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对《古代汉语》文选的几个注释提出了异议,认为《晋灵公不君》“莫之继”中“之”应释为“第一人称代词,我们”;《齐姜劝文公勿怀安》中“岁”的本义当为“肢解(人或牛作祭社)”;《齐姜劝文公勿怀安》“瞽史之纪”中“瞽史”应释为“偏又复词,义偏史”。  相似文献   

2.
秋秋战国时期,记载古代或当时历史的有两种史官,即"太史"与"瞽朦","太史"用文字写史;"瞽朦"双目失明,善于记诵,以传诵说史或持鼓歌唱史诗.《周礼·春宫》:瞽朦掌"讽诵诗,世奠系".大意是说:瞽朦背诵诗歌,讲述世本、帝系,因此,瞽朦又称瞽史.《国语·楚语》所说的"史不失书,朦不失诵"也是这个意思.瞽史后来逐渐成为普及历史知识的民间艺人.瞽系形声字,象持鼓的盲人.本期封面所介绍的东汉击鼓说书陶诵,就是当时的民间艺人俑,通高66.5厘米,1970年四川郫县东汉砖石基出土.俑身用灰陶雕塑,表面被浸染成绛黄色,中空,上身、下身分截合成,表现老翁持  相似文献   

3.
_瞽史_刍议     
“瞽史”见载于《国语》.但“瞽史”是什么样的人?任何史籍未有记载.有的同志说,“瞽史”是春秋时代一种盲史官类的人.这种说法值得商榷.我认为,盲史官这类人是不可能有的,“瞽史”指的应该是某个不幸失了明的史官.首先,“瞽”、“史”与“瞽史”有区别,不能混淆.在《国语》中,“瞽史”两字并列而出现的有五处.其一,《周语上》:“鲁侯曰:‘寡人惧不免于晋,今君曰将有乱,敢问天道乎,抑人故也?’(单子)对曰:‘吾非瞽史,焉知天道?’”  相似文献   

4.
本对《古代汉语》选的几个注释提出了异议,认为《晋灵公不君》“莫之继”中“之”应释为“第一人称代词,我们”;《齐姜劝公勿怀安》中“岁”的本义当为“肢解(人或牛作祭牲)”;《齐姜劝新华通讯社勿怀安》“瞽史之纪”中“瞽史”应释之“偏义复词,义偏史”。  相似文献   

5.
荀子《成相篇》学者历来认为是民歌体。本文将其放在瞽史文化语境中予以观照,对成相的内涵、体例缘起、性质及孤本独存的原因进行了探讨,通过运用纸上和地下的材料分析比照,最后认为成相体是上古盲瞽乐师言说讽诵的体式,是贵族声教的话语方式,绝不是民间歌谣。成相辞在楚国的出现,是楚上古文化形态保留完好的证明。  相似文献   

6.
从《庄子》文本中的盲瞽之分说起,探讨盲瞽之分的认识论意义,并以此为视角来管窥《庄子》认识论的独特贡献与时代价值:《庄子》质疑人的感知能力把握本真实在的充分性并试图超越其局限性,且主张人的认识并不决定本真实在的存在形态。  相似文献   

7.
从周代的历史故实对现实生活所产生的约束功能和规范作用来看 ,周代史官确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由此而言 ,《周礼》所言大史首职———建典、法、则不仅可以理解 ,而且其记周代史官职责不言记事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8.
《中国语言学史》修订版对原书稿作部分章节调整,并勘正了初版在文字录入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文字讹误。该书的再版,推动了汉语语言学史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校勘该书修订版中的普通语词、著作名、地名、人名以及部分形近字等方面的文字讹误,为修订再版工作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埃及卷"在《历史》当中的作用,并进入具体的社会语境探讨其历史编撰。通过阐明"埃及卷"所记述的空间、时间、人与物,释读希罗多德对"埃及范式"的建构。论述这一范式在西方学术传统中的接受史,进而评价它对后世产生影响与其在西方思想史中的定位。  相似文献   

10.
《瞽者的暗示》是冯至先生早年诗歌中的一篇力作,它写得很短:黄昏以后了,/我在这深深的/深深的巷子里,/寻找我的遗失。//来了一个瞽者,/弹着哀怨的三弦,/向没有尽头的/暗森森的巷中走去!  相似文献   

