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广西教育》2011,(26):4-4
本刊讯为改善学生的营养,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了《关于认真做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营养改善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就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以下简称“一补”)政策,做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营养改善试点(以下简称“营养改善试点”)工作有关事项予以明确。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数据分析观念”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十大核心概念之一.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培养学生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目标。数据分析观念(这里看作一项能力)包括: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  相似文献   

3.
浙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以下简称新教材)已在我校实验一年了。一年的实践证明,新教材在继承老教材注重基础、注重知识的系统性,教师易教、学生易学的优良传统的同时,一改老教材严谨、刻板、抽象的味道,融入大量现实生活内容,给人以生动、亲切、活泼的感觉,较好地体现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新思想和新理念,新教材受到师生的好评。现对七年级两册教科书谈谈个人的认识和看法,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4.
《中学数学月刊》2011,(5):62-64
一、课程标准要求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目标中说明,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的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并在“实践与综合应用”中指出:将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  相似文献   

5.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共涉及英山县农村义务教育学校72所,其中中学12所,小学60所(含教学点45个)。英山县采取六大措施助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有序实施。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与初中数学教学大纲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新数学课程标准是在总结和反思以前数学教育的基础上研制而成的,保留了数学教学大纲的一些特色,是大纲的继承与发展。《九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与《初中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在指导思想、课程目标、结构体系、课程内容和评价理念等方面均有所不同。(1)《大纲》注重教师的教学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标准》注重学生的学习,重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2)《大纲》与《标准》都重视知识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但后者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情感、态度与个性的发展;(3)《大纲》与《标准》的课程内容同中有异;(4)《大纲》与《标准》的评价理念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7.
褚涓 《教师》2011,(8):42-42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整体考虑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儿童成长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具体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笔者在长期从事第一学段学生的教学工作中发现:这一学段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良好的学习习惯尚未养成,另外受识字量和知识水平的局限,他们在读题时的理解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8.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在教学中,要重视改进教学方法,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要重视学生在获取和运用知识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数学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还要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问题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有本质的不同,它是用问题来启发学生思维的一种教学方式。在“知识”中产生问题,在“过程”中设计问题,在“启发”中解决问题,其目的就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悟出”如何提出问题,如何思考问题和如何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9.
“光的色散”的自主探究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教学任务分析 按照《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编写的《物理》(8年级)(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5月修订版),“光的色散”一节是在学习了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学习光的色散的产生条件及其相关知识。虽然“光的色散”知识在光学知识体系中不是重点内容,但是对“光的色散”本质的学习是很好的科学探究选题,  相似文献   

10.
过分追求“基本技能”的熟练掌握等,迎合应试教育的做法将逐步离我们远去。这就意味着教师的教取代学生的学,以教师的理解代替学生的探索,。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促进学生探究性地学习。也就是说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学习需要、学习状态和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素材,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思维发展的同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探索意识呢?  相似文献   

11.
西师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在学生学会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础上编排了“年、月、日”的知识。新课程在编排上与原教材最大的区别就是不再用公历年份除以4(或400)来判断平年和闰年。但教学目标却把知道一年中各月份的天数(关键是2月份)以及平年、闰年的概念和天数作为重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英语     
一、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主要区别 1.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政革英语教学 《课程标准》规定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建立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化意识,情感态度五种因素的整体发展之上的。而教学大纲的英语总体目标仅限于学科目标,即:知识(语音、词汇和语法)和技能(听说读写)。  相似文献   

13.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开明宗义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同时“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落实《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三种.中学主要学习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摩擦力的教学包含了丰富的探究内容,如,(1)静摩擦力的大小是一个恒定的力吗?(2)静摩擦力的取值范围是由什么来决定的?(3)怎样来求解摩擦力的大小?(4)静摩擦力的方向如何确定?(5)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6)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什么样关系?等等这些都可以设计成探究教学.学生在初中学习了这部分内容,所以对摩擦力有一定的了解,设计探究时可以考虑学生的原有知识,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探究更加顺利地进行.下面我们分五个层次对摩擦力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1年版))明确指出:“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一次函数的知识、方法、经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沪科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2章第4节编排了一...  相似文献   

16.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将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培养目标定位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建议教师应保护学生学习兴趣,探索因人而异的教学方式,让每个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都能发挥自己的长处。在中学物理课程中实现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新的物理课程标准的实施,为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17.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标准》不仅使用了‘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而且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从而更好地体现了《标准》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这里的“过程性目标”是《标准》区别于建国以来前几个教学大纲的一大亮点,是数学课程的崭新理念。虽然1992年、2000年的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都指出,“在教学中,应当注意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过程,  相似文献   

18.
《基础教育参考》2013,(21):77-77
为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减负万里行”活动的通知》(教基一厅函(2013]13号)的统一部署,各地对规范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进行了自查,教育部分八路对河北、内蒙古、黑龙江、江苏、福建、山东、湖南、广西8个省(自治区)进行了抽查。  相似文献   

19.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学校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对数学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树立正确的数学观是十分重要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的应用意识主要体现在:(1)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2)认识到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重视介绍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2)学会运用数学语言描述周围世界出现的数学现象;(3)鼓励和支持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4)让学生开阔视野,了解数学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常见的酸和碱》课题一的部分内容。学生已经学完酸、碱和酸碱指示剂的部分知识,但对于酸的性质和本质还不是很清楚。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的理念,我们尽可能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