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承德市是少数民族杂居地区,在这一地区,民族教育已经有了很大发展,但仍不能适应这一地区文化、经济的发展,必须树立民族教育促进当地文化、经济发展的观念和意识,加大少数民族教育投入,加强对少数民族学校的管理,提高少数民族学校教育水平。积极鼓励民族学校开设民族课程,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大力发展少数民族中等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自主地发展民族教育,扫除文盲,举办各类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发展中等教育;举办民族师范学校、民族中等专业学校、民族职业学校和民族学院、培养各少数民族专业人才。”这完全符合我国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历史与现实。我国各个少数民族省区是一个广大辽阔的区域,它不只是个地理概念,既是历史范畴又是个现实的经济文化区域。  相似文献   

3.
学校教育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调查发现,当前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小学课程与地方民族文化暌违,学校的双语教育流于形式,同时各中小学没有建立一种长期有效的民族文化传承机制。因此,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应从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教师民族文化自觉意识的培养、文化主体创新意识培养及回归民族教育本质等几方面来使学校教育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4.
富国强民,教育先行。建国后,党和国家根据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迫切需要,为发展民族教育事业,提高各民族的文化素质,在民族地区创办民族寄宿制中小学。通过采取一系列特殊政策和措施,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得到了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善了民族地区的教育状况,培养了一批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专业人才,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经过儿十年的实践证明,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由56种少数民族组成。由于历史的原因 ,这些少数民族都居住在边远山区 ,长期以来造成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落后 ,经济不发达 ,生活贫困 ,与内地沿海城市相比各方面的差距较大。解放后 ,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经济发展非常重视 ,把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社会、经济当作国家安定团结的大事来抓 ,特别是把民族教育摆到优先发展的地位。几十年培养了大批的少数民族人才 ,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少数民族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但是由于起点太低 ,发展滞后 ,少数民族教育还处在落后阶段 ,升学率仍然很…  相似文献   