11.
论“无讼”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讼”思想是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高度概括,“无讼”思想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刻的经济、政治、思想、社会根源。“无讼”思想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在价值观上有着惊人的契合之处,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固始话的“嵌1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固始话虽然隶属中原官话,但与典型的中原官话差别较大,带有明显的西南官话色彩,也具有一些下江官话的特点。章在概述固始话语音系统的基础上,重点汇释固始话的“嵌1词”,最后讨论其特点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13.
固始话的“嵌l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固始话虽然隶属中原官话,但与典型的中原官话差别较大,带有明显的西南官话色彩,也具有一些下江官话的特点。文章在概述固始话语音系统的基础上,重点汇释固始话的“嵌l词”,最后讨论其特点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14.
文心雕龙一书内容搏大精深,蕴含了中国古代丰富的美学思想,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人在对儒家中和审美思想内涵,作一个探讨的同时,对文心雕龙具体表现出来的和谐美也进行了分析。文心雕龙强调,情礼之间的和谐,内外一致的和谐,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和谐,诗性美的和谐,正是这多层次、诸范畴的和谐统一。构成了文心雕龙美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在文学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观点。  相似文献   

15.
“缠足”与“反缠足”是中国近代以来比较纠葛的一个话题。前资本化时代,男性以自己的价值观规训女性双足,使之成为男性身体的发泄对象,成为男性控制女性身体的工具,成为男性的性玩物。资本化时代,国民社会意识发生变化,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积极吸收西方先进的文化和社会理念,以西方的价值观、人权思想来改造中国社会,改造中国国民身体,规训国民道德及其意识,终将缠足陋习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相似文献   

16.
考察《老乞大》、《朴通事》中的正反选择问句,以正反选择问句及其答语的客观性为基础,从答语等语境考察正反选择问句的语义焦点,从语义焦点看出正反选择问句的反项语义已经虚化。说明"VP-neg?"型问句煞尾的否定项,其语法化现象在元末明初燕京一带的通语中已比较普遍。这种现象在今甘肃临夏话中也有表现。  相似文献   

17.
越南语中的“cung”一词可以翻译成汉语副词“也”,有时也可翻译成汉语的“都”。从母语方面来看,学生的母语越南语对学习汉语副词“也”有影响,虽然越南语中的“cung”和汉语中的“也”的用法大体相同,但两者毕竟属于不同的语言系统,这两个词在各自语言系统中的作用和用法也不可能完全相同。本文拟从句法、语义和语用等方面就汉语的“也”和越南语中的“cung”进行比较和梳理,以期为针对学生母语为越南语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和教学提供借鉴或帮助。  相似文献   

18.
汉语词汇量丰富,近义词多如繁星,一字之差也会给行文带来不同的效果,正因如此才有了近义词的辨析和正确使用的问题。文章结合语言材料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角度对"再"和"又"进行分析,准确掌握"近中之异"。  相似文献   

19.
跟介词“从”有关的偏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从”表示空间、时间起点的使用规则进行了再归纳,指出当“从”表示空间起点时,除了强调“从”后一般要跟表处所或方位的名词词语外,还应该强调“从”字短语的句法位置和句法功能,即居于动词前作状语;留学生在使用“从”表示时间地点的意义时,容易遗漏“起”、“就”,因而有必要对必须出现“起”、“就”的情况进行归纳。另外,“从”的偏误原因有很多.其中母语负迁移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特别是日韩语中,与“从”相对应的格式不止一个,在使用汉语的“从”时,容易与其他介词混用。  相似文献   

20.
情欲描写是小说的重要叙事元素之一,在中国的文学传统中,情欲描写呈现出重"情"轻"欲"的倾向。在"红色经典"小说中,情欲描写一向被认为是不可逾越的雷区,但这并不是说"红色经典"中就没有情欲描写,只是这种书写采取了某种特殊的方式和策略,即正面人物远离情欲,小人物尤其是反面人物情欲泛滥。总地说来,"红色经典"的情欲书写处于欲说还休的两难境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