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机制体制的不完善、形式内容的陈旧等诸多问题,影响和制约农村文化工作有力推进。各级党委政府和文化部门要站在时代高度,更加关注农村文化建设,坚持继承与发展,改革与创新,加大引导与扶持,投入与推动,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思想阵地,满足和丰富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全面发展的社会.我国社会建设长期滞后,其中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建设尤为落后.完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我国要尽快发展完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实现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但对如何"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和创造性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没有提出明确可行的方案.深入分析国际幼教和中国幼教市场化改革失败的原因可以发现,建立由政府主导的有监管的市场才是幼教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要创意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一要在城市幼教市场建立有效的政府监管机制,二可在农村地区运用教育券形式培育幼教市场,以实现"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考察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社会建设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一、农村社会建设史实质是党的发展观演变史,历经从"自力更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到"反哺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变化。二、农村社会建设经历了从尽力满足人民最低生活需要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从致力平等社会关系到建构和谐社会、从依靠政治动员到加强社会体制机制建设的过程,反映了建国以来党的农村社会建设思想与实践"扬弃"过程。启示是:新形势下农村社会建设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要始终把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农村社会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充分发挥农民在农村社会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农村社会建设要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5.
农村学前教育是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和普及的重点与难点,山东省通过强化政府主导责任与创新体制机制在大力推进农村学前教育普及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其具体举措包括召开高层级专门会议,制定政策规划,构建“三级两线”管理网络,提高政府主导强度;通过设专项、纳预算,创新政府与社会合作机制,扩大农村学前教育投入渠道和规模;以公办乡镇中心园建设为突破口,推进“以公办为主”的办园体制改革,注重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提升;建立健全农村幼儿教师编制待遇保障制度,创新并逐步健全督导评估体制,切实加强对农村学前教育的督导力度.只有坚持学前教育的公益性,提高政府主导强度与能力,改革体制机制,才能有效推进农村学前教育有质量的普及.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政府职能必须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向转变,这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政府科学发展观的体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政府职能经历了三次突破性转变.当前,应在培养和提升政府能力,完善政府规制方面加大力度,如此才能切实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同时政府应当用市场经济的理念和方法适应职能转变,着力构建新的政府文化.  相似文献   

7.
建国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经历了从"强政府、弱市场"到"强政府、强市场"的过程。当前,采取"强市场、强政府"模式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理性选择。要建立成熟的、高端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明确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彻底转变政府职能,建立高效善治政府;积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有序发展第三部门。  相似文献   

8.
研究职业教育公益性是破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难题的关键,是强化政府主导、落实办学责任、形成发展合力的理论基础,是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社会公正和谐的内在要求.江苏省从发展职业教育实现与经济社会的互动双赢、推动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探索了职业教育的公益性.从江苏的实践经验看,落实职业教育公益性应进一步强化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主导作用,明确各级政府之间的责任与分工,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和社会发展职业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高校在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基本职能的同时,肩负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职能,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大有作为。高校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文化建设,在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发挥引领、辐射、带动、互补等功能,就必须着力提升高校党组织文化建设的领导力。当前,由于思想认识、体制机制等原因,高校党组织文化建设的领导自觉及其领导力还存在一定的缺失现象,要通过进一步提升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责任感与使命感、健全文化建设领导与工作体制机制等路径提升文化建设领导力。  相似文献   

10.
政府对演艺业的管理,涉及了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四大领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不容忽视的一个行业。新中国演艺业的发展,伴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商品经济大潮给演艺业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原来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政府对演艺业管理方式作出相应的转变。因此,我国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成功的管理经验,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调控方式实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演艺业从"办"到"管"的转变,从而使我国演艺业健康、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湖南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步入新历史阶段的重要战略部署。为了贯彻这一战略部署,我省要吸纳韩国新农村运动的成功经验,切实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广泛参与、分步进行、统筹规划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同时,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特色农业。  相似文献   

12.
羌洲 《甘肃高师学报》2011,16(4):126-128
当今中国处在社会发展的转型期,政府机构从上到下也在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型政府"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服务型政府"进行一系列的转变。中东部及沿海地区借助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经济环境在政府职能转变方面走得相对较快一些,中西部的民族地区虽然没有这样先天的优势,却也在努力寻求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途径。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对此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将这些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途径综合比较研究,以方便政府部门选取利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13.
论制约农村文化建设的观念因素及其克服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村文化建设,需要从物质层面和制度层面着手,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力和建立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和制度,为农村文化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稳固的体制基础.同时要克服阻碍农村文化建设的落后的、陈旧的思想观念,克服根深蒂固的小农意识和小生产文化心理结构,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文化建设提供文化心理的支撑.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是我国政府提出的农村建设的新举措,农村体育文化建设与发展因此面临新的契机.为了更好地认识和发展新时期的农村体育,以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新农村体育文化"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发展"新农村体育文化"的现实意义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也为新农村体育文化的开展提供理论参考和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政府为适应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应建立起以加强执政党执政能力为基点,建设法治政府和政府绩效管理为核心。政府公务员素质不断提高为保障的政府权威体系。这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促使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推动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发展,是当前一项迫切且艰巨的任务。文章分析当前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推动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的策略。要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公益性,制定完善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同时完善幼儿教师管理制度,推动农村学前教育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乡村文化建设是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体制因素的影响,乡村文化一直徘徊不前,与城市文化的差距越来越大,这既不利于农村社会的发展也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进步。在统筹城乡发展要求下,必须转变乡村文化体制,实现乡村文化管理体制的创新,推动乡村文化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和谐农村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大背景下,为推动农村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建设,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统筹兼顾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五位一体"发展模式建立起来的,充满生机活力的新型农村发展模式。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农村是新时期中国农村改革和农村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解决城乡差距扩大化的有效途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由政府推动的城镇化建设既是地方建设的需要,也是个人发展的需要。农村居民在完成从农村到城镇的地域转变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完成从农村人到城里人的心理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农村居民的体育参与过程也是积累文化资本的过程。运用文献法与问卷法,在阐明体育参与与文化资本关系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农村居民的体育参与度越高,越认同城镇化建设。加强农村居民体育参与的广度与深度对于促进中国正在进行的城镇化建设,无疑具有积极意义。而农村居民的体育参与需要个人、社会与政府的共同推动。  相似文献   

20.
农村青年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农村青年从农村流失是导致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空心化原因之一。留住农村青年不仅要使其经济收入增加,还需要满足农村青年的精神文化需求。青年农民精神文化需求呈现注重实用性和多元化特点,而农村文化供给存在需求多元化与政府供给有限性、需求表达与供给决策机制制度性失衡和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不足等困境。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必须以需求为导向,构建以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参与的多元化农村文化公共服务外在支持体系,也要激发农村文化建设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