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自然课教学以实验教学为主,在指导学生实验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有序性、熟练性、准确性和创造性的培养,使之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1 指导观察,培养观察能力的有序性细心而有序地观察是进行科学探索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观察的有序性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例如:在教“空气成分”的实验时,首先在水槽里放人适量的有颜色的水,然后点燃一支蜡烛放在水槽中间,再用玻璃罩罩上(上面开口)。让学生观察:第一步,钟罩内  相似文献   

2.
空气是五色、无味、无嗅的气体,既看不到,又摸不着;虽然利用塑料口袋可以捕捉到空气,但只能证明到处存在空气,而无法观察到空气是怎样流动的。在以前的自然课教学中,我们曾采用过一些方法,例如:点燃一支卫生香,或一支香烟,但激发不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提高小学二年级学生学习自然课《空气》一课的学习效果,我设计了一个小木房,经过教学实践,学生们特别喜欢小木房这  相似文献   

3.
我在教小学自然第七册《热对流》一课时,设计了一个实验:取一只较大的方形玻璃鱼缸,一只100W灯泡(带灯座和足够长的导线),一支卫生香和火柴。我先把鱼缸扣在桌子上,把灯泡也扣在里面,并使鱼缸探出桌面一点,把卫生香点燃从探出桌面的口里把烟充满鱼缸的一半(如图1);然后把鱼缸推到桌子中间,使灯泡在鱼缸的一边,等烟静止后让学生观察烟的动态。接通电源,一会儿灯泡发出的热量使鱼缸里的烟流动起来。这时让学生观察烟流动的方向,也就是空气对流的方向。把灯泡放在鱼缸的中间再试一次,就会看到空气的另一种对流方式。图1…  相似文献   

4.
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自然第十册《空气的成分》一课时,我先做了课本上第一个观察实验,即用一个空玻璃杯罩住一支点燃的蜡烛,让学生观察现象(蜡烛慢慢熄灭),然后当我提出杯中的蜡烛为什么会慢慢熄灭时,学生却七嘴八舌,有的说空气烧完了,有的说杯中还有空气,而且争得面红耳赤。形成认识矛盾后,我接着又做了一个实验,即:将粘有蜡烛的玻璃片放在水槽中,往水槽里倒入一些染红的水,点燃蜡烛再用玻璃杯罩上,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学生观察后回答:蜡烛还是慢慢熄灭,但是红水上去了一截。当我再问他们,为什么蜡烛会慢慢熄灭?杯中的空气用完了吗?学生还是…  相似文献   

5.
读图回答以下问题。1.若该图是热力环流侧视图。(1)A、B比较,________处温度较低,________处气压较低,引起这个环流的原因是________。(2)关于热力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空气的升降运动,引起地面冷热不均B.上空的气压高低与近地面一致C.气流在垂直方向上总是由高压指向低压D.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形成了大气的水平运动(3)大气运动中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是A.三圈环流B.大气环流C.热力环流D.季风环流2.若此图是冬季风侧视图。(1)根据热力环流原理,A、B两地哪里可能是亚欧大陆?_____________。我们感受到的西北风应是数字号_____处,造成…  相似文献   

6.
1.原理蜡烛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碱溶液吸收产生的二氧化碳,液面上升水面容积1/5.2.部分仪器用品制作(1)取一去底容积为500mL无色细口瓶(或500m透明无色塑料瓶);把液面上容积分成5等分,顶端塞一橡皮塞,如右图所示.(2)取一适当大小塑料瓶盖,盖内固定2~3支小蜡烛,烛高1cm左右.3.具体操作(1)在一玻璃水槽内倒一定浓度碱溶液,液面齐零刻度处,并滴入几滴酚酞.(2)使内装小蜡烛的塑料瓶盖浮于碱液面,并点燃小蜡烛数支,以耗尽瓶内氧气为原则,确定点燃小蜡烛的支数.(3)蜡烛正常燃烧后,…  相似文献   

7.
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同学们都是通过实验来认识图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如图1所示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燃烧着蜡烛的烧杯中,若烧杯正放时,请同学们猜测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并给予解释。同学们的回答可能会各种各样,实际上实验现象是:蜡烛由下向上依次熄灭。由蜡烛的熄灭可知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由蜡烛熄灭的次序可知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如果将实验装置改动一下,又会出现什么现象呢?图2如图2所示点燃放在木块上一长一短的两支蜡烛,将木板放在盛有少量新制石灰水的水槽内,用烧杯把木板扣在水槽内,一段时间后,可观察…  相似文献   

8.
张荣华  许娇 《生物学教学》2005,30(12):45-46
关于“酶的特性及活性影响条件的探索”的实验,一般是通过三组实验来证明的。实践中,采用新鲜的肝脏为实验材料,不容易研磨充分,动作较慢的学生无法在一节探究实验课上完成;过氧化氢水解冒出的氧气泡量少,必须用点燃但无火焰的卫生香放在试管内液面的上方来检验,而且卫生香能否复燃也受到肝脏研磨充分与否的影响,实验现象不容易直接观察到。通过多次实验以后,我们发现,采用新鲜青椒研磨后过滤得到的研磨液作为过氧化氢酶的供体,实验现象非常明显:讨氧化氧7k锯冒出的大量氧气洵.  相似文献   

9.
火剪头影     
一张宣纸白又白, 火花一点自动燃, 烧出一条曲线来, 黑纸衬托头影显。在学习硝酸盐不稳定性时,我们可以做一个“火剪头影”的趣味小实验。 [实验用品]:毛笔、铅笔、宣纸、黑色植绒纸、夹子、卫生香、饱和硝酸钾溶液 [实验过程]:用一支小楷毛笔蘸取硝酸钾饱和溶液在一张宣纸上画一个人头的侧面轮廓(线条尽可能细些),并在线的起点和终点用铅笔各做一个记号,然后晾干,晾干后仍如白纸一张,白纸后衬一张同样大小的黑色植绒纸用夹子夹住,固定好,再用卫生香对准记号处点燃,火花缓缓地沿所画的线条延伸,片刻后,  相似文献   

