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诗歌的发展进程中,人们先是对情与景的融合有了一定的理论认识,然后在创作实践中才转向作品内情与景的融合。而对作品内情与景融合的认识经过了一个景物的工具化、对象化、主体化三个阶段以及三者与其他各种手法兼容并包的相应变化不断深化发展、逐步完善、最终才走向成熟的过程。情与景的交融又恰在于主客间的彼此交融,景物的主体化使诗词意境中的情景交融成为可能,并使诗词的意境达到空灵蕴藉的高度。 相似文献
2.
丁淑梅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0,(2)
本文通过对北宋初范张、二晏、欧公五词人词作意象的选择与语意层面的细析,检视了官场、情场、词场“三栖”的特定生活境遇对他们词艺的影响,考察了他们词境风格上个性顿悟方式的不同和内省的精神差异,肯定了他们的词作对词体独立自觉意识的形成与两宋词艺精进的奠基之功。 相似文献
3.
借描绘景物来抒发情感是诗文中一个普遍的表现手法。诗文中的景是一种带有情感内涵的审美画面。诗文中的情是由景象征性地表现出来的具体情感过程。在诗文鉴赏中应该注重分析作者在作品中为读者描摹的“景”与作者所希望表达的一隋”之间的关系,必须从“景”的象征性寓意中,去体味作者所寓于此中的“情”。 相似文献
4.
对马致远词《天净沙·秋思》中情与景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论证 ,认为这首词之所以充满艺术魅力 ,在于它将深秋的迟暮苍凉之景与游子的“秋思”情怀完美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冯延巳的人品与词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峰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4(10):61-64
冯延巳身处南唐衰乱时世,其词抒写士大夫文人“世事难料”、“人生无常”的悲哀,颇多邀宠固位之意旨。后代词论家却从冯氏惝恍迷离、朦胧含蓄的词境中,挖掘出忠爱缠绵、香草美人的比兴寄托,从而赋予他符号化的面具。冯延巳的独特词境对于后代文人词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李清照是宋代名的女词人,由于她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的主导心境不同,造成了她词境、词风在不同时期的各不相同。按照词境的不同,她的词可分为少女时期、少妇时期和晚年时期。少女时期词境色彩明丽;少妇时期词境细腻、寂寥、;晚年漂泊时期词境既雄浑壮阔又沉郁、凄凉、悲惨。由于词境的不同,所表现的艺术风格也不同。少女时期婉丽、明新;少妇时期深婉、含蓄;晚年时期婉约之中见豪放、阴柔之中透阳刚,阴柔美与阳刚气得到了完美的统一。什么原因使然呢?这就是词人的心境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人间词话》有云:“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在此。”可知境界乃诗词之本。北宋一代大豪苏轼之词便胜在其境界。“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如天地奇观”,“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自东坡一出,情性之外,不知有字,真有‘一洗万古凡马空’气象”,“复乎轶尘绝迹,令人无从步趋,盖霄壤相悬,宁止才华而已”!苏词境界之高于同时代词人,乃至前无古人后无来,究竟是何道理?其弟苏辙在《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中云:“(轼)尝谓辙曰:‘吾视今之学,独子可与我上下耳。’既而谪居于黄,杜门深居,驰骋翰墨,其一变,如川之方至,而辙瞠然不能及矣。”这里,苏辙指出,在黄州之前,苏轼认为苏辙的章与自己还是不相伯仲,但黄州之后,苏辙便“瞠然不能及”了。由此可见,黄州时期在苏轼的创作生涯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由于她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的主导心境不同,造成了她词境、词风在不同时期的各不相同。按照词境的不同,她的词可分为少女时期、少妇时期和晚年时期。少女时期词境色彩明丽;少妇时期词境细腻、寂寥、;晚年漂泊时期词境既雄浑壮阔又沉郁、凄凉、悲惨。由于词境的不同,所表现的艺术风格也不同。少女时期婉丽、明新;少妇时期深婉、含蓄;晚年时期婉约之中见豪放、阴柔之中透阳刚,阴柔美与阳刚气得到了完美的统一。什么原因使然呢?这就是词人的心境决定的。 相似文献
9.
