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之称"是《广雅疏证》中一个常用的训释用语,由"之称"构成的训释主要用四种格式。其中在"……,……之称"格式中,训释语经常不是被释语的所指,而是解释被释语的语源、属性、特点、功用、类属、方位、别称等。"……有……之称"是用来解释训释语的名源的。"……是……之称"用来解释异体字的意义。"……亦……之称"用于解释多义词的后一个义项。  相似文献   

2.
声训是指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解释词的命名之意的一种训诂方式,其目的在于探求词的语源,而不像义训那样在于揭示词的所指义.因此,用来作声训的词语只是被训释词的"蕴含意",而并非其所指义,即不构成被训释词的一个"义项";声训也可以用来指明古籍中的假借现象.汉代人的所谓声训,尤其是今文经家之声训,其意往往并不在于对文字音义关系的探求,而是为适应当时政治的需要,以阐发经文之"微言大义"为要务,也是他们用来阐述其哲学观点、政治学说及价值取向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训诂学和语义学,对古汉语词汇无法给予科学的解释.本文旨在运用现代语义学的理论方法,力图对《尔雅·释诂》中的训释词与被训释词在词义的内部的关联,这一非同义训释语言现象作出较为合理客观的解释.从训释词与被训释词是上下义位关系、训释词是用来揭示被训释词某方面的语义特征的、拆分训释词的词义的这三个方面,深入探讨二者的语义联系.笔者不揣简陋,尚祈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训论学和语义学,对古汉语词汇无法给予科学的解释。本文旨在运用现代语义学的理论方法,力图对《尔雅·释话》中的训释调在词义的内部的关联,这一非同义训择语言现象作出较为合理客观的解释。从训释词与被动1释词是上下义位关系、训释词是用来揭示波训释词某些方面的语义特征的、拆分初1释词的词义的这三个方面,深入探讨二者的语义联系。  相似文献   

5.
用同一个训释词去解释若干个被训释词,我们称之为"同训"。据统计,《说文解字》中共出现448组同训词,其中同一部首下的同训现象更引起学界的关注。本文提取"辵部"中"遭"、"逢"、"遘"三字,希望可以利用当代词源学理论和义素分析法来详细剖析这一组同训词,找出隐藏在同义外表下的不同义素特征,以明确区分词汇意义及词源意义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同训是《尔雅.释诂》中使用最多的一种训释方式。但是,所谓的“同训”并不是如字面上所讲的“同义互训”。有的“同训”是利用释词的一个义素来解释一组被释词,有的“同训”则是利用释词的几个完全不同的义素来解释几组被释词。由于同训方式的不同,这些被释词形成了不同的语义场。  相似文献   

7.
陈卫兰 《台州学院学报》2005,27(4):30-31,69
在大型工具书中,常用“门槛”来解释在古代被训释为“门限”的单音词。纵观前人训诂,“门限”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是指位于门中、门下的用来固定门扇的竖木、横木;狭义的用法同今“门槛”。  相似文献   

8.
《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我国传统语言文字学的不朽名著,它在文字学、训诂学、词汇学以及语音学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至今仍然值得深入研究。现以《说文》中的“某,某某也”释语为切入点,对采取这种释义格式的语料,从双字释语与被释字之间复杂的形、义关系以及双字释语本身的形态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比较和说明。这种研究可以为《说文》的深入探讨提供新的角度,进而加深对其精神内涵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读完书稿,浮想联翩,不禁要推衍"庖丁解牛"成语。曰:此乃庖丁解书也……在我国古代早期的四大辞书中,数《尔雅》的地位最高:不仅是雅系辞书之首,而且被列为经书,排在《孟子》之前。"所以训释五经,辩章同异,实九流之通路,百氏之指南"。(陆德明《经典释文.叙录》)  相似文献   

