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2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二级学科设立八年来,已取得重大的发展,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些亟须加强和改进的问题。结合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建设的实践和经验,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建设应主要从强化学科问题意识、明确学科方向定位、优化学科结构体系、规划学科发展战略、营造学科学术环境方面加强和改进。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建设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和主要任务,决定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中所处的地位,这一地位是与当今世界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与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与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总体要求、与国家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定位和研究的主要内容的规定都是一致的.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建设,要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一学科与其他相关二级学科之间的关系,切实做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的规范建设、相关要素支撑和循序渐进、稳步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二级学科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中处于中心的地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的研究对象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研究的基本内容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及其基本规律、基本经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野下的当代中国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论指的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进程或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一般方法的总称。近年来,学术界围绕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法论的研究价值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哲学方法论、思想方法论、实践方法论、学科方法论等问题展开研究,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深化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研究,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学科内涵。但学术界的研究也存在较大的局限性,需要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断加以克服和创新。  相似文献   

5.
主持人语:2005年12月23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64号文件),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正式设立。在这一学科之下设立了五个二级学科,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自此,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定位与建设思路作了多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上海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社会科学学院有1个博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思想政治教育;2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下设6个硕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哲学下设8个硕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和科学技术哲学;1个硕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政治经济学;1个本科专业:哲学。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建设的推进,首先表现为对学科内涵认识的深化,要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角度来研究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同时,在学科建设过程中要处理好与其他二级学科的关系;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过程研究与成果研究的关系;处理好整体性研究与分科性研究的关系;把握好基础理论研究与问题研究的关系,还必须不断完善学科点的培养方案,加强学科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建设研讨会"述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由东北师范大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与政法学院举办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建设研讨会"于2006年6月26日至28日在长春召开.来自北京大学等7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同济大学等8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二级学科博士点及大连理工大学等3个其他"马克思主义理论"二级学科博士点的4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会议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学科属性及其定位、学科研究方向与领域设定、教师队伍建设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与其他二级学科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9.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二级学科的设立是以近30年来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术研究为基础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建设主要围绕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的学术边界、与其他二级学科关系及学术共同体的建立等领域展开。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设立虽然主要着眼于研究生教育,但作为学科体系,还应重视与本科教学体系的联系。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既要体现学科建设的一般要求,又要体现本学科的特殊要求。本文试以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二级学科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所属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为例来对上述问题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社会建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该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改革和建设的艰辛历程中,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基础理论指导,同时借鉴我国和西方历史上关于社会建设的优秀思想成果,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张静如教授在中共党史及中国社会史研究方面的主要成就,认为其指出的中共历史研究中存在的“浅、窄、粗”问题是符合实际的,其以社会史为基础深化中共历史研究的观点是切实可行的.张静如教授的社会史理论观点对中共历史和社会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基于学科视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应该特别强调增强学科意识。要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内涵,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要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学科概念,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大意义;要科学确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基本问题,提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的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对于毛泽东思想体系的构成,学界和党中央都进行过研究,提出了相应的观点。但是,我们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角度,认为毛泽东思想的体系是由四个方面的内容所构成,即世界观和方法论:实事求是;立论起点与依据:特殊的中国国情;解决的历史主题:在中国的国度里如何进行革命;基本内容:对主题的系统回答和解决。今天,我们研究这一课题,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无疑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唐诗学的研究中,对于晚唐诗人李商隐的研究成就突出。从生平事迹考订,到作品整理校注和思想艺术成就探讨,已取得许多重大的甚至是带有总结性的成果,并在不断开辟新的研究领域、研究课题。这深刻地反映了人们学观念的进步,也标志着人们对李商隐诗歌的认识在不断深入、不断提高。但是,李商隐研究也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其研究进程充满了曲折。大体上说,从20世纪初到五四运动前夕,是继承乾嘉以来笺注考证之学并加以发展总结的阶段;从五四到新中国成立前夕,是在现代域外新思潮和新化运动的影响下,呈现出新变的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未是在经历了一段时期的曲折以后掀起李商隐研究的第二个高潮,总结与创新并重的阶段。  相似文献   

16.
实事求是指通过不断研究新事物、新情况和新问题,从而获得真知。实事求是符合唯物史观和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精髓和灵魂。纵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轨迹,不难发现,能否做到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能否顺利推行的基础性要素。关于实事求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定位问题,可以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石。这要求我们在以后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要进一步做到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17.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对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重要历史贡献。他参与发起思想启蒙运动,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了基本前提;他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并发起创建中国共产党,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理论和组织基础;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初步阐述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基本构想,完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初飞跃。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利用、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指导中国实践的过程。今天,国家发展站在新的历史拐点上,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中国梦"的伟大理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作为我党弥足珍贵的理论财富,与"中国梦"有着怎样的关联?本文将重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通过解读其理论成果,发掘两者之间不可割裂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学术界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本内涵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中国化关系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时代性关系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路径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今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还需要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构建关系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研究上下工夫,并努力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来深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三维视角来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同时需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本原理研究,深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本形态研究,进而构建一个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20.
《实践论》和《矛盾论》是面向中国问题的哲学,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两篇核心著作,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河,在实践基础上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毛泽东思想,进而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重大胜利。时至当今,《实践论》和《矛盾论》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立场、观点和方法仍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