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开发庭院大有益王光辉二三分地的庭院,农村几乎家家都有,在我国人多地少的条件下,这是一个不可低估的土地资源,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历代赞美农村的词句,如“桃红柳绿”、“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鸡鸭成群”、“男耕女织”等,多是关于庭院风光的。庭院种植业...  相似文献   

2.
唐以后,秋千的大量普及和庭院化使得秋千与庭院的组合成为诗歌的常见意泵。秋千庭院意泉表现的是典型的春日庭院,尤其是与女性生活有关的场景,多表现出“静”的特征。与此相关的“墙里秋千”意象则常表现热闹、欢乐、温暖等场面和气氛。  相似文献   

3.
宋清两代词作中,“庭院意象”不断被描绘与重组,最表层的因素是宋代以来园林建筑艺术的发展.而其深层原因则与每个特定时期的历史文化语境有关,并与词的内部发展相联系.对比宋清两代文人词作中“庭院意象”的功能特性,归纳其演变之因素,总结出“庭院意象”这一相对独立的审美空间,在文人士大夫的文学作品中从抒情中介进入到拥有自身独立审美特性的演变.其功能性的转变,完成了“庭院意象”从媒介性到文学性的飞跃.  相似文献   

4.
读过一则《茶师的故事》:茶师看着勤快的弟子在打扫庭院,一遍又一遍,但茶师还是说弟子没有干好。弟子不解地对茶师说:“我已经把庭院打扫得一尘不染了!”茶师说:“你哪里是在打扫庭院,简直就是有洁癖!”茶师步入园中,用力摇动一棵树,抖落一地金色、红色的树叶。茶师说:“打扫庭院不只是要求洁净,更主要的是追求自然的美!”  相似文献   

5.
空中穿绳器     
爷爷喜欢在庭院里种瓜果,他常说:“自食其果最有味。”从前年开始,每到初夏,爷爷都要“侵占”架在庭院高处晾衣服用的三根铁丝,以它们作经线,然后搬上  相似文献   

6.
花江示范区"一池三改"沼气生态庭院模式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池三改”沼气生态庭院建设是石漠化综合治理的一项有效措施。通过以薪柴和煤为参照,采用成本-效益现值分析法对“一池三改”沼气庭院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式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7.
在宋代,庭院是文人生活和精神世界不可或缺的重要场域,同时也是宋词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文学景观。宋词中,作为文人十分青睐的描写对象,庭院表现出幽深、静谧和朦胧的共同审美风貌,这与宋代文人的园林审美有着高度的共通性。通过与唐诗中的庭院书写对比可以看出,在宋词中庭院具有不同的存在状态,即表现出强烈的封闭性,相对于唐诗中的“纳景”作用而言,宋词中的庭院更偏重于“封景”的形态。另外,庭院景观具有明显的虚拟性和实体性的特征,并且经过文人的书写得以互相转化。目前学界对于文学景观的研究尚有较大的深入空间,宋词中的庭院可以作为一个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爷爷喜欢在庭院里种瓜果,他常说:“自食其果直最有味”从前年开始,每到初夏,爷爷都要“侵占”架在庭院高处晾衣服用的三根铁丝,以它们作经线,然后搬上  相似文献   

9.
纳西族的“养花” 云南丽江纳西族人喜爱 栽花,家家庭院里栽满 了各种花卉,素有“家家流水,户户养花”的美誉。白族的“插柳枝”云南大理白  相似文献   

10.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又到了植树造林的好时机。我国各民族对植树造林都非常重视,长期以来便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植树风俗。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又到了植树造林的好时机。我国各民族对植树造林都非常重视,长期以来便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植树风俗。纳西族的“花卉”纳西族的“花卉”云南丽江纳西族喜爱栽花,家家的庭院里栽满了各种花卉,云南丽江纳西族喜爱栽花,家家的庭院里栽满了各种花卉,素有“家家流水,户户养花”的美誉,只要进入纳西人的庭院,一阵柔和的香风便会扑面而来。白族的插柳枝我国云南大理白族,立春前要举行“插柳枝”活动,成群结队的人…  相似文献   

11.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有这样一条法律:“车子不得到达王宫的卯门。”有一天,因为楚王急着召见太子,太子立刻乘着马车进殿。由于天刚下过大雨,庭院中积水较多,太子的马车一直冲到卯门。一名守卫对他说:“车子不允许到这里,你这样做是违法的,赶快把车退出去。”太子傲慢地说:“大王召见我,车子不准停到这里,那庭院中没有积水我才能退出去!”守卫不客气地说:“法律上有规定,车子不得到达王宫的卯门。也没有规定庭院里积水,车子就可以赶到卯门。快把车子退出去!”太子被守卫问得张口结舌。他傲慢地说:“你管不着!”又驱车直冲。守卫看到太子专横跋…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上林县中学多次受到上级表彰,荣获了“南宁地区文明庭院”、“南宁地区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南宁地区科研先进单位”、“自治区普法宣传教育先进单位”、“自治区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3.
母亲的庭院     
走在异乡的小路上,仰望夜空,一轮明月好圆好亮。思念的泪花中,我仿佛看到月光一圈一圈、一缕一缕荡漾开去,银色的月华深处,似有一座圣洁的庭院,“庭院深深深几许”,是  相似文献   

