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西方国家利益集团与议会议员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导致致权钱效果、行贿受贿等不胜格举,议员的贪污腐化也是层出不穷的。为此,西方国家制定了诸多与议员相关的法律法规,试图加强对议会议员的管理,维护政府的公平廉洁形象。  相似文献   

2.
晚清报刊在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批判的同时,对西方国家政治制度中的宪法、选举制度、文官制度、特别是议会制度等进行了宣传报道,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较系统地宣传报道西方议会民主政治,对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晚清报刊在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批判的同时,对西方国家政治制度中的宪法、选举制度、文官制度、特别是议会制度等进行了宣传报道,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较系统地宣传报道西方议会民主政治,对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晚唐钱重物轻发生以后,国家极力维持钱帛两种货币的稳定。但是本来由国家所控制的"轻重之权"大大削弱,很多措施皆成具文。崛起的富民阶层影响了货币的"轻重之权"。国家不能解决这一问题,但是财政又需要大量的货币,于是只能行使适合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的税制——两税法来"索之于下"。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但因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两税法加重了钱重物轻现象。  相似文献   

5.
议会作为西方民主政治的标志物,中国人对它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辛亥革命后顺应时势,设立议会,引进了西方的议会政党制度,但这是一种被误读的宪政.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欧洲地方民主改革中参与式治理与代议制民主的同时并存产生了既互补又冲突的复杂关系.两者之间的张力主要体现于政策实践中的各自为政;决策者难以适应参与式治理改革;地方议会处于两难困境以及公民参与自身的局限性.很多欧洲国家的地方政府一直着力协调参与式治理与代议制民主之间的紧张关系,在地方议会与政府行政的权力关系、地方议员的角色作用以及治理创新与过程管理之间寻求新的平衡.梳理西方学者对参与式治理与代议制民主的关系研究,有助于借鉴西方地方民主改革的经验与教训,以促进我国的地方民主治理.  相似文献   

7.
资本主义政党制度作为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通过选举,由几个资产阶级政党轮流执政或联合执政的一种政党制度.在西方,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果说选举是西方政治制度的基石,议会是西方政治制度的象征,那么政党则是西方政治制度的中枢.政党的作用主要是操纵选举、控制议会、掌握政权或影响政府.每逢大选,各政党便活跃起来,通过组织竞选班子,筹集竞选经费,制定竞选纲领,选拔候选人员,左右舆论导向等方式控制和操纵选举,以便进一步控制和影响议会.  相似文献   

8.
在马克思看来,现代国家是建立在市民社会基础之上、以人民主权为价值取向的代议制国家。它虽然是资产阶级创造的政治文明成果,但却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像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东方大国也要回到国家现代化的发展逻辑中来。“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从根本上颠覆了资本支配劳动的逻辑,真正落实了自由、平等、所有权的市场经济准则,构成了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经济基础;“人民民主”作为对资产阶级宣扬的所谓的“人民主权”的否定,从参与的广泛性层面诠释了“真正民主”的现代内涵,成为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核心价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将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结合,在承认权力合理分工的基础上建构起民选机关支配执行机关的权力运行机制,超越了西方“三权鼎立”和多党竞争下的议会制度,成为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根本制度。  相似文献   

9.
近代中国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使先进的中国人努力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其中,以天赋人权、契约立国、人民主权等为主要内容的近代国家思想成为几代中国人宣传、介绍的救国理论。从19世纪70‘80年代早期维新派初步介绍西方的议会民主、权力分立制度开姐,到本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宣扬人民主权和民主共和等理论,在短短几十年中,西方近代国家思想在中国广为传播。更为重要的是,革命派以此理论为指导,在中国历史上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权——中华民国。尽管它很快夭折了,但由此产生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本文主要对中国近代…  相似文献   

10.
台湾议会政治经历了将近半个世纪的演化,目前已基本摆脱国民党一党专制的阴影,开始转型为类似西方资产阶级民主的政党竞争体制,但转型期还没有结束,议会政治的旅途还将荆棘丛生.台湾议会政治的转型对改善两岸关系和促进祖国统一既有有利的方面,也存在着不利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满足农户的金融需求是农村金融体系建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之一,是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调查显示,农户金融需求呈现多元化、区域性、升级型、不稳定等多重特点,农村信贷约束十分普遍,资本市场、保险市场发展严重滞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性差,严重约束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未来一段时期,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要重点关注五个方面:农户多元化金融需求、西部地区农户金融覆盖率、农户金融风险、农村民间金融和正规金融的协调发展以及农村金融生态。  相似文献   

