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月15日晴或许是横流的物欲淡漠了人与人之间固有的亲情,或许是快节奏的生活令人们应接不暇,或许是信息化的便捷通信手段弱化了书信的功能,一夜之间,这世界的书信往来忽然冷落起来。占涛有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古代征战的烽烟,都隔不住那份亲情,那么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与人之间更应该多通书信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家信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虽然知道这是夸张的手法,但也太能夸张了,就算烽火真的连烧它三个月,一封薄薄的家书,又怎能抵万金呢? 就在这次赴俄求学的临行前,我依然无所谓地对家人说:“不用给我写信。”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地知道了,临行前是不该说那句话的。 我所在的城市——伊尔库茨克,离家并不远,乘国际列  相似文献   

3.
俗话说:家书抵万金。这封父亲写于我离家后第二天的家书,饱含真挚,奔涌着不事雕琢的绵绵亲情,收到时一下子震颤了身在异乡的我! 我之所以把这封信的内容转发出来,是因为它体现了深擎的父爱——既有殷切的叮嘱,也有朋友式的坦诚。读之令人动情,阅之令人动容!——题记  相似文献   

4.
<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公元775年11月,安禄山起兵叛唐。纷飞的战火由冬到春,连绵不停。唐玄宗被迫逃亡蜀地,唐肃宗刚刚继位,长安城里一片萧条、零落。此时的杜甫百感交集。流落被俘的士兵、生死未卜的妻儿、久盼音讯的父母,他写下一封家书抵万金,里面包含太多的辛酸  相似文献   

5.
家书抵万金。可随着通讯的发达、网络的普及,家书好像有淡出人们生活的趋势。报载,近日,山东德州某中学给学生布置了一个给父母写封“感恩信”的作业,竟有1/3的学生不会寄信,不懂得寄信常识。岂止是孩子?身为父母的家长们又有多少能经常给不在身边的子女写封家书呢?用家书联系的人真的不多了。为此,季羡林、费孝通、任继愈、文怀沙、苏叔阳等数十位文化名人,曾向  相似文献   

6.
自古以来,远距离传递信息一直是人们的强烈愿望.特别是对于那些长期客居他乡的人们,更是“家书抵万金”.  相似文献   

7.
每每读到杜甫的“家书抵万金”,总会有一种很复杂的感情。除了对诗人的深深同情以外,更多的是对书信的一种牵挂。[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家书抵万金     
“家书抵万金”。这吟颂了几百年的诗句,我真正体会到其真谛却是在读大学时。在网络化、信息化,人与人交流快餐化的今天,每每回想起当时的感动,仍然激动不已,内心充满温暖与幸福。  相似文献   

9.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家书是家人间的通信,它流露的是人间真情,真情无价 小学作文教学,师生们都感到较为困难,对此,我做了些探索,其中把作文批语当家书去写,这样的批语学生爱看,学生看多了就会慢慢爱上作文.  相似文献   

10.
亲爱的妈妈:您好!"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在这春节即将来临之际,在神八和天宫一号顺利对接成功的时刻,女儿首先祝妈妈春节快乐,同时也祝愿祖国"母亲"的明天更加辉煌灿烂。都说"家书抵万金",虽然这十一年我都  相似文献   

11.
家书,似乎在岁月流逝中,逐渐成为一种遥远的记忆,一首古老的歌曲。我对家书并不熟悉,似乎只在书本上、电影里见到过。印象中,那上面写满了牵挂与乡愁的寄托,月光照亮了一纸翩鸿,写的人、读的人,都是泪眼。曾几何时,“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漫长的年代里,家书对人们来说,是期待,是承诺,弥足珍贵,纸短情长。  相似文献   

12.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相似文献   

13.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等,都是我们耳熟能详  相似文献   

14.
《红领巾》2023,(Z1):26-29
<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封封家书记载着革命者对家人刻骨的思念,书写着小我与大我的情义。今天,就让“红红”带你通过两封珍贵的家书,去了解革命战士深厚的家国情怀。新光照耀你,希望你猛进1931年1月8日,潜伏在南京国民政府的中共党员冷少农写下了给儿子的第一封,也是唯一的一封信。  相似文献   

15.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风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混欲不胜簪  相似文献   

16.
还会回来吗?     
网络时代汹涌而来。在它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无限便利之时,我却总忍不住要问":有了弹指一触的便捷,家书抵万金的喜悦还会回来吗?有了手指与键盘的沟通,泼墨留香的雅趣还会回来吗?有了脚步匆匆的飞速传播,我们文化的传统还会回来吗?"  相似文献   

17.
东日 《同学少年》2010,(1):52-52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等。  相似文献   

18.
《高中生之友》2012,(22):35
唐朝时,"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明朝时,"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可见家书在古代是多么重要。而现在,在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家书却难以寻觅,人们互相发短信、打电话、写邮件,很少有人再拿笔写信了。发短信等通信方式固然很便捷,但用笔写的信却是不可替代的。因为,用键盘打出来的文字总没有用笔写出来的那么有感情有深意。  相似文献   

19.
在古诗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句子:“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烽火连三日,家书抵万金。”不难看出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带有“三”或“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常听到“九死一生”“九牛一  相似文献   

20.
拿到这本厚厚的新版《傅雷家书》,心里很不平静,我不由得想到唐代诗人杜甫在战乱和颠沛流离中写下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20世纪50-60年代,只身在海外学习音乐的青年学生傅聪,看到这些熔铸了父母心血的沉甸甸的家书时,恐怕也是这种心境吧。他从父亲那里得到的,不仅是拳拳的舐犊之情,而且是深刻的做人和做艺术家的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