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3 毫秒
1.
《元典章·刑部》中的人称代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元典章·刑部》中的人称代词,归纳出元代北方汉语的人称代词系统:第一人称用“我”、“俺”、“咱”,第二人称用“你”、“您”,第三人称用“他”。“俺”、“您”在直译体文字中分别对译蒙文第一人称代词复数和第二人称代词复数。在一般语体文字中,“咱”、“咱每”用为第一人称代词复数包括式,“俺”用为排除式。“伊”只在叙述案件经过及对案件定性的场合出现,反映的是吏牍公文的行文伎俩,并不代表口语。元代北方汉语的第三人称代词实际上只有一个“他”  相似文献   

2.
西安、蓝田、临潼、周至等处第三人称代词"他"的韵母单数为a,复数为?,关中多数方言点如华阴、商州、铜川、咸阳、宝鸡等处第三人称单数"他"受"我你"两上声字感染读作上声;人称代词复数则是"我你他"读作阴平或常后加"的"字等。关中相对于普通话"咱们"一般作"咱/咱的"等;西安回民把"人家"叫做"嗯纳/安纳/纳";与普通话"我爸""你爸""他爸"相对应的"我你他",关中读作阴平。  相似文献   

3.
西安、蓝田、临潼、周至等处第三人称代词"他"的韵母单数为a,复数为?,关中多数方言点如华阴、商州、铜川、咸阳、宝鸡等处第三人称单数"他"受"我你"两上声字感染读作上声;人称代词复数则是"我你他"读作阴平或常后加"的"字等。关中相对于普通话"咱们"一般作"咱/咱的"等;西安回民把"人家"叫做"嗯纳/安纳/纳";与普通话"我爸""你爸""他爸"相对应的"我你他",关中读作阴平。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之第三人称代词"他"在文言中,确切的说在齐梁而后始有第三人称代词之用。通常认为古代汉语的第三人称代词为"彼""其""之""伊""渠"等。然而这些人称代词都是不断的发展完善起来的,并且在不同的时期所使用的第三人称代词及其用法也是不尽相同的。通过对汉魏、隋唐、宋元、明清、新文化运动这五个时期的人称代词在作品中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来论述第三人称代词在汉魏以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之第三人称代词"他"在文言中,确切的说在齐梁而后始有第三人称代词之用。通常认为古代汉语的第三人称代词为"彼""其""之""伊""渠"等。然而这些人称代词都是不断的发展完善起来的,并且在不同的时期所使用的第三人称代词及其用法也是不尽相同的。通过对汉魏、隋唐、宋元、明清、新文化运动这五个时期的人称代词在作品中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来论述第三人称代词在汉魏以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汉语中,本来第一人称代词(如:"我,我们,咱们")指的是说话的人,第二人称代词(如"你,您,你们")指的是听话的人,第三人称代词(如"他,她,它,他们")指的是其他的人或事物,而在人们的实际交际和行文遣词中,有时人称代词出现异化,就像为我们所熟知的古代汉语中人称代词的活用一样,现代汉语中也有人称代词的活用,即异化现象,且有特别的表情达意的效用。下面按人称分类略作例说。  相似文献   

7.
在汉语和越南语的称谓语系统中,人称代词是差异最大的称谓形式。汉越人称代词一般都可以分成三类: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现代汉语最常见的人称代词有"你"、"我"、"他"、"她"及其复数形式。越南语人称代词有专用类和借用类,光专用人称代词就有十多个,其复数形式很复杂。在使用方面,汉越人称代词都受权势关系、礼貌原则的限制,但是受限制的程度不同。论文主要基于汉越人称代词形式和语用的分析指出两者的异同并提出汉越人称代词互译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大仓老师》围绕"俺"字能不能用的具体记述,表现了大仓老师鲜明的阶级立场,爱护和教育学生的高尚师德.在课堂上,大仓老师让同学们列举表示"自己"的人称代词.大家举出了"自己"、"我"、"鄙人"、"余"、"吾辈"、"咱"六个单词后,再也没有人说话了.这时,市太提出了"俺",教室里爆发出一阵"哄笑",大仓老师却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格外大的"俺"字.这是一个典型细节,教学时可以抓住这一细节深入进行.一是大家为什么哄笑?"俺"表示"自己",这是谁都知道的,同学们所以不提,是因为在那个社会里,"俺"是下等人用的,不登大雅之堂,市太不合时宜地提出来了,怎能不引起哄笑?这表明  相似文献   