廖泓泉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0(4):42-46
北宋前期词处于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第一是北宋前期词的主体性明显增强,在多样化的题材中都有所体现。第二是在前期词人佐欢娱乐的词学观念中,诗词"其间作用,理且一焉"的创作观念和崇雅的词学审美理想出现,标志着词学思想的新觉醒。同时,前期词人以具体的创作实践,确立了新的多样化的词体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0.
张翼 《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2004,22(4):44-44,47
对马致远词《天净沙&;#183;秋恩》中情与景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论证,认为这首词之所以充满艺术魅力,在于它将深秋的迟暮苍凉之景与游子的“秋思”情怀完美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1.
吕玲娣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39-40
诗歌用韵中韵字的分析对于韵文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在穷尽式研究宋代安徽诗人诗歌用韵的基础上,选取若干个特殊韵字加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马静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6(3):102-103
宋诗的理趣特征是我国诗歌艺术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宋诗的理趣内涵包括:(一)浓郁的哲理色彩;(二)寓理于想象;(三)情理相融. 相似文献
13.
白冰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1):67-70
《广韵》语词训诂所反映的宋代新语词是近代汉语研究中一宗宝贵的资料,至今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笔者对37则宋代新语词进行详细的考察,发现多数新语词最早见于宋《广韵》,其中5则虽于《广韵》以前有所反映,但用例少,且流行范围窄,宋代出现新的用法,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新义。 相似文献
14.
宋代墓志文中文字异体俗讹现象十分突出,用典特别是生僻典故的使用以及文字泐蚀等因素都会影响铭文的正确释读。已整理的宋代墓志文献中,文字误读缺脱、误解典故等现象比较严重,不利于文献材料的科学利用和研究。具体校释宋代墓志中“煜赫”、“未入”、“银艾”、“引各”四个俗讹语词,以期为石刻文献整理提供帮助,为汉语汉字史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杨晓霭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61-67
遍检《全宋诗》、《全宋词》及诸多笔记、话本等献,考察唐代声诗在宋代的传播情况,对其歌唱事实作了辨证;并从接受史的角度,分析了宋人声诗观的理论内涵。认为唐代诗歌被采择入乐成为声诗的构成方式对宋人声诗观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对声诗功能、体制、入乐方式等问题的认识上。 相似文献
16.
申屠青松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7,(4):75-79
明代宋诗选本现可考者约有十五家。它们虽是对时人过度轻视宋诗的反驳,但也没有超越崇唐抑宋的时代风气,在选诗标准上多持以唐存宋的态度。明代宋诗选本保留了不少珍贵的宋诗文献,成为清代宋诗选本的文献来源之一,对清代宋诗复兴起过重要作用,但作为文献又有诸多缺陷,给清代选本带来不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宋诗别裁集》是清代一部很有影响的宋诗名选。该书在编选时崇尚理学,多选理学家之诗;在宗唐前提下,有唐宋兼采倾向。本文在细心钩沉几位编者的史传材料、认真研读其诗文集的基础上,指出姚培谦、王永祺的诗学思想及创作实践与该书的选本理念有着种种契合。 相似文献
18.
方燕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4(3):125-132
生育原本是一种自然的生物过程,但由于受到社会文化的规范和强制而转变成为一种社会过程。在宋代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生育巫术不失为解决女性天职与生育困扰之间冲突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9.
李辉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4,(4):54-58
北宋党争是北宋中后期的基本政治生态,也是审视北宋士人词风变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社会因素。仁宗朝党争初起时,士人的染指使词摆脱了晚唐以来的艳情遗风,词中的士大夫形象因抒发失意后的胸怀而逐渐清晰;神宗朝新旧两党围绕变法的党同伐异愈演愈烈,苏轼黄州词记录了词人政治理想破灭后的苦闷与人生感悟,寓词以诗人情怀,开士人词诗化的新风;哲宗朝党争激化,卷入政治漩涡的士人在文祸、贬谪的生存忧患面前,常借词营造极富个性的“我”之形象。党争促使士人词从抒写闲雅风度到注重表现自我的转变,也推动词终成独立的抒情文体。 相似文献
20.
张翠爱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3,(4):57-61
类别多样的宋代休闲词反映了宋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再现了宋人面临种种困惑、劫难却始终能泰然处之的闲适心态.其中蕴含的超越自然、社会和自我的重重限制而获得身心自由的人生智慧,是宋词的重要价值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