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燕 《江苏教育》2008,(24):24-24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并把“综合性学习”列入基础教育的各个学段.成为语文课程目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倡导。  相似文献   

2.
梁鹏 《教书育人》2008,(4):32-3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语文综合性学习”最能突显《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与要求。中考考试说明中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提出的要求是:“能将语文知识与能力综合运用于语文实践中,实现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结合,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通”.  相似文献   

3.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活化”的学习方式,我在多年的教学中经过实践感到“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罗兰 《宣武教育》2006,(1):16-19
在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的语文教材中,呈现出一个全新的内容,即:“语文综合性学习”。所谓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指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学习方式,以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沟通、书本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语文实践活动为主体活动,体现听说读写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协调发展,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的学生自主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我在语文教学中结合综合性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观察大自然,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了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相似文献   

6.
陈恩梅 《广西教育》2014,(29):20-20
正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以语文课程为基础,强调语文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的联系,强调语文教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强调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具有开放性、主体性、合作性、实践性等特点,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主动探究与合作学习的意识以及勇于创新的精神。一、明确目标,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了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施茂枝 《云南教育》2005,(34):11-13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标准》设置的五个学习领域之一,它以语文课程资源的整合为基点,围绕学生感兴趣并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组织学生自主开展语文活动,亲历探究过程,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由于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新的语文学习方式进入课堂,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就成为我们迫切需要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陆娟 《广西教育》2011,(34):20-20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结构体系之中,把它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如何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从小掌握终身受用的学习方法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将阅读与开发学生学习记忆潜能相结合,构建了以读书活动为主线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板块。  相似文献   

9.
徐勇 《现代语文》2013,(12):76-77
语文综合性学习属于“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一种。它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标准中的新内容,是语文教学中的新亮点,它为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提供了宽广的空间。然而,农村中学综合性学习课程的开展情况却不如人意,很多老师在教学综合性学习课程时只是简单地归纳考点、勾画重点,甚至是一带而过,这与新课标设置综合性学习课程的初衷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10.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为了实践这些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将“综合性学习”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共同组成语文学习内容的五大板块。综合性学习是语文学科的课程内容,其实质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过程和实践探究过程。综合性学习以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础,强调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目的是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实践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为落实这一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把“综合性学习”作为一条独立的线索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之中。所谓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综合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相互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为学生构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综合性学习活动使得学生学习语文的实践机会更多了,自主实践探索的能力增强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也越来越浓了。在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注意其广度和深度。[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二期课改中首次提出的一个新教改理念,属于语文学习内容的五大版块之一,同时也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综合性学习进行了一系列的阐述。首先,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教育资源,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其次,语文综合性学习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最后,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但在语文综合课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重活动形式、轻语文色彩的问题,语文教学活动“语文味”不足,有舍本逐末、偏离语文教学目标的倾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体会,就如何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突出“语文味”进行了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15.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强调了合作精神,突出了学生自主、积极的参与精神,提倡跨领域学习。虽然综合性学习是一个新课题.但也与以往语文教学中的某些方法和活动有所关联,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所以,教师应把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列为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为此,学校进行了“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我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建议开展活动,现谈谈自己的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7.
“综合性学习”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什么是“综合性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没有明确界定.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也就是说,综合性学习作为语文课程中一种新的教学形态,是实现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周晓翠 《生活教育》2012,(24):50-5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应该把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列为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9.
开展语文的综合实践活动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教育理念之一。综观《语文课程标准》第一部分“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和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的“总目标”、“阶段目标”以及第三部分“教学建议”,都有较多篇幅关于综合性学习的阐述,并且已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为语文教学的五大组成部分之一。如果作一分析梳理,《语文课程标准》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定性、定位是:目的: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要求:“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  相似文献   

20.
“加强语文实践活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两条基本理念。教学实践证明,针对小语教材特点及小学生身心规律,指导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自主发展,是众多语文实践活动中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其主要体现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