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才作为首要资源,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宁波地方应用型高校以智力、科技、培训、人才等资源优势帮扶合力陆续成立乡村振兴产业学院、研究院、实践基地等多种模式,在鄞州区乡村人才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聚焦宁波市域地方应用型高校赋能鄞州乡村人才振兴的发展现状,结合“三螺旋”理论分析地方应用型高校在个人发展、高校建设及政策方针方面存在的困境,在现有发展的基础上提出赋能鄞州乡村人才振兴的优化措施,以期对高校尤其是应用型高校赋能乡村人才振兴提供借鉴,培养“知农、爱农、兴农”的现代“三农”工作人才。  相似文献   

2.
县域高职教育承担乡村振兴的时代使命,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支撑。县域高职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功能定位是:聚焦“县域需求”,彰显县域高职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特色性;瞄准“内部重塑”,凸显县域高职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适应性;重组“教育资源”,强化县域高职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保障性。县域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需通过创新专门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完善农业科技服务机制,激发乡村文化内生动力等路径,实现人才强农、产业富农、科技兴农、文化育农。  相似文献   

3.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服务乡村振兴,是时代赋予高职院校的重大使命。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高职院校作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技能输出和人才培养平台,具有促进当地产业快速发展的优势。高职院校的科技特派员深知当地的农业、产业发展状况和发展需求,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科技特派员专业优势,探索高职院校科技特派员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径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职业教育提出新的任务和使命。高职院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不仅有助于提高农业农民收益,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引擎,也能够促进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针对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存在的问题,需要从培训宣传、培训内容、培训模式、培训方法等方面入手提升培训质量,以期将高职院校的智力支持优势与乡村振兴战略需求高度契合,为乡村振兴赋能。  相似文献   

5.
加强技能型乡村建设是缓解乡村技能短缺困境,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技能型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在于为乡村振兴提供优良文化支持、技能人才保障、技术技能支撑,助推乡村文化发展、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然而,受乡村技能环境建设“失位”、乡村技能资源供需“失衡”、乡村技能治理体系“失能”等因素的影响,技能型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的效度不强。鉴于此,可从完善乡村技能环境建设、优化乡村技能资源配置、打造乡村技能主体共治格局等方面着手,全面提高技能型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的效度,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分析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发现,职业教育通过“人才赋能”“科技赋能”“品牌赋能”“文化赋能”“孵化赋能”等多种方式助力乡村产业旺、人才聚、文化兴、生态优、组织强,破解乡村振兴道路上面临的现代农业人才不足、产业基础不牢、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特色民俗文化与乡村经济结合不够紧密等难题。职业院校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将自身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优势、与地方经济具有天然联系的优势和良好的就业升学优势等,转化为强有力的助力乡村走向振兴的效能,以一种重要参与力量的角色建设乡村学院、开设涉农专业、组建研发团队、整合社会资源,通过为乡村输送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人才,研发现代化小型农机具,创立乡村特色品牌,挖潜、激活乡村民俗文化,孵化创新创业载体、主体等形式全面提高乡村的发展质量,实现乡村振兴的大提升,切实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创收、乡村繁荣。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职业教育因其“服务地方和行业”的特征,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中将起到促进产业发展、提升个人技能、发掘保护文化等不可忽略的作用。通过解剖职业院校助力乡村振兴案例,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探索党建引领下职业院校“产业帮扶+智力帮扶”服务乡村振兴模式,总结兼具特色及推广性的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路径。  相似文献   

8.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对“三农”工作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乡村振兴战略方案的实施需要大量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乡村振兴战略为高职院校发展带来生源充足、就业质量提升及办学领域拓展等机遇。高职院校应借助政策“利好”,结合自身优势优化办学领域与人才培养模式,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与技术支持,为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9.
地方高校统一战线是地方党委统战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自身独特的人才、知识和技术优势,对赋能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针对地方高校统一战线赋能乡村振兴存在着内容不全面、成效不明显、机制不健全、举措创新不足四方面的问题,探讨了地方高校统一战线赋能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如赋能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和文化振兴等。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电力类高职院校与帮扶驻点村产教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基于帮扶驻点村现状及问题分析,提出在“乡村振兴+产教融合”核心思想的指导下开展“输血+造血”式帮扶的一系列措施,从而有效提升村两委班子、“两后生”、青壮年群众的思想政治高度、技能技术水平,切实发挥高职院校特色帮扶与后盾支持的作用,以期为电力类高职院校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先行先试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乡村振兴的重点之一是产业振兴,高职院校作为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与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更是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产教融合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让高职教育有效赋能乡村发展,将产教有机融合,是亟需重视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2.
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是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的振兴,而“农文旅”产业融合作为一种全新的乡村业态,将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和抓手,同时也为乡村振兴的实施提供了方向指引。文章以乡村振兴视域下甘南州三个乡村旅游重点村“农文旅”产业融合为研究对象,分析“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优势、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如多产融合,倡导乡村振兴“旅游+”和“+旅游”;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践行生态可持续发展;构建“农文旅”产业融合共生运营机制;智志双扶,锻造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等。  相似文献   

