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棉花营养钵育苗抓「五防」一、防空钵棉种质量差、播种质量低及苗床管理不善等,都会造成空钵缺苗。预防措施:播种前除去虫伤籽、烂籽、嫩籽,并选晴天晒种2—3天。播种时确实做到钵湿、种湿、土湿。土钵摆好后浇水要一次性湿透。棉种结合药剂浸种,让其吸足水。播种以...  相似文献   

2.
播期施氮量对优质小麦产量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优503小麦品种在10月5日至11月5日范围内播种越早产量越高,每晚播1天,减产4.4kg/666.7m^2。施氮量应视播期早晚不同酌情增减,在10~19kg/666.7m^2纯氮范围内,播期越早.施氮量应少,随着播期的推迟,施氮量随之增加。各处理组合的产量,以A1B4和A1B3的领先,即10月5日播种、施纯氮10~15kg/666.7m^2的产量均超过500kg/666.7m^2.其他各处理组合均显著减产。  相似文献   

3.
播种春天的人──记天津市教师标兵杜蕴珍老秋春天是美好的。多少文人墨客汇歌赞美过她。这篇短文的主人公,中营小学特级教师杜蕴珍,在教坛这块沃土土默默耕耘了36年,呕心沥血精心培育着祖国的花朵。如今桃李满天下,杜老师也被誉为播种春天的人。润物细无声“好雨知...  相似文献   

4.
正交试验设计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实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适应新一代水稻育秧播种机械发展的要求,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研制了适应穴盘育秧的播种装置,经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得出该装置的较优设计方案,最后确定适合精少量穴盘播种的最佳因素组合,使其播种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5.
鄱阳湖不同耕作时间水稻土微生物量碳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鄱阳湖湖积母质水稻土剖面样品,比较不同土层深度水稻土微生物量碳变化特征及不同耕作时间下水稻土微生物量碳剖面总含量.结果表明:(1)水稻土微生物量碳含量剖面分布变化规律为:土层越深,含量越低,其中耕作层微生物碳量均占到了50%以上;(2)水稻耕种时间越长,土壤的微生物量碳含量越高,但不同耕作年限的增幅有所差异:与30年耕作时间水稻土比较,50年耕作时间水稻土的增幅达40.87%,70年耕作时间较50年水稻土的增幅为31.83%,而90年耕作时间较70年水稻土微生物量碳的增幅则为17.54%;(3)随着水稻土耕作时间的推移,土壤的有机碳总量、含水量上升,土壤的黏粒比重有所下降,这有利于改善土壤微生物的生存环境,进而提高土壤的微生物量碳含量.  相似文献   

6.
对新建兴泉铁路黄塘车站挤密螺纹桩复合地基的桩、土沉降及应力进行监测,分析了路堤荷载下桩、土沉降及差异沉降变化规律,桩土应力比与差异沉降关系。结果表明:桩、土沉降及差异沉降均随路堤填土高度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大;桩顶和桩间土应力随路堤填土高度的增加均不断增大,且桩顶应力大于桩间土应力;桩土应力比随着桩土差异沉降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最终趋于稳定。结合修正的Terzaghi土拱理论提出了简化桩土应力比随桩土差异沉降变化曲线。现场试验分析结果有助于完善挤密螺纹桩复合地基设计理论,为工程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采用子结构方法分析了二维平面应变有限元土-结动力相互作用.为研究土-结相互作用的影响,进行了土-结相互作用问题的完整分析,即考虑线性和非线性土-结相互作用及不考虑土-结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计算.土-结相互作用的时域分析计算量很大,为减小计算量,提出了计算褶积分的有效方法.算法基于单位脉冲反应矩阵在某个时间步后的线性时间关系进行近似求解,即采用递归算法.对长模拟时间,这种时间近似求解能显著减小计算量.  相似文献   

8.
运用虚拟样机技术,设计了一种自动化的气力板式播种样机.根据人工对靶播种的动作原理,确定播种样机的动作方案,并对影响吸排种效果的吸种孔结构形式进行了分析设计.选用具有参数化特征建模和运动仿真分析等功能的集成化软件Pro/E,建立了播种样机零部件的三维数字模型.利用其MECHANISM模块进行运动仿真分析,对播种样机的整个吸排种过程进行动态干涉检查和运动轨迹分析,得到优化的结构和工作参数.不同运动参数的仿真分析,为后续的运动控制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黄粉虫粪在黄瓜育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在育苗营养土中搀入黄粉虫粪的方法营养土中黄粉虫粪搀入量对马坊营早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粉虫类与营养土按1:1.60-320(体积比)混配的基质进行黄瓜育苗,能促进幼苗生长,显著提高幼苗简单指标、相对指标和复合指标的值。  相似文献   

