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01年,清政府实行新政,东三省秉承清政府实行“新政”的精神,开始官制改革,黑龙江省开始对行政官制、司法官制、地方官制进行改革。这次官制改革影响深远,特别是行政官制的改革不仅有利于对黑龙江的行政管理,而且揭开了黑龙江行政区域近代化的序幕。  相似文献   

2.
从古至今,官员一直是国家与民众之间的桥梁,国家通过官员来管理人民、帮助人民,人民则通过官吏来向国家反映自己的诉求。因而,合理的官制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建设一套好的官制,才能使民众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比较完善的官制,尤其是楚国的官制。文章着重探讨楚国的中央官制、地方官制以及楚国官制对后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西汉由弱到强,又由盛转衰,寻找其变化原因多种,其中一最重要的原因是其官制设置与变改的合理与否。自古以来,许多人称赞汉唐盛世,进而赞美西汉官制的总体合理;当然亦有不少人,甚至当时人也指出其官制的局部不合理和弊端。本文针对部分古人对西汉官制评说及西汉官制实际,简论其合理的地方、合理的时候,不合理的地方,不合理的时候,以及坏乱地步;略说西汉官制在当时的积极及消极作用,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春秋时期秦国因建国较晚,又僻居西戎之地,故其官制很不完备。本文简析了这套官制的特点,指出了这套官制存在的进步性及其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5.
考察清朝官制本应包括有清一代,可跨越古、近代两个时期。两期皆有所改革,又各有所不同。前期基本因袭明代官制,有所损益;后期改革较大,有近代买办倾向。有人将清代官制分为三个时期:清入关前为初期,由1616年至1644年,其官制仅其雏形;由清建国至19世纪60年代为中期,此期官制大体具备,且较稳定:由1861年(咸丰11年)成立总理衙门至清末为晚期,此期内忧外患,官制也不稳,有两次大的变动。戊戌变法一次,立宪运动一  相似文献   

6.
西汉由弱到强,更由盛转衰,寻找其变化原因多种,其中一最重要原因是其官制设置与变化的合理与否,自古以来,许多人称赞汉唐盛世。进而赞美西汉官制的总体合理;当然亦有不少人,甚至当时人也指出其官制的局部不合理和弊端。文章亦就西汉官制所处时期及六次改革观察,大略陈述、评论其合理的地方、合理的时候,不合理的地方、不合理的时候,以及坏乱地步:略说西汉官制在当时的积极及消极作用,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西汉由弱到强,又由盛转衰,寻找其变化原因多种,其中一最重要原因是其官制设置与变改的合理与否.自古以来,许多人称赞汉唐盛世,进而赞美西汉官制的总体合理;当然亦有不少人,甚至当时人指出其官制的局部不合理和弊端.笔者已著文论说部分古人对西汉官制的评说;西汉的官制改革,闸述了其合理的地方,合理的时候,不合的地方,不合理的时候,以及坏乱地步,略说了其积极及消极作用,对后世的影响.本文所谈是近人对西汉官制这些方面的认识更全面,更科学.  相似文献   

8.
突厥官制问题,是突厥史研究领域里一个疑难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文献中有关突厥宫制的记载多语焉不详且不切实。近现代一些中外学者对突厥史的研究,曾取得一些开拓性的成果,但对其官制问题的研究尚未全面展开。本文拟从可汗制度、官号和官制特点等三个相互联系的问题,来系统考察突厥官制,以求教于史学界同行。  相似文献   

9.
本主题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古代官职、官制的产生和作用;二是古代选官制中的人才选拔和官吏来源的五条途径;三是科举制历经了怎样的发展演变过程。一、古代官职、官制的产生和作用官职、官制是国家机器结构的表现形式的一部分,中国官制产生于夏商时期。中国古代的官职、官制逐渐形成中央与地方两套制。其形成的意义在于:一是有利于国家政局的稳定;二是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三是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四是有利于境内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出现了多次的民族融合,但同时也埋下了君主专制和阻碍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祸根。二…  相似文献   

10.
对西汉前期官制改革的认识 1、西汉初的官制改革西汉建国初时的官制,班固说是“秦兼并天下……立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明简易,随时宜也”。西晋司马彪则说是“汉之初兴……法度草创,略依秦制,后嗣因循”。对二者意见如何认识,我趋向司马彪说法。汉初,刘邦创建西汉,来不及建立自己完备的官制,故有袭秦制。在中央设三公九卿、列卿,地方上设郡县,表面看是“因循而不革”。但据史实从总体上看“因循而不革”是个不准确的结论。相反却是从中央官制到地方官制有因有革。因不少,变亦很大。其变革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一为改官名。秦有丞相,高祖初设亦名丞相。十  相似文献   