10.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是高一生物必修课中1个必做的分组实验,对于教材上的要求与方法,笔者觉得有以下几点不足:第一,相关物质与过氧化氢(H2O2)作用时产生氧气(O2),同时会出现较多的气泡,而气泡中含有水分,就会影响氧气对点燃的卫生香的助燃作用,甚至会熄灭点燃的卫生香,从而导致实验效果差甚至实验失败。第二,物质与H2O2作用时产生的O2很难全部留在试管中,导致O2从试管中逸出,从而影响实验的观察效果。第三,当O2产生较多时,助燃激烈,对实验者(学生)存在不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1.
热力环流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往往难以正确理解高低空气压数值的绝对性和高低气压的相对性,无法把握热力环流的本质。笔者运用数值模拟法来讲解这一问题,则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其具体步骤如下:一、模拟初始状态如图1,假设在单位面积A和单位面积B上各有一延伸至大气上界的空气柱,鉴于高低空空气密度的差异,则可以用数值"800"和"200"分别来表示假定两空气柱内低空与高空的空气重量。那么,按照气压的定义,A气必重处大气少  相似文献   

12.
一、学习目标准确理解地表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运用图示分析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理解热力环流的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激情投入,享受学习的快乐。激发探索地理问题的兴趣,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二、教学过程师:出示孔明灯图片(提出问题),有谁认识这是什么,有谁知道它的来历?(可能学生会议论纷纷,借此引出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请学生来讲台前点燃它们,同时提  相似文献   

13.
在现行教材里,空气的成分实验是这样进行的:“在水槽里点燃一支蜡烛,用一个上面开口的玻璃钟罩很快把蜡烛罩起来,再很快地用  相似文献   

14.
[例题]读图1回答问题:(1)在图中加上箭头,正确表示热力环流的方向。(2)A处的气压(高、低)于B处,C处的气压(高、低)于D处。(3)C、D两处降水概率较大的是,日温差较大的是。该题着重考查我们的信息检索能力,只要掌握了热力环流的基础知识,便可以顺利作答。正确答案:(1)C→A→B→D→C(2)高低(3)CD[变式1]在图2中加上箭头,正确表示热力环流的方向。该题的变化在于隐藏了相关地点的冷热状况,因此分析冷热状况是答题的关键。正确答案(见图3):[变式2]读图4回答问题:(1)工业区要与城区(居民区)保持一定的距离,确定这一距离的主要依据是什么?(2)…  相似文献   

15.
初中化学课本第25面至26面安排了[实验1—6]、[实验1—7]、[实验1—8]来介绍二氧化锰能加快氯酸钾制氧气的化学反应速度。在实际教学中,我觉得这三个演示实验单独做耗时较长,且对比性不强。所以在教学中,我将以上三个实验合并在一起做,效果比较理想,现介绍如下。 一、实验装置(如右图) 二、实验操作 分别装好药品(A——KClO_3;B——MnO_2;C——KClO_3和MnO_2)。将三支试管固定在同一个铁架台上,同时加热后,将三根卫生香点燃,分别吊入三支试管内。  相似文献   

16.
一、加强实验1.重视演示实验由于演示实验具有丰富的直观性,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掌握,所以演示实验必须精心准备,加以重视。2.增加演示实验例如,学生看到只要在烧杯中点燃一点纸屑,再倒扣到水槽中时,就能听见吱吱声,水槽中  相似文献   

17.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把教室门留一很小的缝隙,点燃一支蜡烛,先后置于近地面门缝处和门缝最高处,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发生的现象。学习本节内容时,北方室内的温度已明显高于室外,蜡烛火焰在近地面门缝处会明显飘向室内,而在门缝最高处则明显飘向室外。这一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不被人注意,学生原有的认知图式难以类推此现象,但会有空气向室内或室外流动的认知。创设这样看似熟悉但与学生原有图式不符的新奇刺激,能迅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问题的欲望。  相似文献   

18.
1 实验材料要准备吸水纸  这个实验除了教材上应准备的材料外 ,还要准备吸水纸。实验开始时 ,学生把点燃的蜡烛粘在玻璃片上 ,放进水槽里 ,盖上有底烧杯 ,蜡烛熄灭了 ,杯子里的水上升了 ,说明燃烧了一部分空气。为了证明剩下的气体不能支持燃烧 ,坚接着把水槽中的器材翻起来 ,把玻璃片移开一条小缝 ,擦燃火柴放在小缝里 ,火柴会熄灭。由于学生的手是湿的 ,很不易点燃火柴 ,这时就要用吸水纸擦干手 ,再进行实验。2 水槽中水的多少和蜡烛的长短要适宜  学生实验时 ,水槽中的水太多会淹没蜡烛 ,太少进入杯子里的水有时不明显 ;蜡烛太长烧…  相似文献   

19.
张莉 《成才之路》2012,(25):83-83
正热力环流是关键知识点,也是教学难点。本文通过将大气压这一抽象概念转化为可量化的空气分子数量的多少,试图突破这一关键知识点。同时,对学生的易错题进行了解析,让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变得轻松起来。在热力环流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高一的学生对"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空气冷却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理解有困难。而低压高压的变化过程,有一些学生也不了解。在教学过程中,方法  相似文献   

20.
热力环流知识迁移谭启明热力环流是高中地理上册,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三节大气运动的重要基础内容。我在讲授这一内容时,有意识地把知识进行迁移,通过迁移对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起到了明显的教学效果。热力环流就是由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