13.
职业教育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就业、民生等关系密切,在人才资源、技术技能等方面承担着赋能乡村振兴的责任。对山西职业教育对口帮扶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其以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衔接乡村振兴为“必然”路向,遵循职业教育“升学深造有基础,服务乡村有技能,人人成才有作为”的理念,以形成“以教扶知、扶技、扶心、扶智、扶志、扶业”的发展态势为根本任务,寻找一条山西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内外共推、共生共进”的“六三三”实施发展路径,通过实践探索职业教育“省县乡联动”“养训练结合”“校地课链接”的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发展模式,实现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乡村振兴,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体现。少数民族聚集区的高职院校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乡村振兴中应发挥自身的经济、政治、文化、培养人才等重要职能。助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乡村振兴,高职院校应采取开展校村合作;进行职业学校教育,开展职业体验、技术服务、职业培训;建设“三师型”双语教师队伍;进行特色专业、课程、教材建设;组建产学研教助力联盟等方式实现。  相似文献   

15.
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必然需要,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是乡村教育从高速度到高质量发展转变的问题流、乡村教育政策实践积累和变迁的政策流、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教育公平内涵深化的政治流三流耦合的结果。基于相关政策文本发现,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政策目标定位是发挥乡村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人才与智力支持作用,参与主体是以内部主体为主形成发展协同力,施策内容是聚焦在乡村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等关键问题,施策方式上偏好运用能力建设工具。为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可从政策议程维度激活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内生发展动力,从政策要素维度挖掘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内生发展实力,从政策工具维度培育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内生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6.
西鹏  刘爽健 《教书育人》2023,(15):18-20
乡村文化在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中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当前,我国乡村文化事业面临着文化意识薄弱、建设模式趋同、人才力量短缺、产业形态落后等突出问题,亟须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予以破题。高校作为服务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在发展乡村文化事业方面具有学术引领、培训提升、科技赋能、资源带入等独特优势,需要进一步开展有特色的创新试验,在“后脱贫时代”的乡村文化振兴中发挥更大价值。近年来,北京大学在服务乡村文化振兴方面开展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对我国高校参与构建新的乡村文化生态具有良好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脱贫攻坚阶段,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服务乡村发展致力于助推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帮扶和实现技术支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服务理念的重构、服务能力的提升以及服务方式的优化则是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回应乡村发展的应有转变。面对时代的嬗变,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需要认真审视服务乡村振兴的现实困境,梳理分析技术与人文、单一与全域、专业与产业的关系,并通过淬炼文化“软实力”、提升人技“创新力”、整合产教“匹配度”等举措,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8.
以乡村振兴产业学院为代表的产业学院可为乡村振兴集聚涉农产业人才、提供人才支撑和整合各类资源。乡村振兴产业学院把“内生动力—外部支持—效能提升”作为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从而让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大有可为”。文章提出产业学院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打造乡村振兴人才高地,形成人才聚合效应;构建乡村振兴人力资本开发共同体,提升人力资本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9.
“校企村”职业教育模式以地方院校为纽带联通农村与乡镇企业,对促进以教育人、以人兴业、以业哺教的“育人业”健康循环,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有积极意义。以地方院校服务“校企村”模式为切入点,对模式中各个角色进行了职能分析,立足现实列出地方院校服务“校企村”模式融合发展的地位弱势、职能失真等当前困境。提出愿景共建、科技赋能、师资建设等实现路径,以发挥地方院校服务“校企村”模式的自身优势,助力乡村实现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20.
高素质人才是乡村振兴战略中有力的中坚力量,对于乡村振兴的发展进程起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系统梳理湖北省职业教育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具体成效及现实困境,目前湖北省乡村振兴存在着人才吸引力不足、人才培养能力不高、留才引才较难等问题。为了更好地让乡村人才为乡村振兴赋能发力,需聚焦顶层设计、乡村人才培养体系、乡村人才培养模式、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等关键领域,打造职业教育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的湖北品牌,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