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在节奏乐的演奏活动中,幼儿可以在倾听和分辨音乐的节奏中,选择合适的乐器来表现乐曲的音色、强弱、快慢的感受。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及儿童发展水平,我们从感受音乐入手,学会倾听,结合语言、动作、体态、声势、图谱、打击乐等激发幼儿对节奏的兴趣,在节奏乐活动中,可以让幼儿享受到节奏活动的快乐,感受节奏之美,发展幼儿运用节奏乐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发展幼儿感受音乐的能力,积累一定的音乐语汇,从而培养良好的节奏感。  相似文献   

2.
黄萍 《学前教育》2014,(1):56-56
活动由来 本次活动来源于班级系列主题活动“甜甜的”。其中有一则故事叫《老虎拔牙》,通过讲述、表演故事,孩子们知道了保护牙齿的重要性。为了拓展音乐活动的内容,发挥音乐在主题活动与幼儿发展中的独特作用,我们创编了故事《小老虎吃糖》,用小老虎吃糖的声音和动作对应表现乐曲的固定节奏XX|XXX,并通过用打击乐器演奏乐曲的固定节奏,进一步强化幼儿对音乐节奏和音色强弱的感知和表现。  相似文献   

3.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教师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教育建议。其中,艺术领域的教学目标主要围绕了发展与培养幼儿对美的事物的感受欣赏和表现创造的能力展开。从福州的传统文化中挖掘孩子们感兴趣的本土音乐教材,以原创节奏活动《福州小吃》为载体,开发幼儿喜欢的福州话音乐,引导幼儿用肢体、节奏、福州话去感受和发现本土文化的美,用孩子喜欢的节奏类型去表现和创作不同节奏的福州方言,同时让其体验到同伴间合作创编节奏的快乐,激发幼儿爱说家乡话、爱家乡的情感。  相似文献   

4.
韵律活动,作为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一种方式,以其优美的旋律、起伏的节奏、形象的内容,深受幼儿喜爱。它也是将幼儿的情感用肢体动作最直接表达出来的方式。能促进幼儿对律动和舞蹈活动的兴趣、情感及技能、自我表现、合作精神等要素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小兔party     
设计意图 《兔子舞》(《RABBIT DANCE》)是一首旋律欢快优美、节奏鲜明、音乐意象突出的流行乐曲。其主旋律部分能增强中班幼儿的音乐感受力、节奏感,其rap说唱节奏部分则有助于中班幼儿自由并有所创意地进行表现。因此将其作为中班音乐活动内容,较为适宜。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创设舞会情境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同时整合艺术、健康、社会等领域内容,启发幼儿基于音乐意象的联想,学会合着节拍结伴或自由舞蹈,并乐于尝试自主创编动作表现音乐感受,使幼儿增强节奏感和音乐表现力,巩固蹦跳技能和方位感,同时培养活泼开朗、乐于合作的个性品质。  相似文献   

6.
戚婷婷 《考试周刊》2011,(43):235-236
"动作"是婴幼儿认识周围世界的重要工具之一。在音乐活动中,要感受音乐的节奏,提高辨别音乐性质的能力,更好地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更是离不开动作韵律活动,也就是各种有节奏的身体动作,它是幼儿感受、认识、表达音乐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7.
生活中孩子们接触的多是儿童音乐、儿童歌曲等为他们专门设计的音乐作品,而对古典音乐却知之甚少。其实古典音乐所具有的优美的旋律、丰富的情感和缓急有序的节奏能与幼儿内心的情感产生共鸣,能使他们的身心愉悦、舒展、健康,能给他们更丰富的音乐感受,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大班幼儿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较好地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同时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动作表现基础,他们完全具有欣赏古典音乐的能力,因此选择了《幽默曲》这首段落清晰、情感分明的乐曲来与幼儿欣赏。让幼儿通过《幽默曲》来亲近古典音乐,对古典音乐产生兴趣,从古典音乐中获得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8.
设计意图:音乐《瑞典狂想曲》三段体的结构形式和丰富的节奏变化既体现了一定的音乐规律,又给人强烈的艺术感受和听觉想像空间,非常适合幼儿欣赏和表演。唐老鸭这一卡通形象憨厚、滑稽、可爱,深受幼儿喜爱,为此我创编了“唐老鸭减肥”这一游戏化情节,以帮助幼儿感受、想像音乐内容,理解音乐结构,产生情感共鸣。目标:1.感受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初步理解音乐三段体的结构。2.能根据音乐节奏及乐句变化创编健身动作。3.了解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对身体健康的作用。准备:音乐《瑞典狂想曲》片段(附后),胖鸭、瘦鸭图片各一张。过程:一、观察图片1.…  相似文献   

