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与魏晋风流相比较,陶渊明在为人行事、饮酒等方面体现出一种节制和适度,这是一种与魏晋风流不同的人生风流。陶渊明的思想少有魏晋玄学的影响,而多受儒家、道家思想的影响,他独特言行是个性率真的自然流露,不同于魏晋风流人物刻意追求的风流,没有魏晋风流的传播力,却有一种把生活艺术化的纯净美。  相似文献   

2.
辛弃疾在淳熙八年和庆元元年,曾有两次较长时间的罢官闲居生活。在这近20年的赋闲生活中,由于屡次被诬陷排挤,他极为悲愤感慨,但特殊的遭遇又使他有口难言,报国无门。他只好欲说还休,欲吐还吞,过着萧闲颓放却又内怀激愤的生活,并将这无边的激昂愤慨,时而通过萧闲颓放的词作激射出来。因此,在他的闲居时期所创作的一部分词作中,就呈现出一些外若萧闲颓放,而内实激昂愤慨的词作。这既是他此时期的一种心态,也是其词风之一。当然,在他前后两时期的闲居生活中,这一心态与词风均存在着,只是其浓淡强弱多少有所不同罢了。  相似文献   

3.
陶渊明一百多首诗中方位词"东"出现了十九次,除了表现田园生活实际上的地理方位还有泛指的含义,其中包括代指建业一带,结合陶渊明的一生可引申理解成政治、仕途。此外还有表现时光易逝的哲学含义。但是这些诗中政治无处不在。无论是归隐之前的徘徊还是归隐后对于政治的关心都可以看出陶渊明的陶渊明的"隐"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隐",并不赞同传统观点认为陶渊明的隐退仅与魏晋隐逸之风有关。  相似文献   

4.
王英 《滁州学院学报》2005,7(3):13-14,36
陶渊明《闲情赋》的“闲”字应解释为“清闲”;此赋应创作于陶渊明归隐后之一两年的时间内;其主旨既不是表达爱情,也不是寄托政治寓意,而是作者在悠闲适意的田园生活中阅读前人之作的即兴之作。  相似文献   

5.
喜欢《红楼梦》的人,都会对这样一个问题产生兴趣:贾宝玉的原型是谁?本文罗列的几种说法孰是孰非暂且不论,我们只是给读者提供一些书外材料,以使喜欢读《红楼梦》的读者对《红楼梦》产生更大的兴趣。纳兰性德说纳兰性德生于1654年,他父亲是康熙朝权倾一时的大学士明珠。纳兰性德从小生活在珠翠环绕、锦衣玉食的温柔富贵乡里。他的诗词,有点脂粉气,不到30岁就写下“忧愁居其半,心事如落花”的诗句,产生了“海鸥无事,闲飞闲居”的超尘出世之想。从他的气质来看,风流惆说,多愁善感,从他的《泳水亭杂识》来看,他的学问也很广泛,…  相似文献   

6.
陈雁 《中国教师》2014,(24):46-47
<正>《记承天寺夜游》全文寥寥百字,读来却是言既简而意深微,尤其是字里行间蕴涵的微妙而复杂的情感,值得细细品味。但仅凭单纯的字词翻译和词句分析很难让初二同学领会,尤其是作者隐藏在"闲"字背后的五味杂陈: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一、以"知己"为切入点品读作者复杂的心境我们经常说"文章憎命达""愤怒出诗人",像苏轼这样的大文豪也不能相容于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何其让人扼腕。苏东坡被贬黄州的生活状态,怎一个"凉  相似文献   

7.
跨青牛去     
"闲跨青游四方,笑傲王孙自逍遥。"这是他一生的追求,于是他辞官归隐,隐出了中华古老的哲学;跨青牛去,他仰望天空,  相似文献   

8.
“序”是古代文体的一种,是实用性的文体。它的渊源百家说法不一,但是不影响“序”这种文体的成熟并逐渐成为应用广泛的文体。陶渊明序文数量是魏晋南北朝诗人较多的,其诗文序可以分为:赠答、闲居抒情、感事而发三类,这三类序文传达了陶渊明的生活状况、内心世界,从另一个角度提供了研究陶渊明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三言两语     
相传有一次孔子与他的弟子们在一起聊天,其中一位弟子说自己的理想是与朋友们驾驭轻车去野外郊游,放风筝,孔子听罢,大悦而称其"妙哉",一件小事,却也折射出孔子洒脱的性灵,对于自然的热爱,对于悠闲生活的热爱。尽管在当时"不成器"最遭人忌讳,似乎读书就是为了当官求仕,但孔子主张为兴趣而读书,他不受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世俗的求学目的  相似文献   