6.
国家的安定少不了民族的团结和发展,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多年来我国汉族人民与少数民族人民和谐相处、共同荣辱。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民族文化、中西文化的融合,以及多元文化和国际局势的影响,使得我们必须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汉族与少数民族同胞之间的发展问题。少数民族未来的发展的接班人归根结底还在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国家具有高度的认同感、自身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带领少数民族地区的群众对国家的政策方针进行准确的理解,才能带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和文化,才能为国家和民族的安定团结保驾护航。因此,对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进行探索,在以本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的基础上,得出相应的研究结论,以期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对贵州省黎平县“民族文化进课堂”工程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日趋频繁,各种外来文化涌入少数民族地区,这必然使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受到了严重挑战。学校教育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应发挥主体作用,黎平县“民族文化进课堂”工程实施就是典型例子,它对中小学少数民族文化课程的设置、实施及评价作了初步的探讨,并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在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民族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全球化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化传承面临强烈冲击。相对于社会传承和家庭传承而言,学校教育在办学条件、文化资源、文明辐射和空间环境等方面都具有优越性,成为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路径。地处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在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显得更为突出,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教育应从丰富课程内容、加强双语教学等方面进一步促进民族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和民族文化传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的民族文化传承,是文化全球化和多元化发展的必然走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传承民族文化的目标,主要是使学生在了解和掌握本民族优秀文化成果的同时,形成对本民族文化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内容包括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能力三个方面;途径主要有开发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以及加强学校与家庭、社区的合作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李永芳 《广西教育》2012,(27):100-101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开展民族历史文化教育对各少数民族、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以及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通过专门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学校文化环境建设等途径来加强民族历史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1.
发展民族教育、开发人力资源是21世纪西部地区经济社会进步最主要杠杆之一。民族教育改革与发展,必须立足社会大视野,着眼于民族教育与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与当地生产力发展相适应,与民族经济改.微展相衔接,与民族化氛围相协调。西部地区要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解放思想,深化教育改革,实现教育上的跨越。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以来,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对四川民族地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由于各种原因,民族地区的职业技术教育不能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基于此,必须找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从思想观念、办学方式、专业结构、师资建设诸方面入手,进行改革,使四川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为民族地区社会的发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西部地区民族教育应开展"民族—族群"教育:一是对全体国民进行"民族教育",在受教育者中树立起民族—国家观念与公民意识,使得作为整体的民族和国家观念深入人心;二是对各族群成员分别进行有关族群历史、文化、语言、信仰、习俗的教育,即"族群教育",培养受教育者的地方和族群认同感及对乡土社会的热爱。"民族—族群"教育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团结与和睦共处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教育既要考虑民族地区自然环境、经济基础、交通状况等外部现实问题,又要充分考虑到少数民族自身的各种内在因素,如民族化、民族性格、民族观等,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促进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5.
发展社区教育,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从而加快边远地区、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这也是促进民族地区女童及其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论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中教育事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教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和社会功能决定了它在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中的基础地位。民族教育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优先发展民族教育,实现从接受教育范式向创新教育范式的转变,并以完善和落实民族教育管理自治权来保障其实施。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党和国家对民族教育的认识日益深化。在民族教育价值论方面,党和政府不仅重视民族教育对于实现民族平等、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的意义,而且强调了其对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将其视为促进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在民族教育方法论方面,强调民族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要实事求是,从民族和民族地区实际出发,因民族、因地区制宜;在民族教育发展战略思路方面,强调要加大对民族教育的投入与扶持力度、实施"低重心"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民族师范教育培育合格民族师资、加强对民族教育的组织领导。新中国建立以来民族教育观念的创新与更新,为新中国民族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认识基础。
Abstract:
In sixty years after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the Party and the state have deepened understanding of ethnic education.In value theory of ethnic education,our party and the state not only attach importance to significance of ethnic education in realizing ethnic equality,enhancing national unity and protecting national integrity,but also lay stress on its value in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ethnic regions and regard it as the basic project of promoting harmonious development in politics,economy,culture and society of ethnic regions.In methodology of ethnic education,stress is laid in carrying out reform and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reality of ethnic groups and ethnic regions.In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ethnic education,the emphasis is put on increasing input and support for ethnic education,implementing development strategy of"low barycentre",developing ethnic normal education to cultivate qualified ethnic teachers,and strengthening leadership for ethnic education.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innovation and change in ethnic education concept have provided basic understanding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thnic education in China.  相似文献   

18.
试论民族高校开展生态环境教育的必要性和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校生态环境教育较为滞后,少数民族高校学生的生态环境教育更为薄弱。以民族高校为平台,开展生态环境教育十分必要。增强环境意识是提高全民族科技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具体体现。民族高校中的生态环境教育应加强生态环境教育方面的师资队伍建设,提倡教师的科研工作与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相结合;加强学科教育中生态环境教育的渗透;加强课程设置改革,对不同专业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或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主题实践活动,如社团、暑期实践、志愿者行动等,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能力,以此发挥来自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在生态环境教育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progress in China's ethnic minority regions depend on improvements in population attributes brought about by education. Developing education in China's ethnic regions is a project of fundamental significance for realizing sustainabl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ethnic regions. Improving the economic returns of education in China's ethnic regions is beneficial for making educational input-output more consistent with the needs of the ethnic regions'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is article, we proce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ducational economics, take China's ethnic regions as our study subject, and draw upon relevant data from the China Statistical Yearbook to measure and calculate the current state of economic returns from education in the ethnic regions, analyze their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explore feasible ways of improving the economic returns of education in China's ethnic minority regions.  相似文献   

20.
促进民族教育均衡发展对实现教育公平、维护民族团结与民族地区稳定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当前,我国还存在民族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些问题,只要以教育资源配置为根本,从政府引导、评估体系与督导机制、教育模式等方面着手,仍能为民族教育的均衡发展找到可供借鉴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