12.
和谐的金融发展,是人们追求的一种理想、健康、快速、持续且与人文、经济、社会良性互动的金融运行状态和金融成长过程。和谐的金融发展要处理好金融生态、科学金融与循环金融三个方面的关系:金融生态是金融和谐发展的约束条件;科学金融是金融和谐发展的基本道路;循环金融是金融和谐发展的模式选择。这三者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三位一体”的和谐金融体。  相似文献   

13.
民间金融是一个国家金融体系中客观存在的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性,需要放开民间借贷,留给市场足够的自决空间,行政权力不要过分干预。民间借贷只是民间金融的一种形式,解决民间借贷纠纷和中小企业贷款难,不能仅仅考虑民间借贷的规范,还要考虑整个民间金融运行机制的完善。民间金融的法律规制,不等于要制定统一的法律,可以鼓励各地地方政府制定适合当地的一些地方性规则。民间金融问题的解决出路在于金融改革与创新,即转变观念、改革金融运行机制,主要是破除金融垄断,目标是形成多元覆盖的金融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4.
加强和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已成为金融学专业本科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我校金融学专业在依托实验室开展实践教学、校企合作推进实践教学、科研驱动式实践教学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学生对实践教学的认同度较高。为了进一步增强实践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笔者面向2008级金融学专业学生发放了60份调查问卷,运用调查问卷法,分析了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认为实践教学形式单一,实践周的时间安排与实习单位要求不对称,实践周内容安排浅显、随意性较大等问题较为突出。结合问题,笔者提出打造高仿真金融交易环境,强化软环境建设,内容安排考虑固性和弹性有效结合,改进考试考核方法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1927年至1937年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为了实现对全国金融业的垄断,进而巩固其在全国的统治,国民政府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金融货币方面采取“废两改元”及“法币政策”,金融机构方面建立了以“四行二局”为中心的国家信用体系。这样,国民政府最终确立了官僚资本金融垄断体系,掌握了全国国民经济的命脉。  相似文献   

16.
无论是西方强国的历史发展路径,是中国发展的现实路径,还是对中美两国的经济金融化、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对比关系的统计分析,无不有力地证明,金融是拉动一国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中国应该结合自己的国情从容应对危机,在短期暂缓人民币自由兑换进程,加大国际金融合作力度,逐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在中期调整外汇储备构成,在长期确立“金融强国”的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建设中我国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金融是构成一国宏观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来看,我国农村金融的困境日益凸现,农村金融落后已成为制约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瓶颈。随着农村金融改革整体推进,构建完善的“三农’,服务金融体系应该是科学发展观在农村金融中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8.
离岸金融市场是国际金融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非居民投资者和借款者提供国际性的借贷、投资、资本流动、贸易结算等金融服务,并且不受货币发行国金融法规管制。它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使其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离岸金融市场作用的分析,阐述了发展离岸金融市场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财经新闻专业人才的培养在课程设置、师资结构、实践教学以及专业定位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集中表现在"财经"与"新闻"简单相加实则脱节的"财经+新闻"培养模式方面。要解决这个矛盾,就必须形成全新的财经新闻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要通过"财经新闻概论"等财经新闻专业最核心课程的开设,使财经知识与新闻规律紧密结合。同时,适当加大财经类课程的比重,开设"财经评论"、"财经新闻采访与写作"等针对财经新闻方向的新闻类专业课,加强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20.
为了了解税费改革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影响情况,课题组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农村义务教育目前存在的许多问题主要不是税费改革造成的,而是以往一些问题的延续。为保证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能够得到切实保障,需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利益协调机制;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框架下的教育投入机制;建立健全教育财政预算体制;中央政府要切实改善教育投资结构;省级政府应当承担更多的义务教育的责任;教育财政要公开透明,加强审计,实行收费听证制;构建教育财政监督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