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厢记》和《牡丹亭》是中国戏曲艺苑里的两朵奇葩,反映了青年男女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和追求自由爱情的理想.本文就《西厢记》、《牡丹亭》之创作过程、剧情及艺术表现形式和对后人的影响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2.
蒲松龄以《聊斋志异》中对一群十分可敬可爱的花妖孤魁妇女形象的描述,反映了她们与人们的爱情、婚姻、友谊和幸福生活的美好思想,同时也2揭示了封建社会妇女爱情道路的坎坷,地位的低下,作者给他们寄予深深的同情,并赞扬了她们敢于反封建礼教,勇于抗争的精神。  相似文献   

3.
邵兴兰 《学周刊C版》2010,(5):193-193
《孔雀东南飞》这首诗始见于徐陵《玉台新咏》,作者无名氏。《乐府诗集》著录于《杂曲歌辞》,题作《焦仲卿妻》。后世常取诗的首句,题作《孔雀东南飞》,意为孔雀向东南飞去,但因留念配偶而徘徊顾盼,蕴含了焦仲卿、刘兰芝的爱情悲剧。这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首杰出的长篇民间叙事诗,叙述了仲卿与兰芝情深意笃,但不为焦母所容,被迫离异。兰芝的哥哥逼其改嫁,夫妻双双殉情而死。作者热情地赞扬了他们的反抗精神,强烈地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的罪恶。要准确的解读全文,需阐释清楚以下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余丹 《学语文》2002,(2):37-38
封建礼教严格的“男女之大防”,使相互钟情的青年男女不能公开表达爱意,“私相传递”就成为他们普遍的做法,《西厢记》中张生和崔莺莺也采取了这一方式互诉衷肠,书信和信物是崔张爱情不可或缺的媒介。  相似文献   

5.
《孔雀东南飞》以其浓厚的悲剧意蕴,感动过无数读者,它通过对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悲剧的叙写,对封建礼教进行无情鞭挞.这个爱情悲剧的内涵是厚重的,不仅揭示了封建势力的罪恶,同时讴歌刘、焦二人对爱的忠贞,赞扬了刘兰芝对封建礼教勇敢抵抗的美好精神,具有很强的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维吾尔族诗人阿不都热依木.纳扎尔的《纳扎尔爱情诗集》自觉地按照悲剧的审美规律为世人谱写了一组凄美动人的爱情乐章。《诗集》中爱得热烈、爱得痴迷的恋人们在遭受种种阻挠后,只能以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捍卫爱情。《诗集》表达了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强烈控诉,从爱情的被毁灭中激起人们对爱情的珍惜、热爱和追求,以巨大的愤怒去憎恶和仇恨扼杀爱情的丑恶势力,从而为埋葬丑恶事物而斗争。  相似文献   

7.
《孔雀东南飞》中的爱情悲剧实质上是焦母在封建礼教的背景下长期寡居后情感变异的结果,不是简单的封建礼教和家长制形成的。  相似文献   

8.
崔莺莺是元杂剧《西厢记》中的女主角,是作者王实甫倾尽心血塑造的一个追求幸福生活、争取婚姻自由的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崔莺莺身上寄托了人民群众对美满爱情生活的向往,成为千余年来青年男女追求爱情幸福的  相似文献   

9.
16世纪末,诞生了《罗密欧与朱丽叶》与《牡丹亭》两部伟大的剧作。它们在追求爱情自由、要求个性解放、反对封建伦理等方面,有其共性文化特征。但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两部作品的文化内涵又有很大不同。前者在现实世界中极度高扬人文精神,后者借梦幻鬼蜮世界曲折地反映至爱真情;前者以人本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和宗教神学,又以基督博爱精神反抗封建仇杀,后者以梦幻真情反抗封建礼教、程朱理学与宗教禁欲,又以佛教来世主义、禅宗哲学、陆王心学反抗现实;前者爱情与世仇的矛盾与释解,最终展示出个人本位的胜利,后者爱情与礼教双轨并峙,展示出对家族本位、封建礼法的认同。  相似文献   