9.
通常指代“谁”(我,你,他,我们,你们,他们)的代词是人称代词(Personal prono、In)与汉语不同的是,在英语中人称代词有主格与宾格之分。 主格即做句子主语的形式。人称代词主格形式常常位于陈述句之首,请看表格: 1.人称代词(主格)又称一遨单数复数第一人称I飞、e第二人称youyou第三人称he,she,itthey宾格即做宾语的形式。人称代词宾格形式常常位于动词与介词之后,请看表格: 人称代词(宾格)又称~一竺单数复数第一人称』11eUS第二人称youyou第三人称him,her,itthem 指代属于“谁的”的代词是物主代词(Possessiv。Pronoun),即“我的,你的,他…  相似文献   

10.
开始写作文前,必须选择作文的“人称”。什么是人称呀?就是“我、你、他”三个代词。我们写作文少不了这三个代词。“我”是第一人称,“你”是第二人称,“他”是第三人称。  相似文献   

11.
说“TA”     
作为新出现的拼音字母词,第三人称代词“TA”、“TA们”是在“他(她)”、"他(她)们"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二者都属于不规范的用法。但是,这两种看似不规范的用法是为弥补“他”和“他们”在表意上的缺陷而产生的,有着其内在的客观理据。  相似文献   

12.
合肥方言代词共有三组: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三组代词与普通话代词相近,但又有本方言特点。其中指示代词当中时间代词“章(子/个)”、“囊(子/个)”,疑问代词当中间原因、方式代词“桨”、“桨搞(的)”的意义和用法独特。  相似文献   

13.
通过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人际功能视角,以奥巴马2013年的总统就职演说为语料,探究语气、情态和人称代词是如何体现出政治演说中的人际意义.研究发现:在这篇就职演说中,奥巴马大量使用陈述句,恰当使用情态动词“can”,“will”和“must”以及灵活运用人称代词“Ⅰ”和“we”.通过人际功能视角分析,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读者理解奥巴马总统演说的目的与真实意图.  相似文献   

14.
“ほと、くらぃ(ぐらぃ)和ほかリ”三词均为表示数量与程度的副助词,在一定语境下可以相互替换使用,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可替换的,各自具有其独特的含义。“くらぃ(ぐらぃ)”主要表示大约、不太确切的笼统之数量和可容忍的较低之程度,且带有“轻视、轻蔑”之语气,被称之为高雅的模糊含蓄的表达方式;“ほと”含有“大约”之意,主要是一种更为客气、含蓄的语言习惯性的表达方式,多用于表示时间之量。表数量时,重在表达数量之多,程度之高;“ほかリ”是比较陈旧的用词,具有一种郑重之语感,表量时,重在表达数量之少,表程度时,多用于比喻夸张。  相似文献   

15.
《论语·雍也》篇: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此章在古今解读中认为"井有仁焉"是"井里掉下一个仁人",因此,诸家都围绕仁人是否"随之于井而救之"展开解读。显然,无论是否"仁人",见死不救都与儒家思想不符,从而产生思想上的矛盾。其实,"井"应为他国,"井有仁焉"是"某国有仁德",如此解读,文意、理义都通。《雍也》篇还有其他误读章,有必要辨正。  相似文献   

16.
安仁方言常用的否定词有"冇"、"曼"、"不",否定名词性成分通常用"冇";否定谓词性成分通常用"曼";对主观的否定通常用"不"。同时"曼"还兼表"不"的功能,可以表示主观否定,但在用法上和"不"相比存在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17.
现代汉语口语语体中经常出现由第一人称代词单数“我”或第二人称代词单数“你”与实义动词“看”、“说”共同组成的诸如:“我看”、“你看”、“我说”、“你说”等话语标记.这些话语标记可以看作汉语中的一类构式,在日常的言语交际中,这类构式经过主观化和语法化过程演变出了一些特殊的语义和用法,突出体现在其结构中的实义动词基本义逐渐虚化,很多时候无法确指出其在构式中的词汇意义,主要功能也由表达实际动作转变为更多的传达对话双方的主观态度和心理情感.  相似文献   

18.
临海方言属于吴语台州片,人称代词系统较为复杂,口语中包含兰身人称代词12个,话题人称代词6个;并且临海方言第一人称人称代词复数形式基本不区分排除式和包括式,其复数标记“侬”来源于“人”义语素,而其他适用于三身人称代词的复数标记则与表大量的量词成分有关。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越南留学生的语用偏误入手,对汉越人称代词进行对比,越南语的人称代词在汉语中虽有对应项目,但在感情色彩义和语用功能的分布上有差异,越南语因第二人称代词缺乏如汉语"您"、"你"、"你们"这样的礼貌式而不得不借用亲属称谓词、职务名词等用于交际场合,第二人称代词空项给越南学生学习汉语第二人称代词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