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当代农民企业家产生过程及环境审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企业家的产生分为当代农村经济社会的分化、农村经济精英的产生、农民创业者成为企业家的职业化和社会化过程以及农民企业家的文化认同等阶段.农民企业家的产生是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结果;是我国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竞争促进农民企业家成长;乡镇企业的发展孕育出我国第一批农民企业家.  相似文献   

2.
生产方式的变革会影响到农民对农村社区的认同,但这并不是决定性因素,真正影响农民对农村社区认同的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在内的多元综合系统。为此,通过苏北农村社区的调查分析,发现现代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虽然农民对农村社区具有较高的社区认同,但这种认同更多地表现为一种非现代普遍性的契约认同,很难成为对国家法律认同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化日益推进的今天,农村教育处于突出城市元素还是农村元素的两难困境之中。在当前的农村教育中,由于缺乏现实的文化根基,农村教育中的文化冲突现象较为明显,而农村教育中的文化认同也只是一种被动的文化认同,这对于农村教育的发展来说是极为不利的。费孝通的文化自觉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农村教育要在城市文化和农村文化之间找到平衡点,由被动的文化认同走向主动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4.
研究我国农村文化消费建设,对于促进农民社会文化生活的进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指导性意义.我们应从我国农村文化消费现状入手,分析农村文化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即农村文化消费观念落后,文化市场发育程度低下等.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农村文化消费的一系列措施,提高农民收入水平,革新农民消费观念等.  相似文献   

5.
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和农村不良习俗影响着广大农民的思维和意识;农村科学技术不发达和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致使农村对文化需求不旺盛和农民价值观念落后;农村文化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形成农村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的不相协调;再加上市场经济对农村文化的负面影响,造成了我国农村文化的贫困.为此,应寻找出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现状分析与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力发展农村文化设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大任务,也是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必然要求。公共文化设施匮乏是我国农村比较普遍的现象。加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必须以满足农民参与公共文化生活的需要为立足点,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构建文化设施建设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7.
乡村教师乡土认同是教师对乡土自然、社会关系、历史文化与人文地理的理解、接纳、赞同与融入的心理过程,是乡村振兴必须依赖的心理基础与生命力量.其内在逻辑包括价值逻辑、内容逻辑与实践逻辑三个方面.就价值逻辑而言,它有利于丰富乡村教师核心素养,促进乡土文化承创,实现乡土知识与现代知识融合,重塑现代乡风文明.就内容逻辑而言,认同农民及自然关系,是对农民赖以生存的自然山水、田园风光、人文遗产、社会村落与人际交往的判断、想象与关怀;认同农民及其社会关系,是基于对农村人的关系的理解、热爱与思考,是人的关系的本质属性的反映;认同、保护与承创乡土文化,使自身产生文化归属和文化自觉.就实践逻辑而言,在乡土生活中认同,以生命自然共同体意识深入乡土世界,以知识魅力与文化自觉和农民展开对话;在文化承创中认同,挖掘乡土文化,承创乡土文化,绵延永恒的精神;在教育研究中认同,以深思理解乡土的普遍性与差异性,以笃行化解乡土热点与难点问题;在乡村变革中认同,以主人公的角色引领乡村教育变革,以知识传播者的角色参与乡村社会变革.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农民对政治体系有强烈的信仰认同感,但由于经济因素、制度因素、教育因素以及基层治理等因素的作用,削弱了农民对政治体系的认同。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升收入增长水平,为信仰认同提供经济支撑;清除二元体制障碍,实现国民机会均等,为信仰认同提供制度保障;加强农民政治信仰教育,提升农民政治素质,为信仰认同提供教育支持;完善农村民主管理,夯实农民认同基础,为信仰认同提供缓冲基石。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大力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社区将发生变革,农民的社区重新融入也将成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工程。农民的社区融入包括经济整合、生活适应、文化接纳与培育、心理认同四个维度,经济整合将使农民与当地社区的经济联系更为紧密,城市化生活方式的适应加快转变农民的观念和行动,地方文化的接纳和培育强化了居民共同体意识,而心理融入则强化居民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0.
农村文化建设只有采用适合农民实际和特点的形式,其内容才会为农民认同和接受。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开展大规模扫盲教育的同时还采用出版发行大量面向农村的报刊图书、普及农村有线广播网、放映电影、建设农村文化馆(站)、创办农村俱乐部和农民图书室、发展地方戏剧和剧团等几种形式来进行农村文化建设。这些形式相互作用,相互补充,共同形成一个农村文化建设、农民文化教育的全方位、立体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