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培养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是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根本任务。分析了当前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以及基于计算思维重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的必要性,提出了以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为导向的面向专业应用的分类分层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并探讨了课程体系实施方案。该课程体系充分体现了计算思维能力与专业技术的融合,有利于提高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创新能力,充分发挥计算机基础教学在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专业为依托,通过对专业培养目标的分析,针对具体专业的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就业前景需求,以知识、技能、能力和个性的分析为基础,从教学体系、课程体系、课程项目、教学模式、考评模式等五个方面,阐述了高职计算机基础新的教学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目前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分层次模块化教学改革,根据学生基础能力和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对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划分层次、对教学内容划分模块,使计算机基础教学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体现专业特色,实现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4.
新工科建设给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带来了新挑战与新机遇。新时期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要围绕通识型课程、技术型课程以及交叉型课程组成有机关联的、具有层次的"宽、专、融"课程体系,并形成对四年专业培养的持续支撑;在课程建设方面,要加强计算机通识课程和交叉课程的建设,加强教学方法改革,注重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和新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公共基础课是高等院校计算机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社会职业的多样化,学生就业的需求,对高等教育中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讨论了高校中新的课程体系的改革以及实践的效果,对理科、工科、文科、艺术类等其他不同的专业进行计算机基础教育时进行了课程多样化的研究。新的课程体系符合社会的需求,使各个专业的毕业生将来在择业时在计算机教育上能够更贴近用人单位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模式与学习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应以培养各个领域中的计算机应用人才为目标.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系统地正确地建立计算机相关概念,使学生掌握在信息化社会中工作、学习和生活所必须具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具备在网上获取信息和交流的能力,具有熟练地操作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高校各专业的公共必修课,在其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材设计、教学模式、教学监督评价等各个环节上都必须以提高大学生的素质与能力为目的.  相似文献   

7.
张兰 《小学生》2013,(4):68-68
鉴于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中心,所以必须优化教学模式和考核评价体系,开展有效的计算机教学。一、建立以培养技能为中心的计算机课程体系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必须以就业为导向,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相结合,坚持精理论、多实践、重能力、求创新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建立以培养技能为中心的计算机课程体系。计算机课程体系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模块:一是"基础技能模块",主要是一些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等;二是"专业技能模块",即根据专业分类、岗位就业目标确定的各类具体学习  相似文献   

8.
<正>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是计算机基础教育体系中的一门基础性课程,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近年来,广大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师在探索培养目标、改革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使计算机基础教学取得了很大  相似文献   

9.
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结合我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就如何优化课程体系、优化教学环节和考核方式,加强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提出面向能力培养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与实践环节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导论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其目标是帮助学生构建计算机学科的科学体系,初步掌握学习计算机学科的方法,激发专业学习兴趣.阐述了计算机导论双语教学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以及教师能力要求,以期培养与国际接轨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把人类社会从依靠自然资源的工业时代推进到以信息、知识为重要资源的信息时代。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是推动我国信息化进程的重要力量。因此,开展对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研究,提高教学质量,推动计算机基础教学跃上一个新台阶,以满足社会对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求,这对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方针具有重要意义。1997年11月原国家教委在北京召开了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研讨会,在总结过去计算机教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三个层次五门课”的课程体系,即第一层次为计算机文化基础,开设课程是…  相似文献   

12.
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培养各专业学生适应社会对计算机的信息处理、交流需求是关键,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文章基于抛锚式教学实践,探讨了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以及如何更好地为计算机基础教学服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该文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基础、课程联系和毕业生去向的现状,应用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STS教育理论,找出困扰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程的难点,指出现有专业基础课程教材知识体系及教学方法的局限性,构建适用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电力电子技术及应用专业基础课程的知识体系,并就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内容与方法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连续四届学生的教学实践验证了该课程体系改革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与计算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学生计算机基础能力测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目前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总结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几个误区。针对相关误区,提出计算思维导向的混合教学模式,以及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重构课程教学内容,实行多主体、多元化评价体系,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与学生学习积极性等具体应用措施。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的教育理念所强调的是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面向和适应未来社会,课程的教学应从重视知识的传授和知识的积累转向发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基于这一新的教育理念,为适应我国对园林设计专业的专门人才的要求,近两年来我们在园林建筑与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改革尝试。1.明确园林建筑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随着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新信息、新技术、新概念和新材料都大量涌现。园林建筑这门传统课程的内容体系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原有的课程体系将不能完全适应园林建筑…  相似文献   

16.
行业导向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需要构建面向专业应用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设计与课程内容相适应的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选择考核方式。实践表明,网络自主学习是计算机应用基础分层教学的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参与式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研究式教学与项目教学相结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行业导向的教学改革思路有利于培养实用型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7.
帅小应 《池州师专学报》2010,(6):114-115,126
针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际情况,对计算机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探讨了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建设以及实验教学与考核方式;形成"多元"的培养目标,建立"分层、连贯、项目化"的教学体系,实现"基础、应用,设计、创新"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现状分析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章通过分析国内外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探索社会需要、适应学科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并提出根据学生学习基础和发展意向分层次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的教学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19.
实践教学是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内容,而水产养殖专业综合实习平台改革,即校内外实践平台综合创新体系构建将整合学校、企业及社会众多资源,为培养优秀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湖南农业大学水产养殖专业在校内外实践平台综合创新体系的构建中,在其制度体系、课程体系、教学指导团队体系、基地体系、科研创新实践体系以及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等方面开展了一些有益探索,并取得一些初步的效果,学生的专业技能、创新意识得到加强;学习积极性提高;就业和创业观念不断更新,适应社会的能力加强,社会和企业对毕业学生的认可和满意度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得以初步显现。  相似文献   

20.
几乎所有大学针对不同专业的低年级学生都开设了计算机基础课程,而这个课程一般都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所以,这种模式对学生,特别那些计算机基础较弱的学生是枯燥和难以消化的。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以学生为中心参与式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为目的,探索了其教学体系建设。提出了参与式方法在这一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具体手段和方法,设计了相应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案,并针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这种参与式教学体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更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并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