10.
后世对于《诗经》毛传的研究可谓非常细致了,对单音词的研究却不多,对单音词相训中的"某,某;某,某也"这种特定形式的研究则更少。这种单字相训的形式在毛传中是很普遍的,从意义远近的角度来讲,被训释词和训释词可以有义同相训、义近相训、义隔相训及义反相训等不同的类型。文章从义隔相训入手,对训释词与被训释词从引申关系、假借关系的角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声训"与"因声求义"在训诂学著作中经常被看做两个等同的概念,在训诂实践中也往往没有区别地交替使用。其实"声训"和"因声求义"在"训释词"和"训释目的"上都有所不同,这些不同更反映出二者在其适用范围和求义层面上存在着的本质差异。  相似文献   

12.
字、词、语、句是构成文章的基础,用字、遣词、释语,造句是读书的基本功,“没有规矩不成方园”。不教给学生解释词和成语的原则与方法,坚实基础和奋飞能力就是一句空话。 解释词语就象作文一样,“文无定法,但有大法”。大法就是基本法。基本法如下:①用同义词语解释,以浅释深,如“经纬”,纺织品的直线叫“经”,横线叫“纬”;以普通话释方言,如“里手”,内行;以常用词释生僻词,如“赏赉”,赏赐。②用否  相似文献   

13.
<论语>何晏注是对汉魏<论语>训解的一个总结,对后世的影响远胜过汉魏说<论语>其他诸家.何注既注意文字训诂,又重视经理阐释,其视角较为合理.何注主要是从词的语义系统和语境角度对词义加以训释的,此外也用本字训释通假字、以方俗语训释通语.何注所采用的训诂术语不多,基本继承汉代学者的用法,也有创新.  相似文献   

14.
训诂的诸多内容中,词义的训释是重点,这部分释义为训诂释义。它是运用已知的词语解释单个或多个词语的一种语言活动。训诂释义以训条为研究对象,由被训释项和训释项组成。它分单词训释与多词训释两类。训诂释义并不是训诂方法。训诂方法主要是对各种词义、字义的探求和研究,训诂释义只是从各个角度、或详或略地表述词的意义和内容。二者之间有区别,也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研究毛传训释重言 ,先得分清重言与非重言的区别。这主要是看重叠的两个字的意义是否不同于单字的意义。同则是非重言 ,不同则是重言。毛传对于重言的训释 ,方法灵活多样 ,释语简明精到 ,术语运用恰当严密 ,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是训诂研究的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16.
当今介绍训诂学的一些著作,在解释“训诂”这一名称的由来和意义时,往往把它和《毛诗故训传》书名中的“故训”二字完全等同起来,因为“故”与“诂”古字通用,汉人著述中“训诂”一语多作“训故”,而《毛诗故训传》书名的“故训传”三字又或作“诂训传”,于是便把“训诂”或“训故”看成是“故训”或“诂训”的同义倒文,认为二者是一回事;又因为《尔雅》篇名有《释诂》、《释训》,孔颖达曾解释说:“‘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训’者,道也。道物之貌以告人也。”“然则‘诂训’者,通古今之异辞,辨物之形貌,则‘解释’之义尽归于此。”于是又认为,“训”与“诂”(或  相似文献   

17.
对南充方言的"矬"、"屯"、" "、" "、"湓"、"歇"之义逐条训释。  相似文献   

18.
《诗经·大雅·生民》中"牛羊腓字之"的"腓"与"字"历来训释不一,可谓是众说纷纭。于省吾不拘故训,利用新材料对"腓"与"字"提出了新的解释。我们在阅读的基础上梳理相关训释并做相关补充。  相似文献   

19.
一、训释的内容《孟子》全书三万四千多字,其中保留了大量的训治材料,约有二千言,七十余条。《孟子》正文中的洲访材料,从它被训释的对象看,可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有关伦理道德、政治哲理方面词语的训释。由于《孟子》是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因而这方面的材料是比较多的。例如:①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调之匕(股义公上)②测隐之心,仁之端快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左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公孙丑上)以上是有关论理道德方面同语的训释。,③仁人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说文解字》训释语引证中的假借现象进行理论探讨,充分肯定了假借在训释语引证中的作用,并讨论了训释语假借的情况、出现假借的原因、判断假借的方法以及假借的负面影响等问题.为进一步研究《说文解字》文字假借现象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