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亲属称谓语反映着婚姻、家庭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从他亲属称谓语则是亲属称谓语中比较独特的构成部分,庆阳方言从他亲属称谓语呈现出浓郁的地域色彩。主要探析庆阳方言从他亲属称谓语的类型、特点和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2.
米瑞瑞 《文教资料》2011,(11):46-47
汉语亲属称谓是汉语词汇系统中非常具有特色的成分之一。本文分别从"长辈"、"平辈"、"晚辈"三个方面归纳了榆林方言的亲属称谓,分析说明了个别具有榆林特色的亲属称谓语,并通过对其称谓词的文化特征的研究,诠释亲属称谓作为亲属关系和亲属观念的外化符号,以及其间蕴藏的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亲属称谓语也不例外。本文从英汉亲属称谓语的主要差异、英汉亲属称谓语差异的文化因素、英汉亲属称谓语之差异对于交际的要求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认为英汉两种语言都源于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尤其是在称谓方面都蕴含着浓浓的不同的文化内涵,也受到不同文化的制约。必须在文化教学和交际时注重这一点。  相似文献   

4.
亲属称谓不仅是词汇纽带,也是社会关系与文化传统的一面镜子。本文在调查与整理的基础上,对重庆巫山方言中的亲属称谓语进行描写与归纳,综合其构词特点,概括其文化特征与内涵。同时,也对亲属称谓语在巫山方言中的历时演变稍作探究。  相似文献   

5.
论称谓语的泛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汉语称谓语分为三个系统:亲属称谓语系统、社会称谓语系统和代词称谓语系统,它们都分别有泛化现象。本试析这三个系统内的泛化现象、使用的策略以及遵循的语用原则,并阐述汉语称谓语与礼貌问题的关系。中研究的是现代汉语。  相似文献   

6.
亲属称谓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社会生活、民族心理、文化传统等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亲属称谓语也发生相应的变化。现在汉语亲属称谓语同时向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一方面系统内部称谓语逐渐减少,关系日趋简化;另一方面某些亲属称谓语向系统外部扩张,泛化为社会称谓语。  相似文献   

7.
古代白话小说自唐代形成、宋代完善到明代繁荣,逐渐形成其独特的语言风格。作为明代世情小说集大成者,《金瓶梅》的语言口语化、俚俗化。本文通过检索北大语料库,分析《金瓶梅》中常出现的亲属称谓语,根据使用对象将其分为用亲属称谓语称呼"亲属"和"非亲属"两类。用不相当的亲属称谓语称呼亲属时,存在使用更尊敬的亲属称谓语的趋向;用亲属称谓语称呼非亲属时,突出表现为主仆称谓父子化。《金瓶梅》亲属称谓语具有情感化、交际化的特点,同时亲属称谓语的使用极度泛化,这反映了明代宗法制的社会影响及明代家庭的夫妻、主仆关系。  相似文献   

8.
使用汉语、缅语、英语的不同民族,由于亲属制度的不同,亲属称谓的体系也会不同程度地存在差异。将对汉缅英三种语言中的亲属称谓语构成系统进行初步的对比分析,以示三种语言中亲属称谓语间的共性特点和差异,为学习汉语、缅语及英语的学习者和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人们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根据乌鲁木齐方言的客观语言事实,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在对乌鲁木齐方言社会称谓语分类的基础上,分析了乌鲁木齐方言社会称谓语的特点及其社会成因,揭示了乌鲁木齐方言社会称谓语的社会复杂性及文化多元性。  相似文献   

10.
亲属称谓语自称现象是汉语中比较常见的,但国内语言学界关注的不是太多。在曹禺的剧本中,人物的亲属称谓语自称多达130例。以这些例子为研究对象,从语义和功能出发,讨论了亲属称谓语自称的三大语义类别和三大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1.
正一、亲属称谓语的泛化及文化内涵1.亲属称谓语的泛化亲属称谓语的泛化,是指用亲属称谓语称呼没有亲属关系的人的现象。也有学者把它叫做"拟亲属称谓语"。这种称呼方式常常在非正式场合使用,交际双方多为偶尔相逢的陌生人,运用亲属称谓语只是向对方表  相似文献   

