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7 毫秒
1.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不同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的民族文化财富。非正规教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传承方式之外的新途径,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具有积极的意义。通过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特点进行分析,总结正规教育在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基于政府、企业、各类院校、传承人四大主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非正规教育传承途径。  相似文献   

2.
黑河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小兴安岭北麓,是一个多民族杂居市,全市有7个少数民族乡,47个民族村,居住着满、朝鲜、达斡尔、鄂伦春、俄罗斯等38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达7万多人。黑河市十分重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开发工作,少数民族非遗保护已经取得一定成效。本文通过对黑河市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现状及面临问题所采取的对策进行分析,为黑河市更好地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教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自新中国建立以来已取得一系列成就,而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还没有系统地展开。把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教育体系是保护、开发、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与途径。  相似文献   

4.
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青岛市成功申报了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美术、戏曲等10类27项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传承渠道不畅,与教育脱节,缺乏对民族文化资源价值评估等原因,青岛市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面临严峻的形势,为此应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制化进程、加强理论研究与宣传教育、构建有效的保护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形式、发展特色民俗旅游促进优秀民俗文化传承、加强国际国内交流合作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民间舞蹈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审美体现,包含了各民族人民的思想精髓和生活体验。有效传承民间舞蹈,是保存民族特性、发扬民族精神,促进民族文化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兴起,给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提出使民间舞蹈传承有了新的文化解读,另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全面、不到位的尴尬境地也给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不利因素。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语境下探求民间舞蹈传承的利弊,总结经验与方法,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化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工作正在不断弱化,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开始渐渐的消失。现文章就针对农村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教育的文化环境,民族教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主要途径,民族教育立法可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我国民族教育立法在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存在不足,必须树立科学的民族教育立法指导思想,既注重少数民族接受主流文化的权利的保护,又重视民族教育在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作用,同时还必须明确民族教育立法的基本原则,为民族教育立法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昆曲是我国传统民族艺术的瑰宝,被称为"百戏之祖"。近年来,我国逐渐加大传承保护的力度,在此大背景下,本文对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既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涵义与范围,对我国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模式进行分析,深入剖析当前的情势,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旨在完善保护昆曲,为今后开展的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9.
皖北地区历史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但对民间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层次挖掘、整理和保护急待加强。文章以文化生态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理论为视角,建构皖北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体系,以期为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找到更好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甘肃是历史文化富集的地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突出,占据十分重要地位.在少数民族现代化的进程中,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分析甘肃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以往保护的成就和不足,比照非物质文化保护理念,提出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体育是非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冲击,少数民族体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是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护和传承的现实途径。抢花炮是在侗族、壮族等民族中流行的一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从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遗产抢花炮的特征价值分析入手,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关于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抢花炮的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绩。现阶段,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工作遇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这就需要加大法律保护的力度,促进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中,语言不仅是人们用来相互沟通的重要工具,也是用来体现一个族群的民族性的重要依据。因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得到科学的传承与保护,民、汉双语教育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本文认为,双语教育在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不但具有原真性意义,而且还为跨文化沟通提供了族际交流的语言条件。无论是在实现多民族语言保护和文化多样性传承方面,还是在构建"美美与共"的族际文化共享社会环境等方面,双语教育都在发挥着应有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湘西苗族鼓舞为例,分析了湘西苗族鼓舞的文化属性。在旅游开发中,需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发掘、重组、复兴、再造等方面的资源配置,才能满足旅游者的求知、求异、求新、求乐等方面心理需求,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资源化。这对少数民族地区依靠非物质文化遗产来发展旅游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南岭走廊有十几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留存着大量极具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分类标准对南岭走廊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并把握其所表现出的民族性、地域性、独特性、整体性、传承性、延续性、活态性、创新性、脆弱性、濒危性特征,是对南岭走廊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深入研究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6.
旅游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在现代文化的强烈冲击之下,民族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生存的危机。文章以三江侗族大歌为例,提出对其进行保护性旅游开发策略。并希望以此为鉴,对侗族乃至其它少数民族歌舞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7.
以成陵淖尔大祭来探析非物质遗产的呈递轨迹与内蕴意涵。从成陵祭祀的呈递机制来看,守陵人传统是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成陵祭祀是少数民族地区庆典仪式的缩影,从地方性仪式文化升格为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寄托了文化平等、民族团结的特殊意涵。  相似文献   

18.
贵州大方县的彝族漆器髹饰工艺作保留着浓郁的民族特色,蕴含着特殊的民族历史.虽然彝族髹饰工艺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在现代化科技批量生产的产品已逐渐取代了凝结着民间智慧与民族文化的传统手工艺品的大背景下,传统的手工艺正面临着空前的困境,如何在民族经济发展的同时,保留民族文化的内核,增强传统文化的民族认同感,将传统技艺在新老艺人间无缝隙的传承,并促使其长远的发展下去,成为研究者需要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西南少数民族创造了极其丰富的非物质文化,但传统的保护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弊端:只保存了非物质文化的“形”,不能保存蕴藏在非物质文化之中的民族精神、民族心理等“神”的内容,无法真正实现传承。根据非物质文化传承的要求,应积极对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进行改革,并通过学校的辐射作用建立有利于民族非物质文化传承的学习型社区,培养民族非物质文化“活的传人”,从根本上建立起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的“再生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