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砧"是中国古代一种简单的捣衣工具,由捣衣活动而兴起的捣衣诗基本上都是思妇诗,二者表现为二位一体的关系,形成"捣衣-思妇"诗."砧"是这种"捣衣--思妇"诗中的主体意象,从文本接受角度看,这一意象既有文化价值又有文学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涉江采芙蓉》是《古诗十九首》中的代表作品,被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的第7课。《涉江采芙蓉》的主题历来有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是与《庭中有奇树》的主题一样,是思妇怀远诗;另一种认为是游子思妇诗。不管是思妇怀远还是游子思妇,都能够成为这首诗的主题,原因是因为这首诗的作者运用"对写法"。这首诗的二元主题表现出了人类普遍的思想情感,这就是《涉江采芙蓉》的独特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3.
“砧”是中国古代一种简单的捣衣工具,由捣衣活动而兴起的捣衣诗基本上都是思妇诗,二表现为二位一体的关系,形成“捣衣-思妇”诗。“砧”是这种“捣衣-思妇”诗中的主体意象,从本接受角度看,这一意象既有化价值又有学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古诗十九首》中以思妇作为抒情主人公的诗共有9首,对这些思妇诗的主题解读,绝大多数研究者都认为只是思妇思念丈夫,希望家人团聚。然而,这种思妇之"思"之所以如此强烈,最本质的原因应是思妇对"原欲"的无比渴盼。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诗经》中的思妇诗进行了探讨。一,关于解《诗》的方法与难点。作者认为,强《诗》就经或以《诗》为史的说诗,不失之固即失之妄,应以《诗》为诗,按诗歌的艺术规律去解诗。“诗三百”中不少篇什旨归难求,除文字障碍外还在于比兴义难于把握。二,思妇诗所表现的思妇之苦集中于三个方面:(一)相思与被弃忧恨交加;(二)夫妻长期分离造成性饥渴;(三)丈夫追求功名与爱情的矛盾。三,思妇诗的艺术成就在下述三个方面十分突出:(一)“透过一层”,曲而愈深,(二)情景交融,真情实境,(三)从对面着笔,表现深情。  相似文献   

6.
在古代文学学术界,“闺怨诗”和“思妇诗”这两个概念经常出现,很多学者出现了错用、滥用现象。“思妇诗”和“闺怨诗”不能一概而论,前者的覆盖范围要远远小于后者,魏晋南北朝时开始出现兴起的闺怨诗都可以看作是在《诗经》中思妇形象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一类诗歌。  相似文献   

7.
在约占《诗经》总数的婚恋诗中,描写思妇的诗歌约有10首左右,如:《卷耳》、《君子于役》等;描写弃妇的诗歌亦有10首左右,如:《卫风·氓》、《邯风·谷风)等,从数量上看,仅次于恋歌。这两类诗都以女性的生活、心态为描写对象,写思妇的愁苦,写弃妇的悲愤,无不情真意切,哀婉动人,可谓我国思妇诗与奔妇诗的进简。但这些诗歌所描写的思妇与奔妇,又与后世不同,不仅保留着那个时代的痕迹,也保留着周代妇女朴素的思想感情及其诗作的艺术特色.一、《诗经》中的思妇(一)《诗经》中思妇的类型与后世不同。在周代以后漫长的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8.
月亮意象在古典诗词中极为常见,且尤以思妇诗中出现次数最为频繁.月亮虽然只是自然界中的纯客观的物象,但它却逐渐成为华夏之邦"人化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诗人某些特定情感的信息载体,并在规定的语境中,展示出了怀人思远的情感寄托流程及其鲜明的"哀而不伤"的审美趋向.论文从思妇诗的缘起及其诗中有关月亮的情境融合,来论述月亮成为思妇诗中一个重要意象的缘由.  相似文献   

9.
清代的毛奇龄有一首题为《览镜词》的诗:“渐觉铅华尽,谁为憔悴新?与余同下泪,只有镜中人。”老实说,这首诗题材未免陈旧了些,那思妇仍旧是古典的思妇,是从《诗经》中走来的洗却铅华、顾影自怜的思  相似文献   

10.
《行行重行行》是《古诗十九首》的第一首,它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思妇对游子的复杂情感,塑造了丰满的思妇形象。本文拟从表层意蕴和深层本质来探讨这首诗的思妇形象。  相似文献   

11.
通过结合父权社会强加于女性的天使或妖魔形象的传统,解读济慈的诗"La Belle Dame Sans Mercy"中的女性形象,从而发现这一形象成了折射男性思想,丧失了身份,缺失了话语的边缘化了的“他者”。这种特殊的,处于“他者”地位的女性形象进一步彰显了父权社会中的性别歧视。  相似文献   

12.
宋代石孝友以词著名,他的爱情词基本上可以分为雅词和俗词两类,但是雅词并不足以体现石孝友爱情词的独特风格。石孝友的爱情词的独特性在于:以俗词写情事。直率自然。又有多种表现方法:语言通俗而形式精巧;摹拟说话人的口吻以及采用男女对话的形式。这种做法我们可以称为以曲为词。  相似文献   

13.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始终关注女性的命运和她们的追求。她在早期的作品里主要塑造了一位激进的女性主义者,后期的作品主要描写了普通女人的命运。曼斯菲尔德是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和体验方式、用女性的话语书写了女性自己的。  相似文献   

14.
东晋兰亭诗有着区别于山水诗和正宗玄言诗的不同特质。兰亭诗是玄言诗向山水诗过渡中的一种变体玄言诗,在文学发展史上具有一定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读诗论札记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更是文字的艺术。本文从"诗"字构成之义谈及:诗者,言也;诗者,寺也;诗者,持也;诗者,思也;诗者,私也。以及与"诗"音的"狮、师、蓍、施、尸"等字相关意义,以便更深刻地理解"诗"的原本之意。  相似文献   

16.
男性闺情词多是模拟女性的口吻来抒写女性行为与心理,而李清照的闺情词以女性的身份自言闺情写出了一个真正属于女性的自我,真切细腻,抒发了独特的自我感受和人生体验。本文通过李清照闺情词与男性闺情词在抒写女性身份及其精神气质、写作内容有无寄托以及词风等方面的比较,探析了李清照与男性词人在创作闺情词中存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贺铸词在词题、词调及表现手法三方面深具特色。为词另立新名是为求得词题与词之内容情意的契合对应;从所用词牌之量化统计中益见词人创调之才;“檃括”手法的大量运用也成为贺铸词中最为突出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8.
《诗》早期特殊的传播方式,是其经典化历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国家制度化的“采诗”与“献诗”,作为一次自下而上的传播,使《诗》由乡间里巷走向了神圣的庙堂圣殿“;诗”的礼乐制度化,则标志着《诗》由民间歌谣转化为典礼乐歌,在自上而下的传播中被赋予了整合社会价值导向的教育意义;春秋战国间的“赋诗”与“引诗”,将这部先王之书广泛应用到具体社会生活中,《诗》成了政治生活中交流的工具,进一步为它的经典化打下了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一个经历了漫长封建社会的国家,妇女在封建家长制的男权社会里只是一个陪衬,她们只能忍辱负重,牺牲自我,因此中国近代女子教育发展历经坎坷,但正是不同时代有识之士的呐喊,才使得妇女的教育问题举步维艰地前进着,妇女的地位也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提高。  相似文献   

20.
简论中国现代诗的智性化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性诗是知性和抒情的混合产物,是完全不同于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诗种。中国现代智性诗经由30年代卞之琳、40年代冯至和九叶诗派、50--70年代的台湾现代诗、8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的新诗潮逐步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