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体育是人类社会的特殊产物。它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不断地发展和变化,体育本质的问题向来是一个比较复杂而且重要的问题,对它的把握历来充满着争议,而从历史、社会、文化等方面对体育的自然特性和体育的社会特性两方面进行概括。它能够使我们不仅从体育的形式上更重要的从体育的本质上对人类社会所独有的活动形式有比较全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刘梦星 《高教论坛》2007,(1):120-122
劳动创造了人,而语言是和劳动一起使人成为人的最重的力量。语言仅仅被诠释为工具,漠视语言与人的本质的联系,是一个严重的误区。语言的出现比工具的出现进化更具革命性的意义,意味着人猿揖别,从原始走向文明。科学家新近证实,人类具有的语言基因使人类成为优势种群。语言是人类拥有世界的方式,语言使我们成为文化的人,社会的人。没有语言,人不能获得“类”的特征,不能进行正常的和复杂的思维活动,语言使我们成为思考的人,超越本能的人。语言不是用来传递什么的单纯的工具,它本身就是创造人类文明的力量,是使我们成为人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在人类所面临的诸多困境中,语言构成了人类最直接最深层的困扰。 按照卡西尔的界定,人是符号性的动物。使用语言文字这种符号系统,是人类社会所独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它使人与对象世界相互接纳、沟通,是通向对象世界的“路标、绿洲和跳板”(C.W英里斯《开放的自我》)。从这个意义上看,语言是对人类智慧的确认,是人与自身之外的世界相互联结的通道。我们不可能生活在语言媒介之外,语言是我们“存在之屋”(海德格尔语)。  相似文献   

4.
人首先是类的存在物。研究人的本质,首先就要研究人的类本质。所谓人的类本质,亦即人类的本质,是指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所具有的本质特征以及它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一、劳动是人的类本质 关于人的类本质,马克思恩格斯有过大量的论述,认为人的类本质就是劳动。马克思说“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在于自由的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Bickerton的语言哲学观即语言中心论的主要内容,探讨了语言与思维、语言与智力的关系,从而明确语言的本质,即人类行为以语言为基础,语言是人类所独有的。借鉴这样的语言哲学观思考外语教学,探求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对自身、自然的探究进程中,语言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语言是所有人类活动中最能表现人的特点的活动,它是人们表达思想的工具,又是人们感知、体认和理解世界的形式。世界是多维的、多层次的,世界的不同层次在语言中得到了统一人们正是通过语言才完整地把握了这个多样化的世界。我们不能想象没有语言的人类社会将是怎么样的。这不是说语言创造了世界,而是说人类在创造世界、创造自身伟业的同时,也创造了语言。正如恩格斯指出:“语言是从劳动当中并和劳动一起产生出来的。”语言是思维的基本工具,也是构成劳动的本质要素,因此,…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批判“异化”劳动将人的本质变成仅仅维持自己生存手段的同时 ,深刻地论述了“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世界的人的本质特性。由于人类不像动物那样只受肉体需要的支配进行生产 ,而是在社会实践中全面地改造自身 (形体、精神、意志、情感 )和美化自身的生存环境 (社会、自然 ) ,创造着文明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 ,创造着美 ,所以马克思所说的“美的规律”不是指某些事物的一般性规律 ,而是指“人的创造活动的规律” ,这样就从根本上揭示了人类劳动的本质和美的本质。从这一点出发 ,我们就可以分清物质生产所创造的现实美和精神生产所创造的艺术美是分属存在和意识的两种不同范畴的美 ,同时也就弄清楚了自然美的本质和自然物的形式美是分属两种不同性质的美。  相似文献   

8.
自从有了人类,就开始了人与自然界及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活动。人类的交际分为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两者都是传递和交换信息的过程。在语言符号产生以前,非语言符号曾经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时至今日,它的存在,不仅是对语言交际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产物,也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一个重要特征。随着社会的发展,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其社会交际功能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人们学习英语的本质就是为了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表达思想。语言的本质就是一项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工具,离开了这个本质,语言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批判“异化”劳动将人的本质变成仅仅维持自己生存手段的同时,深刻地论述了“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世界的人的本质特性。由于人类不像动物那样只受肉体需要的支配进行生产,而是在社会实践中全面地改造自身(形体、精神、意志、情感)和美化自身的生存环境(社会、自然),创造着明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创造着美,所以马克思所说的“美的规律”不是指某些事物的一般性规律,而是指“人的创造活动的规律”,这样就从根本上揭示了人类劳动的本质和美的本质。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就可以分清物质生产所创造的现实美和精神生产所创造的艺术美是分属存在和意识的两种不同范畴的美,同时也就弄清楚了自然美的本质和自然物的形式美是分属两种不同性质的美。  相似文献   