9.
幼儿喜欢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经验与情感,但表现的动作常常比较单一,动作与音乐也存在一定脱节。为此,教师以大班创造性韵律活动《春天花会开》为例,开展了系列园本教研活动,探讨了通过选择形象优美的音乐、丰富多元的经验呈现、递进式的环节设计、启发与开放并重的提问、多媒体的辅助运用等策略,循序渐进地催发幼儿的音乐想象力与创造力。  相似文献   

10.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艺术活动的目标是初步感受并喜欢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韵律活动是指随音乐而进行的各种有节奏的身体动作,是幼儿特别喜爱的一种音乐活动,也是幼儿获得快乐的重要源泉之一。它不仅能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动作表达语汇,培养和提高幼儿的音乐表现能力,而且有助于增强幼儿对音乐美的敏感  相似文献   

11.
韵律活动是让幼儿听着音乐做有节奏的动作,教师常会用此活动方式组织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然而,长期以来,幼儿整齐划一的动作表演和脱离幼儿实际生活的表演内容给了笔者深深的思考,这些与《纲要》中所要求的精神相吻合吗?于是,教学活动中,我对幼儿韵律活动进行了大胆尝试:即引导幼儿创编生活中的韵律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郭毅浩 《教育导刊》2011,(10):64-67
律动是幼儿园韵律活动的类型之一.是指在音乐或节奏的伴奏下,以身体动作为基础、以节奏为中心的音乐活动,其特点是节奏感强,动作形象简单。小班幼儿具有动作发展快、爱模仿、“认知依赖于行动”等特点,从这些特点来看,律动是一种符合小班幼儿学习需要、深受孩子们喜爱的活动类型。  相似文献   

13.
音乐活动是一种多种感官参与的愉悦人心的活动,幼儿通过感受音乐、表现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丰富自己的想象,进而提高创造力。而在音乐活动中,节奏是所有要素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东西,也是幼儿最容易接受的音乐要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4.
划船咯     
《学前教育》2011,(1):26-27
大班音乐活动《划船咯》中,合唱是重点教学目标。老师计划把幼儿分成两组分别练习,然后再合在一起。活动过程中,幼儿先分两组单独练习,配合肢体动作模仿划船,伴随着“嗨哟”的口号,节奏很整齐,可合在一起时却乱了套。活动中,幼儿玩得不亦乐乎,教育目标却没有达成。  相似文献   

15.
节奏是构成音乐的三大要素之一,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本文从感受音乐入手,结合语言节奏和动作节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16.
陆春燕 《山东教育》2011,(27):31-32
幼儿园课题研究结题之际,我们班承担了展示音乐游戏的任务。为了保证幼儿游戏的质量和展示的效果,我们把原本由幼儿听音乐自由敲击小竹竿的节奏游戏编成了一个有队形、节奏与动作变化的表演性节奏游戏活动。虽然敲击小竹竿的动作和节奏都来源于以往  相似文献   

17.
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韵律活动是指随音乐而进行的各种有节奏的身体动作,包括舞蹈、律动和其他节奏活动。其中律动是幼儿园韵律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音乐活动。通过律动,幼儿能获得直观经验,提高对音乐的感受力,提高对音色的辨别能力,增加节奏感,促进身体的协调性,扩展幼儿的想象范围,让幼儿保持愉快的情绪。  相似文献   

18.
为了能让幼儿在枯燥的体育活动中充分感受到快乐,作者设计了活动<小刺猬背果子>,在活动中以音乐节奏引导,激发幼儿参与动作练习的兴趣;在游戏中以不同的音乐旋律作为活动背景,启发幼儿表现动作的欲望.  相似文献   

19.
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要求,更是幼儿得到全面发展的手段。通过音乐教育活动,能培养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而音乐最基本的要素是节奏,节奏是幼儿感受、认识、表达音乐的重要工具,而且掌握好节奏还能增强幼儿对音乐的表现力。早在1900年,瑞士的达尔克洛兹提出了《体态律动学说》,此学说把音乐与身体的感应和运动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20.
一、设计意图3~4周岁的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模仿能力和初步的创作冲动。为了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和大胆表现自我的能力,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而设计了“动感娃娃”活动。本活动以“电动娃娃”作为切入口,让幼儿从观察到模仿,从模仿开始到简单的动作创编,使幼儿在活动中充分感受音乐的快乐及舞动的乐趣。二、活动目标使幼儿能随着音乐有节奏地做动作;帮助幼儿学习遵守简单的游戏规则;发展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三、活动准备电动娃娃一个,活动音乐一段,录音机一台,自制小舞台一个。四、活动过程(一)律动入室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