14.
在《读者》上看到这么一个故事:某人有一个庭院,庭院中常常扫得干干净净。有一次,他出远门,托朋友照看庭院。朋友很懒散,任由庭院中的植物自由生长。结果,石凳旁边冒出了一些绿绿的芽尖,后来开出了花。花很香,像兰花。朋友就采了一朵花和几片叶子去请教专家。专家说:“这是兰花中的一个稀有品种,叫腊兰,许多人穷尽一生都很难找到,如果在城市的花市上卖,能卖上万元。”  相似文献   

15.
弗劳拉和她的爸爸要搬家了,周五搬运工就会来把家具搬走。到下周,工人们就会把院子的泥土挖掘起来,她和爸爸种的那些花将会被毁掉。弗劳拉把那些她不想带走的东西摆在院子里卖。她坐在旁边,看着那些怒放的花儿,心里很难过。庭院卖场在苹果街还是首例,所以,很多邻居都围着看。爸爸端出来一盘花生让大家吃。爸爸是个很爱开玩笑的人,他看了看弗劳拉写的“庭院卖场”的牌子,冲着围观的人挤挤眼,问道:“你的庭院卖场都卖什么?”弗劳拉不知道他又要耍什么花招,就回答道:“有机器人、木偶和衣服,违反规定了吗?”爸爸纠正说:“我问的不是你卖了‘大…  相似文献   

16.
身教言教     
阖家三口儿围坐在一张铺着天蓝色桌布的圆桌旁。爸爸在翻阅报纸,妈妈在绣座垫,八岁的维佳在看书。“爸爸,我有个问题弄不清楚,”维佳突然向父亲发问,“请你给我解释一下,怎么有些人会吵嘴的?”“这不难,”老爸把报纸放在一旁说了起来,“打个比方,我们的房屋管理员与庭院清扫工之间有了意见……”“没有那回事!”妈妈打断了爸爸的话,“房屋管理员与庭院清扫工相处得很好。”“这是我举个例子嘛。”爸爸辩解道。“你不应该凭空瞎举这样的例子!”妈妈提高嗓门喊了起来。“那就有劳你向孩子解释解释……”“你总是把责任推到我的身上。”“不是…  相似文献   

17.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这首诗是写在湖阴先生家墙壁上的,诗中描写了庭院内外洁净美丽的自然景色,赞美了主人的高尚人品。先说诗的前两句。“茅檐长扫静元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作者先写“湖阴先生”家院子里的环境,这是诗人的第一印象。“茅檐”,即茅草和屋檐,这里指屋舍的庭院。这是借代的手法。“静”即净,诗人仅用“无苔”两字就写出了净的  相似文献   

18.
《少年世界》2012,(4):F0003-F0003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直属机关幼儿园(地改市之前的孝感市直属机关幼儿园)创建于1952年,园内环境优美,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完善,曾多次获得“湖北省幼儿教育先进单位”、“孝感市文明单位”、“市托幼机构先进单位”、“市巾帼文明示范岗”、“市庭院绿化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19.
沦陷区诗人南星于20世纪40年代创作的诗歌具有很强的共性,它们具有浓厚的古典主义情调,和谐宁静。而“庭院”一词,作为他诗歌中的常用意象,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它象征着这些诗歌内部空间的自足与封闭。而作为这一时期诗歌创作特例的《沉忧》则象征着对“庭院内的世界”的突围。它和南星其他诗歌一起,反映着诗人的创作心态和时代语境耐人寻味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牡丹亭·惊梦》出中[步步娇]曲“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的“晴丝”和[好姐姐]曲“荼(蔗糸)外烟丝醉软”的“烟丝”,各家注本都以“游丝”作解。笔者认为“晴丝”“烟丝”均非“游丝”,而是柳丝。 《诗》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早就把杨柳作为春天的象征了。送别亲友常折柳相赠,庭院、码头、驿亭亦多植杨柳,杨柳几乎和古代人民的生活、感情,有了不可分割的联系。尤其是对那些深闭幽闺、足不出户的贵族少女们,更是其感春怀人的昔遍信物。《古诗十九首》中“郁郁园中柳”,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