11.
1884年新疆改制建省的同时,开始对省级行政官制及地方行政官制进行革新,建立起与内地相似的文官制度.至清末新政时,再次对新疆官制进行了调整.辛亥革命爆发后,杨增新根据北洋政府的指令,对清末的官制进行了改革.从新疆建省至民国初年新疆官制经过了三次变迁,官僚机构及官员设置越来越庞大,越来越复杂,官员的任命是换汤不换药,前清的官员摇身一变成为民国职官.尽管如此,因俗而治始终是历代政府治理新疆的思想,在屡次变迁中,新疆与内地的一体化趋势逐渐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12.
秦朝官制尊左卑右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朝的官制在中国古代官制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正如汉代历史学家班固所说:“自周衰,官失而百职乱,战国并争,多变异,秦兼天下,建皇帝号,立百官之职。”(《汉书·百官公卿表》)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它的中央官制的设置情况,在《史记》和《汉书》中都有或略或详的记载,尤其是《汉书》的“百官公卿表”更是一目了然。但是,官制中丞相一职前面冠有  相似文献   

13.
在军队任职教育院校全面推广"教官制"对提升院校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如何在任职教育院校全面推广"教官制"是一个十分紧迫而现实的问题。本文从研究分析当前影响全面推广"教官制"的问题和原因入手,着重从制定激励措施,鼓励优秀教官来院校执教;完善培训机制,对教官实施培训;延长施教时间,挖掘教官潜力;加大保障力度,使教官安心工作等四个方面探讨提出了在任职教育院校全面推广"教官制"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宋代官制屡经改革,其最主要的一次是在宋初,从太祖朝到太宗朝基本完成,其特点是不尚虚名,专务实际,旧制度在名义上几乎全部保留,而实际上从中央到地方各部门的职能作了大规模的调整,出现了一套精干的务实班子与大量闲散职务并存的局而。从表而看来,显得十分混乱,支离破碎,但实际上却是主次分明的。本文拟将宋初官制改革作一概要的叙述,并略加评论。唐代官制一般以唐玄宗开元年间编修的《唐六典》为标准,然中唐以后,战乱频起,政局不稳,社会变革,官制也随着发生了变化。宦官、武将、节度使等势力膨胀,在官制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1901年2月(光绪二十七年正月)清政府在西安行在宣布实行变法,此后便开始了长达十年之久的官制改革。清本官制改革如何评价,存有不同的看法。本文试图从中央和地方官制改革两大方面入手,就其实质谈一点看法。一、中央官制改革.已现钢权实质1906年11月6日、清廷发布了《裁定奕额等核拟中央各衙门官制谕》,宣布改革中央官制:“其要旨惟在专责成、情积弊、求实事、去浮文、期于厘定百工而熙庶绩。”-’那么,就让我们从实际中来窥探其实施的情况。首先,在中央官制增裁方面与改革前相比,并没有实质性的更动。“毋用更改”的衙门有。军…  相似文献   

16.
中国历史上的中央官制并不是静态的,而是处于变动演进之中的。秦朝以后两千多年中央官制的演变,从一开始就以侵夺相权、强化皇权为其基本历史线索和主要内容,它所表现出来的历史方向和性质是封建政治和中央官制的日益专制化。汉初官制多沿用秦朝制度,到汉武帝时期开始演变,内朝的创置过程,伴随着相权的削弱和皇权的加强,从而使汉代的国家权力机构明确分为两大系统,并构成了汉代封建专制主义的基本权力结构。  相似文献   

17.
中国历史上的中央官制并不是静态的,而是处于变动演进之中的。秦朝以后两千多年中央官制的演变,从一开始就以侵夺相权、强化皇权为其基本历史线索和主要内容,它所表现出来的历史方向和性质是封建政治和中央官制的日益专制化。汉初官制多沿用秦朝制度,到汉武帝时期开始演变,内朝的创置过程,伴随着相权的削弱和皇权的加强,从而使汉代的国家权力机构明确分为两大系统,并构成了汉代封建专制主义的基本权力结构。  相似文献   

18.
官制之变革,原本属于政治体制演变中的重要内容,但在鸦片战争之后,晚清中国的经济变迁却日益明显地影响到清朝的官制变革.与此同时,官制变革对经济的发展变迁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两者之间的这种相互影响,不仅为研究晚清官制变革的动因提供了一个新视角,而且也为探讨晚清经济变迁的多重复杂因素提供了一个新思路.但迄至目前,近代史学界在这两方面的考察与分析都并不充分,尚需对相关各方面问题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司马迁历任郎中、太史令、中书令等职,从他的任职情况上,可以看出汉武帝时的官制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具体表现在:一是改革选官制度,广纳贤才;二是增减职位,改变职责;三是更名部分官职。官制的改革强化了君主专权及中央集权,有力地保障了武帝各项事业的顺利进行,并对后代官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1901-1911年清政府的官制改革,是近代以来清政府为顺应时代发展而进行改革的一个主要部分,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挽救其自身的统治危机.但由于清政府未能积极有效地处理这些困难,因此官制改革虽然改变了延续数千年的传统格局,但无法达到既定目的,没有解救自己,也没有借官制改革为新政建设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