10.
宋明阳 《现代语文》2009,(8):160-160
昊敬梓的《儒林外史》和鲁迅的《孔乙己》、《白光》等小说都以知识分子的生活为中心内容,表现了他们对知识分子命运的关注和思考,这就具备了把他们的作品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的可能。本文主要从“匡世”思想、对科举制度的否定与批判、对封建礼教的揭露与控诉三个方面对二者的作品进行考察,对他们作品中的主题思想的联系和区别作了具体的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1.
宋明阳 《现代语文》2009,(10):160-160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和鲁迅的《孔乙己》、《白光》等小说都以知识分子的生活为中心内容,表现了他们对知识分子命运的关注和思考,这就具备了把他们的作品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的可能。本文主要从“匡世”思想、对科举制度的否定与批判、对封建礼教的揭露与控诉三个方面对二者的作品进行考察,对他们作品中的主题思想的联系和区别作了具体的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2.
《牡丹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作为中西方文学史上的经典爱情名著,都出现在16世纪90年代,都以不同方式阐释相似的爱情故事。文章试图对这两部作品进行比较,以揭示两个剧本在描写至真爱情方面的相似之处。通过对这两个剧本的对比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爱情观的异同,他们的爱情观的许多方面直至今天都有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孔雀东南飞》这首汉乐府诗展开分析,进一步深入探讨焦仲卿与刘兰芝之间的爱情悲剧,并从两大方面对《孔雀东南飞》的悲剧根源进行思考,指出不能将导致焦、刘二人的最终悲剧的原因全部归咎于"封建礼教"这一层面上,悲剧的产生与人物自身的性格也存在着莫大的关联。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中宝黛爱情悲剧的独特性,首先是由其男女主人公性情的独特性决定的,其次是追求平等、自由之民主思想萌芽的社会悲剧使然。宝黛爱情悲剧是必然的,一方面是追求个性自由的民主主义思想萌芽与衰朽的封建主义的矛盾反映,展示了那个时代对封建礼教的控诉和对新理想的追求。宝黛爱情悲剧是让人警醒的众生浮沉之梦。  相似文献   

15.
《孔雀东南飞》是封建社会中一个典型的爱情悲剧,对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早有定论,但我觉得有重新探究的必要。什么是悲剧?恩格斯说,悲剧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鲁迅说,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在《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与焦仲卿对自由幸福爱情的追求是“历史的必然要求”,是“美好的有价值的东西”,但在封建家长制、封建礼教的迫害之下,他们的这一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而致“毁灭”。因此,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典型的悲剧。那么,悲剧的原因何在?我这里先列举历年来研究的几个观点:  相似文献   

16.
汉乐府诗《上山采蘼芜》所反映的思想内容不是劳动妇女对丈夫喜新厌旧的行为的指责 ,而是这对离异夫妇对原有爱情的眷念 ,对被迫离异的无奈与痛苦 ,对封建婚姻和封建礼教的愤懑。  相似文献   

17.
汉乐府诗意《上山采蘼芜》所反映的思想内容不是劳动妇女对丈夫喜新厌旧的行为的指责,而是这对离异夫妇对原有爱情的着念,对被迫离异的无奈与痛苦,对封建婚姻和封建礼教的愤懑。  相似文献   

18.
《孔雀东南飞》的主题众说纷纭。传统的观点认为此诗的主题是判封建家长制、抨击封建礼教、争取婚姻自由。本文从叙事干预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该诗的主题是同情焦刘二人的爱情悲剧,惋惜其殉命行为,希望后世人们能引以为戒,不再发生类似之事。  相似文献   

19.
《西厢记》与《牡丹亭》同演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王实甫与汤显祖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反映了他们的爱情理想。这两首用热烈音符谱就的青春、爱情赞歌。几百年来,撞击着一代又一代青年男女们的心扉。崔莺莺与杜丽娘也已然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至情至真的化身。文章通过对《西厢记》与《牡丹亭》浪漫主义写作手法进行分析,揭示出王实甫、汤显祖二人浪漫主义手法运用的社会现实原因。  相似文献   

20.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 ,这些妇女不论以什么形象出现 ,都使读者感到清新、鲜活 ,她们以独立的爱情意识向封建礼教挑战 ,成为封建礼教的叛逆。本文通过《聊斋》中女性选择对象的标准 ,追求爱情不重结果 ,以及她们不甘于被奴役的地位的论述 ,揭示了《聊斋》女性独立的爱情意识 ,展示了她们新的思想和新的气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