11.
传统语言观认为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或是表征事物的工具。因此,从索绪尔开始,人们一直关注对语言的内部结构的描写。当人们逐渐将视线从语言内部转向语言外部研究时,以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为代表的解释学语言观则提出语言是存在的家的语言本体论思想,即人不可能在语言之外从本质上把握语言。通过解释学对语言工具论的批判,揭示了语言的本质,即语言并非工具,语言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语言是人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语言模糊现象是客观的和普遍的,其成因源自语言本身的本质和特征。什么是语言?John Lyons(1981)曾列举了五种定义,这些定义的内容有同有异,但就语言的本质和特征来说,有两点是根本的:一、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二、语言是人类用以相互交流的一种手段。语言符号不是我们能直接从客观世界中找到的某种东西,它是人类创造出来用以代表外部世界所得到的各种概念的一种工具。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知识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要经历两个不同和相互联系的阶段,即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人是客观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又扮演着感知者的角色。人们在观察和探索外部世界的过程中,肯定会碰到某些困难,而要正确地观察和了解自己则非常不容易。这是因为认知手段和人的智能等诸种因素同时也是观察的对象。当人们试图通过其脑力活动  相似文献   

13.
以“五四”运动为标志的新文化运动,发生了一场意义十分深远的语言革命。这场语言革命的先驱人物李大钊、胡适、陈独秀等,不仅批判旧文化,而且呼唤新文化,创立了一代新的语言符号系统。语言不仅仅是思维与交流的工具,在某种意义上,语言就是本体,就是基本范式,它是人类一切交流工具的元命题,是人的生存本体所拥有的基本范式之一。语言革命的结果,不仅创造了与过去完全不同的新文学,同时通过对科学与民主精神的宣传,将“人”从君权、神权和旧道德束缚中解放出来。这场语言革命,不仅当时受到保守派的非议和攻击,而且在后来的几十年间曾两度出现过对“五四”语言革命的背反和否定。  相似文献   

14.
一、隐喻认知是阅读理解的主要认知工具 人的思维是隐喻性的,反映人类思维的语言也充满了隐喻。在语言中,概念隐喻及其语言表现形式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普通语言中大约70%的表达方式来自隐喻概念”(马越,2005)。理查兹指出,隐喻是人类语言无所不在的原理(the omnipresent principle of language)(束定芳,1998)。语言的本质就是隐喻。因此,我们在英语阅读中会频繁地接触到大量反映隐喻式思维的语言表达。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说过“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列宁也说过“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可见,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本质。但实践告诉我们,语文这个工具有别于任何物质生产的工具,它的作用对象是人的思想。它是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一接触到这个工具,便会接触到这样或那样的思想。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就有必要在进行听说读写基本训练的同时,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如何使思想政治教育与语文训练紧密结合起来,下面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引导学生真正读懂语言文字,深入理解思想内容。课文是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统一体。学生读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16.
任何两种发达民族的现代语言,都具有相互对称的性质。研究这种性质,对于明确外语教学的最终(最高)目的和提高外语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两种发达民族的现代语言,为什么会相互对称?相互对称的具体内容及特点又是什么呢?我们知道,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所独有的交际工具。语言随着人类社会的  相似文献   

17.
列宁在《民族自决权》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是对语言的社会职能最精辟的解释。这里讲的“交际”二字特别重要。因为交际是人类结成社会,协调行动,交流思想的特有的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前提,没有交际就没有社会,就没有人类。而语言就是人类满足交际的需要而创造的。没有语言,就没有人类社会。 凡为语言,即使是原始的语言,都必须是有声的语言,也必须是具有词汇和语法结构的(即使是简单的、原始的)语言。我们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最一般的、最主要的就是有声语言。因为它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但是我们在研究人类交际的这种最重要的工具时,还不可忽略对人类交际的辅助工具——非词语性语言的研究。因为有声语言虽然是“最重要”  相似文献   

18.
1、中西语言观上的跨文化差异中西方语言观的根本差异,就在于对语言本质的看法不同。在中国,无论儒家、道家,还是佛家,都把语言仅仅看成表“意”、达“意”工具。但是,西方人却不赞同只把语言视为一种工具的观点。尤其是近代以来,西方贤哲对语言工具观的批评尤甚,极力强调要重新审视语言的本质。首先,他们把语言视为人的存在形式。认为语言  相似文献   

19.
《小学生》2005,(7):32-33
加德纳(Howard Gardner)博士是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所发展心理学教授,着力于研究:人类潜能的本质与实现。他发表的“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智慧就像是所有人的共通语言,且有一部份是受到每个人所处文化的影响。他们是人类用来学习、解决问题,及创造的工具,是每个人都会使用的工具。八种智能的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0.
语言不仅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也是人类的生存方式,语言具有重要的建构功能。语言建构了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建构了人的社会存在,建构了人自身的精神与意义世界。语言的建构功能依赖于人类各种感官的感知,离开了后者,语言的建构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