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杨红荃  艾杰 《职教论坛》2023,(7):120-128
农村职业教育是当前数字技术驱动乡村振兴的关键性力量,以追求城乡共同富裕、繁荣乡村数字文化和培育乡村数字人才彰显其对数字乡村建设的独特价值。通过积累有效资本、更新不合拍惯习,助推数字要素与乡村建设深度融合,充分激发数字乡村建设活力。具体体现为积累乡土性文化资本、数字化文化、数字化技能以及数字化心理资本,更新农民“感性稳定”“被动参与”“能力欠缺”以及“旁观角色”惯习。基于此,农村职业教育应当加强与相关场域主体的合作,优化数字技术支撑的资源服务,构建培育农民数字素养体系,为数字乡村建设注入新动能。  相似文献   

2.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以人才撬动乡村振兴大舞台。当下我国乡村振兴人才面临着“卡脖子”的困境,具体体现在人才总量不足、人才结构失衡、人才机制不合理。只有积极引进人才、大力培育人才、设法留住人才,才能突破乡村振兴人才瓶颈,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人才队伍,从而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文化发展的双重性特征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培养创新型农民,拓展农民视野,完善乡村文化建设管理机制等五方面创新乡村文化建设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4.
鸦片战争以降,现代性遭遇中国。在思潮涌动、文化昂进之时代,乡村文化渐趋成为思想家关注之焦点。洪仁玕重视改造乡村农民文化观念;严复划群己界限,倡言发展国民个体的“德”“智”“体”三方面基本素质;梁漱溟在理论和实践上开乡村建设一新局面,希冀创造新文化,救活旧农村。他们似乎都看到了问题,但没有找到解决的钥匙。  相似文献   

5.
赛珍珠的中国题材作品,以“乡村-农民”作为自己的认识原点,深入考察了中国乡村的权力文化网络,勾画出传统社会的政治图景,并借助生动亲切的形象对中国传统社会品格进行冷静思考和大胆预言。赛珍珠的乡村书写所折射的政治氛围、揭示的民族心理,同我们本民族的书写一起,构成一种反观自身的“复调结构”,有益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和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6.
乡村文化的产业化发展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如何、乡村文化建设得如何,事关农民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的提高,事关乡村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事关和谐社会在农村的构建.中国乡村文化在新世纪面临全新的发展机遇。本文试图以乡村文化的产业化发展的设想,来探索乡村文化发展建设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7.
乡村是构成社会的基本要素之一,学习型乡村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最重要的内容。学习型乡村建设最重要也是着重要解决的是“三农”问题,这不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根本在农民,途径在教育。教育的作用,在于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科技、文明素质,促进农村发展、农业进步、农民增收;在于引导农民学会学习、学会生活,不断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在于激发农民学会追求,学会创新,不断得到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以“三农”(农村、农业、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国家,建立合宜的乡村教育模式,使乡村真实拥有的教育资源发挥最好的效用,其意义自不待言。绝大多数论者认为,目前我国乡村教育的问题是教育机会的充分保障和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问题,即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农民家庭的教育成本分担中达成合宜的比例,以确保乡村教育的有效投入,为乡村教育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配置。具体地讲,就是要将乡村学校校舍、设备设施等硬件建设、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师资队伍的建设等问题逐一加以解决,以保障乡村儿童能享受与城市儿童平等的教育权利…  相似文献   