10.
陶渊明是没落的门阀世族出身的地主文人,他的世袭阶级地位决定了他有浓重的门阀观念和忠于一朝一姓的封建主义思想,也决定了他的思想信仰—青年时期信仰经学,壮年以后信仰玄学。陶渊明所坚持的玄学家的自然观,其本身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兼备的矛盾性。陶渊明的"民主个人主义"思想表现在坚持门阀观念并维护家族地位而不与刘裕新政权合作,同时又逃避现实,过着隐士生活。陶渊明不单单是"浑身静穆",也有"金刚怒目"的一面。陶渊明的饮酒诗反映了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没落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桃花源记》多少带有民主性和革命性,是陶渊明诗文中的特殊成就,但《桃花源记》的"无政府主义"思想也反映了作者的落后世界观。  相似文献   

11.
方大平 《中学文科》2007,(12):17-18
【北京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诗中的名句。有人说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格;有人说,这是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有人说,这是叹"息细雨""、闲花"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有人说",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还有人说,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请你根据读这两句诗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1.自拟题目,自定角度。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全文不少于800字。  相似文献   

12.
闻捷 《教学随笔》2008,(Z1):114-115
饮酒(略)点睛与精练1.解释下列词语。结庐( )尔( )日夕( )相与( ) 2.按要求填空。诗中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化境句子是_____,_____。3.你怎样理解"心远地自偏"这句诗?探讨与思考4.诗中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你怎样解释"真意"二字?诗人为何难以言表?饮酒二十首并序陶渊明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  相似文献   

13.
简单     
记得有位哲人说过:"真正的财富,是健康的身体、简单的生活和心情上的海阔天空。"这句话使我如梦初醒——原来我们对生活牢骚满腹,是由于我们生活得太过复杂、欲望难以得到满足,被外物所累。事实上,平淡隽永的生活才是我们真正的财富。当然,简单的生活并不是如佛家般的脱离红尘,而是像陶渊明一样的"心远地自偏";不是如庄子般主张"绝圣弃智""擢乱六律",而是一种"淡香始觉花更艳"的韵味;不是如一潭死水般的沉寂,而应是"宠辱偕忘,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的恬淡……在刘禹锡的陋室中,有草色入帘青的美景,无丝竹之乱耳的喧杂;有鸿儒之往来的谈笑,无案牍之劳  相似文献   

14.
陶渊明诗中出现的"南山",成为一种象征,而非实指某座山."南山"作为文化原型,在《诗经》中广泛出现,在汉代文化里也有充分的表现,陶渊明的回归"南山"是一种文化认同,因此,他回归之后同样很满足,甚至还有幸福感,达到真归的境界,以至于成为后世文人的一种人格楷模.  相似文献   

15.
悠闲     
你说,有效率的生活拒绝悠闲。我说,"悠闲"很美妙,念的时候,就像心上掠过清风。你说,网络让我们快得无以复加,谁还认识悠闲呢?我说,昆德拉创作《慢》,他说我们的悠闲失传了,他其实是想说,"我反对反对悠闲的人。"我再和你说一个与青团有关的事。朋  相似文献   

16.
前面的"准确地说是母亲离开家以前的事",为后面的"母亲走后的这些日子,父亲一直都很寂寞"铺垫——彰显父亲寂寞。"此时,我发现一个人无论怎么快乐,如果没有人与他分享,也没有多大意义"一语,开启下文,但是上文的"眼泪"的蕴含不是忧而是乐——上文未做"承接"的准备。  相似文献   

17.
蒋述卓的一段生活经历常被他的学生们津津乐道.他在获得文学博士学位,刚分到暨南大学时,一家四口住在一套靠马路的小房子里,好不容易挤出的一间书房,同时也是妻子的杂物间,因临街窗不能打开,一打开,车声人声汹涌而入,无比嘈杂,然而蒋述卓却自有应对之法,他把这个房间命名为"心远斋",即陶渊明所说的"心远地自偏",他早年的许多著作便在"心远斋"里完成.  相似文献   

18.
魏晋玄学时代的思想家郭象在其理论上提出的“足性逍遥”说,是一种带有多元性质的思想观念。它看到了人类想要超越、逍遥、自由的愿望,必须在世俗生活中才可能实现,并且唯有这样的超越才有意义。而陶渊明的出现,既一般地印证、又完美地发展了这一点,因为其“人生一一选译诗化”正体现了“人”类逍遥的最高境界的“性分”。  相似文献   

19.
天宝元年,李白怀着"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政治抱负应召入京。不料唐玄宗只派给他一个"但假其名,而无所职"的闲差──"翰林供奉",仅把他看做点缀升平和宫廷生活的御用文人。这不能不使自以为"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  相似文献   

20.
正第九讲高古与风流世人每谓东晋书风曰"江左风流",楼兰残纸文书与其年代相近而略早于羲、献时期,故与东晋书风颇多相通之处,盖是时代使然。孙过庭论书谓"古质而今妍",见血之言也,以后人观魏晋人书,可谓高古中见风流,风流中寓古意。启功先生论书绝句有云:"风流江左有同音,折简书怀语倍深。一自楼兰神物见,人间不复重来禽。""来禽"指王羲之《十七帖》,《宣和书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