10.
重金属及农药在孝感市食品及人体中蓄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2000年至2003年对孝感市外环境、食品、人体生物材料共380份样品进行了重金属及六六六(BHC)、滴滴涕(DDT)蓄积量检测和分析.结果为食品中砷、铅、镉等重金属检出量在国家标准以内.菜地土残留量最高,其次是农田土、丘陵土、地表水、浅井水和深井水;食品样中,豆类、植物、油、鲜鱼、农药检出率达100%,人脂、血液中BHC检出率分别是93.33%和100%,DDT分别是100%和86.67%,人脂中BHC和DDT检出量最高达187.67μg/kg和298.47μg/kg;结果表明孝感市外环境中BHC残留量超过了绿色食品灌溉用水标准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农产品检出率为95%;提示孝感市应加大对农业环境的保护力度,严禁滥用有机氯农药,科学使用有机磷农药,对农产品基地应采取综合措施进行农药降解,以实现从土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就水稻旱育直栽、旱育抛栽、二段育秧、湿润水育秧等四种育秧栽培方式进行产量比较试验,得出:旱育抛栽与旱育直栽产量分居一、二位,但两者差异不显著,二段育秧产量居第三,湿润水育秧产量最低。  相似文献   

12.
我国插秧机械化的现有模式有机械化插秧公司、供苗公司、机手自育秧苗并带秧带机为农户栽插三种.目前插秧机的推广普及还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国家和各级政府共同扶持,在湖南省推广及实现插秧机械化,应采取加强领导等一系列适合湖南省省情的对策,以促进其快速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机动水稻插秧机纵向送秧机构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设计要求,分析了各种纵向送秧机构的特点及其对插秧质量的影响,为纵向送秧机构的合理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在盐胁迫条件下外源水杨酸(SA)对水稻幼苗耐受性应答的影响.本研究以水稻为材料,用1 mmol/L的外源水杨酸对水稻幼苗叶片进行喷雾处理,静置24 h后,经SA处理后的水稻幼苗再经过100 mmol/L的NaCl胁迫处理0-48 h.结果表明,经外源水杨酸处理的水稻幼苗,能显著增强体内脯氨酸(Pro)、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等保护酶的活性,显著降低丙二醛(MDA)的含量.表明在盐胁迫条件下,外源水杨酸能增强水稻幼苗自身抗氧化系统中酶的活性,减轻和缓解盐胁迫带来的伤害.  相似文献   

15.
水杨酸对水稻萌发及冷胁迫下幼苗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处理水稻种子及冷害胁迫下水稻幼苗,结果发现:低浓度的水杨酸能提高水稻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高浓度的水杨酸则抑制水稻种子的萌发;在冷胁迫下,水杨酸能提高水稻幼苗的过乳化物酶的活性和VitC的含量,不同品种对同一条件下水杨酸处理的反应效果不一样.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水稻抛秧密度及施氮量与产量的回归模型,通过方差分析,说明抛秧栽培技术在粳稻区具有较大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7.
水稻幼苗在Yoshida,S.溶液及其缺钙溶液中培养的试验表明,Ca~(2 )促进水稻幼苗根的K~ 吸收和幼苗的生长速率。杂交水稻幼苗比对照受Ca~(2 )的影响大,缺Ca~(2 )营养液比含Ca~(2 )营养液的K~ 含量和酸化速率下降都慢,可见,水稻幼苗根的K~ 吸收与其根的H~ 分泌具有内在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水稻插秧机后插式分插机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计算机对水稻插秧机后插式分插机构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秧针端点运动轨迹上的6个特定点,分析了后插式分插机构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经理论分析和田间试验表明,后插式分插机构的结构参数选择是合理的,插秧性能是优良的。  相似文献   

19.
以杂交水稻威优35、威优49及常规稻湘矮早9号为材料,研究了水稻叶片和根系超物氧岐化酶(SOD)的特性。结果表明:裟叶片和根系都具有三条SOD同工酶谱带,且在580nm处有三个明显的吸收峰;KCN抑制试验表明,三条谱带均为CU、Zn-SOD同工酶。对水稻SOD热稳定性测定表明,叶片和根系SOD对热都较稳定,60℃下恒温5分钟才明显失活;但叶片和根系SOD在最适反应温度、对外界逆境反应及活性分布上存在器官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
以早籼稻“嘉育948”为材料,研究了 Al~(3+)、ABA、Ca~(2+)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Al~(3+)能抑制水稻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发育.且这种毒害效应随Al~(3+)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外源 ABA 和 Ca~(2+) 能提高水稻幼苗在铝胁迫条件下的抗逆性,极低浓度的ABA和适量的Ca~(2+)还能完全逆转 AP~(3+)对植株生长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