9.
由于梁漱溟认为近代中国衰弱的问题在于文化失调,为了使中国社会形成“新秩序”,他意欲创办一个组织来实现文化重构,他从“乡村救国”的角度出发,成立了乡农学校,它有三要素组成:乡村领袖,成年农民和乡村运动者。通过进行乡村教育、引导农民自力团结及发展乡村经济,乡农学校为乡村建设做出很多贡献。虽然乡农学校自身存在着传统性与现代性的矛盾,导致了梁漱溟的乡村改造运动的失败,但是乡农学校的一些思想对于我国当今的农村教育仍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张晓晴 《教育学报》2020,(1):108-119
陕甘宁边区乡村相对落后的自然、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状况,曾严重阻碍了中国共产党对乡村社会的组织动员进程,加剧了为抗击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势力的双重围困而获取政权和民族独立的难度。在综合力量不足的条件约束下,中国共产党探索实施的“民办公助”教育政策,本着实事求是原则和群众路线方针,将乡村教育与政府工作、劳动生产、家庭生活和社会教育相结合,通过牢牢掌握领导权和引导权,充分发挥农民主体的自主性作用,形成了以文字下乡为主要形式的乡村教育。相对土地改革、民主选举、诉苦等组织动员方式,以文字下乡的柔性动员方式改造乡村、建设乡村,使中国共产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能深入乡土社会,达到组织动员农民的目的。从社会动员的视角阐释“民办公助”教育政策,对全面、客观地理解中国共产党与乡村、农民的关系,乃至对当前“教育扶贫”工作都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滁州学院学报》2021,(5):66-70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一种具体体现,对乡村面貌的优化、城乡各产业的融合、乡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运用文献资料和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了解乡村振兴视域下安徽省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现状,提出安徽省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要坚持以文化为基调进行选址开发,融合乡村传统体育、旅游等元素来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坚持以体育为核心延伸产业价值链,形成"体育+"发展新模式,让乡村产业借助体育发力进行转型。注重塑造小镇特色和农业特色来吸引客流,促进农民再就业。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小镇聚集功能带动体育消费,提高农民经济再收入。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社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传统农村的“社区记忆”在逐渐涣散、消失,使得农村社区发展“同质化”倾向严重。本文提出“启动乡村记忆工程、引导农民就地市民化、合理规划城镇化建设、提升农民的文化自觉”四条农村文化建设的可行路径,以期能为社区记忆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创造性活动,广大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力量。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环节,而职业教育培训则是培养新型农民的最根本途径。本文通过对“新型农民”的定义分析,具体阐述了如何以职业教育为龙头来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新农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目前安徽乡村文化生活在省民生工程的支持之下,广播电视“村村通”、农家书屋、基层文化馆站等纷纷展开,农村数字化电影放映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建设项目在逐步进展之中,文化基础设施局部得到明显地改善,但文化投入不足、文化设施利用率不高、文化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广泛存在,农村文化事业队伍与管理体制不健全,乡村常住人员日益减少,传统乡村文化面临着无人传承的困局;从文化建设立场上来说,要在以尊重乡村为主体的基础上并以借鉴与汲取其他优秀文化成果来进行,新农村文化生活建设的主力军应该是农民,要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与主体性来进行乡村文化生活的建设;从国家管理者来说,管理者要做到整合、协调乡村文化生活资源,充分发挥乡民创造与享受文化生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相似文献   

15.
从中华优秀文化认同教育入手进行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实施的内在要求,而回到相似的历史经验中寻求乡村文化建设经验则是其重要路径之一。梁漱溟等人将中华文化的根基搁置于乡村社会进而以中华文化认同教育推进乡村建设的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以其为鉴,在国家倡导“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传统文化”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双重背景下,当下我国的乡村建设一要承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强化文化认同教育、寻求乡村文化自信困境的突破;二要着力培养“扎根乡村”的教师,为乡村文化认同教育提供人才保障;三要在立足于中华文化根基下理性对待他国乡村建设经验。  相似文献   

16.
以乡土文化为中介的本土化回归,是当前乡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应然之举。经探析,提出乡村振兴以乡村教育振兴为共生式发展、乡村教育振兴以乡村学前教育振兴为原点支撑、乡村学前教育振兴以乡村幼儿教师“归乡”为依托的乡村幼儿教师回归乡土逻辑意蕴。针对当前乡村幼儿教师“归乡”仍面临观念维度上乡土文化附庸思维下的“向城性”、课程维度上乡土知识匮乏状态下的“单一性”、行为维度上功利主义取向诱导下的“离土性”的困境,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幼儿教师回归乡土的发展路径:乡土观念方面,文化自信下城乡二元对立观念的转变;乡土课程方面,地方知识中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转化;乡土情怀方面,乡土文化里乡村幼儿教师情怀的彰显。  相似文献   

17.
“订单式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是“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的具体运用,它根据乡村产业的实际需求确定职业培训计划、技能种类、质量指标。“订单式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立足于乡村生活和乡村产业振兴,将市场导向和就业导向引入计划供应秩序下的农村职业培训,能够解决传统农村职业培训与乡村产业发展以及农村生活脱节的问题。“订单式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对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农民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广州为调查对象,重点关注广州美丽乡村建设中岭南乡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问题。为了更好地保护与传承乡土文化,应着力建立一套保护与传承机制,明确政府、社会、农民等各自承担的职责和乡土文化传承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乡村旅游为以“美丽乡村”为目标的新农村建设提供经济发展的动力,“美丽乡村”建设为乡村旅游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在“美丽乡村“建设思路指导下,洛阳市栾川县政府部门应采取加强引导管理,理顺管理体制,创新发展模式,提升特色培育和文化品位,提升服务品质等措施以促进栾川乡村旅游发展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20.
在“十一五”期间,湖州市新农村建设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村镇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培养了大批“三农”人才,创建了新农村建设的“湖州模式”。这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用为本”的精神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作为目前参与湖州“美丽乡村”建设活动的新农民——农村领军人才,必须学习现代科学知识,围绕湖州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将自己培养成“专业农民”,让技术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产业,以增强农业产业化组织的带动能力,发挥专业合作社对广大农户的影响力和带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