服气,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这个故事让我久久回味,它包含了太多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细细思考的问题。学生们说得多好啊:老师,您为什么不能蹲下来呢?…  相似文献   

14.
一、创设平等 老师和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交流者.教师要用平等的眼光来看待学生,这是一种人文关怀.教师不仅要做到身体蹲下来,心灵也要蹲下来,全心全意融入学生中间去,和学生交流,共同建立一个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 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沟通、体验才能感到轻松快乐成长,而师生关系的平等,师生、生生间资源的互动,才是快乐成长的源泉所在.在课堂中才有可能提出一些极具创新性思维的想法.  相似文献   

15.
李吉林、于永正等大师们的课堂教学智慧和艺术,不知倾倒多少教师!有时我们也在学习、借鉴大师们的一招一式,但往往"形似"都很难,更不要说 "神似"。因此,我首先要追问的是:大师们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 《人民教育》编辑赖配根老师说:"智慧"是一种态度,是来自于教师对学生的"善良"感,是教师对学  相似文献   

16.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只有喜欢、崇拜老师,才能听从老师的教导。几十年班主任工作的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如果班主任具有童心、爱心和耐心,学生就会亲近你,信赖你。 一、纯真的童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世界是一个特殊的世界,而且每个儿童的世界都各有特色。教师不仅要了解儿童世界,而且要习惯于儿  相似文献   

17.
课始巧问候     
最近听了全国著名特级老师于永正老师的课 ,我深深折服于他精湛的教学艺术。且不说他上课过程中的精彩纷呈 ,就是上课开始时的一句简单问候 ,也体现了他的独具匠心。当铃声响起 ,班长喊过起立 ,于老师精神饱满、笑容可掬地问候学生 :“同学们 ,好好上课 !”学生们顺口说到 :“老师 ,你……”忙打住舌头 ,旋即反应过来 ,说 :“老师 ,好好上课 !”在师生的相视而笑中 ,于老师顺着说 :“谢谢同学们 ,我一定好好上课。”这别具一格的问候 ,使刚才还有些拘谨的学生们一下子活跃得如鸟雀一般 ,使刚才还替学生们担心的听课老师报以热烈的掌声。我觉…  相似文献   

18.
跟谁配合     
吴友智 《教书育人》2001,(17):28-29
最近,笔者应邀担任市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评委。在评议时,有人慨叹:“某老师教得不错,就是学生配合不好。”乍一听,说得似乎很客观。倒是有一次听了特级都教师于永正的课,才知道课堂上只有学生跟老师紧密配合,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这一观点有失偏颇。课前谈话,有一名学生表态:“我们一定跟于老师配合好。”可于老师却立即更正“不,是我跟你们配合。”顿时,课堂内,掌声雷动。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中,课堂上究竟是谁跟对方配合,这句话作了明确有力的回答。长期以来,学生在课堂上扮演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课堂则成了演出“教案剧”…  相似文献   

19.
阎老师对“教师在儿童中的威信”问题,向来有个独特之见。他常常带着自豪的口气对同志们说:“……对儿童要严厉,只有这样,儿童才能尊敬老师,老师在儿童中才能有威信。”他也曾不止一次地指责,那些经常和孩子们接近的老师,特别是那些常和孩子们有说有笑、唱歌跳舞的老师将会失去他们的尊严和威信。  相似文献   

20.
“回归本真”的呼唤,使在“迷人眼”的“乱花”中徘徊的语文教学踏实了,不由想起了于永正老师的《杨氏之子》。他的的课堂教学以简单示人——没有现代化的多媒体,没有热闹的花样形式,只有老师、学生和文本。于老师用亲切平实而又不乏幽默的话语引导学生一次又一次地读书。在读中,古文逐渐清晰明朗,疑惑一一解开;读到最后,大家恍然大悟,意犹未尽。这时,再提笔把古文描述的场景用自己的话写出来,学生学得兴趣盎然。于永正老师称其为“简单语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