12.
词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词义扩大是词义变化中最普遍的一种情况。“崽”是长沙方言重要亲属称谓语之一,相当于普通话里的“儿子”。在我国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长沙方言“崽”词义发生了明显变化,不单指称儿子,也可以指称女儿。本文对长沙方言亲属称谓词“崽”词义扩大现象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调查和分析了长沙方言其他亲属称谓词的...  相似文献   

13.
从家庭结构的简单化看亲属称谓语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探讨社会家庭结构的变化对亲属称谓语产生的影响,在人们的生育观念的变化及计划生育政策推行的情况下,家庭结构主要以独生子女家庭为主,亲属称谓语使用越来越窄以致逐渐消亡或是转变为社交称谓语。  相似文献   

14.
唐代小说中的亲属称谓语非常丰富,其行第特点除了对上古行第体系的一定继承外,还有着自己的特点,如用"大、二、三、四、小、长"等词或在亲属称谓语前用"第+行第标志"标示行第,在一般的社会交往中,出现了以互称行第取代称呼名字的社会风俗。  相似文献   

15.
"伯、仲、叔、季"在上古时期作为排行次第词,是一定社会历史阶段上存在的事物,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中古以后不再表示排行,只作亲属称谓语.本文拟从"伯仲叔季"中"伯、叔"作为排行次第词、作为亲属称谓语、从排行词到亲属称谓语转变的原因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亲属称谓语广泛存在于世界语言体系中,是确立家庭成员身份、疏通家庭成员关系的重要依据。不同社会文化语境下孕育出的亲属称谓语却不尽相同。日本亲属称谓语折射出集体主义至上、亲疏关系分明的东方文化;英亲属称谓语体现出欧美文化里强调个人意识的面子观念。本文从语言特性、礼貌现象和面子观念入手,选取日语、英语两种亲属称谓语为研究对象,针对两者中亲属称谓语在父系和母系、血亲与姻亲方面的相似之处及其原因进行论述,在日两者显著差异的基础上,探究背后东西方礼貌现象差异、日语中"亲疏观念"特殊体现的社会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7.
吴地亲属称谓语从用途来看,主要用作亲属称谓和社会称谓。背称多于面称、比较普遍的异名同指、主要采用双音节形式以及相对稳固性是昊地亲缘关系亲属称谓语的特点。这些特点与吴文化的杂交型文化特点不无关系。吴地泛亲属称谓语可以分为纯表社会角色的和既表亲缘关系又表社会角色的两大类。泛亲属称谓语具有与亲缘关系称谓语迥然有别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吴方言称谓语在语音、词汇层面都有其区别于普通话的独特性,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更是受到诸多语用因素的制约.在具体语境中吴方言称谓语所包含的语用含义也是丰富多变的.从语用学角度看吴方言称谓语的使用有助于理解其丰富的语用内涵,进一步揭示这种语言现象在言语交际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甘国芳 《学语文》2014,(1):74-75
一、亲属称谓语的泛化及文化内涵1.亲属称谓语的泛化亲属称谓语的泛化,是指用亲属称谓语称呼没有亲属关系的人的现象。也有学者把它叫做“拟亲属称谓语”。这种称呼方式常常在非正式场合使用,交际双方多为偶尔相逢的陌生人,运用亲属称谓语只是向对方表示敬意。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例子看,我们一起探讨亲属称谓语泛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语言使用中的性别差异现象是近年来非常热门的话题。亲属称谓语作为称谓语系统的基本组成要素,不但反映了语言与性别的关系,而且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通过比较汉英亲属称谓语揭示出性别差异产生的内在原因,并探讨了研究结果对外语学习和外语教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