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5 毫秒
1.
德育理论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活教育理论指导下,他结合丰富的教育实践活动,逐渐形成了以重视实践为特色的德育方法论。针对培养"真人"德育目标,形成了诸如重视自治、知行合一、教训合一等一系列的德育方法,对当今我国加强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学物理教育是由认知教育(智育)、德育、技能教育和美育等构成的一个统一和谐的整体。德育是以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为基础,以形成特定的思想、道德品质为任务。德育必须寓于认知教育之中,成功的德育在中学物理教育中是一个统一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的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要加强青少年德育工作,必须形成德育的体系,并充分发挥德育系统的整体功能,才能提高德育效果。加强学校德育工作,首先要形成以思想政治课教育为中心.各学科渗透德育的系统。要认真搞好小学阶段的思想品德课和初中、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与改革,因为学校思想政治课是德育最重要的形式。只有对学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思想、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认真的探索和改革,才能增强思想政治课的活力。还要注意研究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的德育在教育内容、教育管理、教育方法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针对近年来全国高校学生舞弊现象有所上升的势头,高校学生德育应在"三观"教育中加强对学生学习目的和人生目的的引导,以诚信教育为着力点,把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把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与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相统一,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德育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针对近年来全国高校学生舞弊现象有所上升的势头,高校学生德育应在“三观”教育中加强对学生学习目的和人生目的的引导,以诚信教育为着力点,把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把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与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相统一,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德育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6.
德育是学校的统帅和灵魂,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我校以少先队为阵地,积极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交通安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狠抓德育创新,以“新、小、细、实”为切入点,把养成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点,努力打造我校德育品牌。  相似文献   

7.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长期以来,我校坚持把德育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基本做法就是根据校情,面向全体学生,形成了“三全”(全员、全程、全控)育人的体系,注重德育队伍建设,注重德育工作的经常性、针对性、实效性、渗透性和主动性,学校的德育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一、以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为先导,开展经常性教育思想品行教育应是中小学校德育的中心任务而常抓不懈,我们的教育理念是立志先立德,成才先成人。在教育的形式上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我们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做好邓小平理论的“三进”工作。我们注意突出思想品德课的功能,加强教育,积极探索文化课的改革,寓思想教育于学科的课堂教学之中,不少老师注意寻找“切入点”和“结合点”,做到结合案例剖析、结合身边的实际分析、结合社会的热点透析,使学生从情景中感情到应如何做人。(二)以班会课为重要阵地班会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这一教育形式利用得好坏,对班集体的发展,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些教师缺乏这种意识,班会课成了“自习课”,成了传达布置工作课。我们认为好的班会课应是师生和学生之间情感的...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正值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分析青少年在德育观念、德育环境、德育手段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德育一体化为视角,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就要转变教育观念,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统筹规划,建设一支德才兼备、开拓创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育人队伍,并以学校为基础,以家庭为抓手,优化社会环境,打造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铸魂育人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9.
一、和谐德育的理论建构:为和谐社会奠基 和谐德育,是以满足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和谐统一为出发点,在遵循教育过程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构建德育体系诸要素之间的和谐关系,使之协调相应、配合得当、形成合力,以引导教育者掌握德育规律,提高育人能力,从而促进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及整体素质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模式.开展和谐德育的研究与实践,对建设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德育。他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系统地阐述了德育在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形成了以成才教育为中心的德育战略观。 一、邓小平从战略的高度把德育放在全面发展教育之首 早在1977年,邓小平就指出,“教育方面有好多问题,归根到底是要出人才、出成果”。①那么,“培养人才有没有质量标准呢?有的,这就是毛泽东同志说的,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个  相似文献   

11.
沈霞 《职业技术教育》2006,(32):115-117
改革和创新已成为高校德育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必然选择.引入效益概念,从高校德育理论和实践着手,从教育价值、教育资源和教育效果等方面剖析当前高校德育的困境,论述优化高校德育效益的导向机制、投入机制和形成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探寻实际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高校中主要以显性德育为主,这种以“灌输教育”为主的显性德育忽视了大学生思想品德的主体性,容易使大学生产生排斥和逆反的心理,为德育工作的展开产生一些阻力。而高校隐性德育以戎隐蔽性、平等性、渗透性等特点逐渐被高校领导者和大学生所接受。在高校德育中形成了显性德育与隐性德育相结合的模式,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补充,构成高校德育的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13.
德育原理主要是研究青少年道德品质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的学科。加强德育理论的自身反思研究,是形成科学的德育理论体系的重要条件,也是落实“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理念的重要保证。但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对实践问题关注较多,对理论反思研究较少,对德育理论发展成果的研究缺乏系统的总结和反思,这不利于德育学科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校本德育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校本"是一个外来词,英语表述为school-base.校本教育的提出,源于"校本课程"的概念,是指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是以校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课程开发中的运用.校本教育理念运用到学校其他活动中,便可以形成校本管理、校本研究、校本模式等,这些要素的组合和相互作用,构成了各具特色的校本教育."校本德育"就是指立足于本校,在深入研究本校德育实际、充分挖掘本校德育资源、组合有关德育要素基础上形成的符合学校特色的德育理念和德育模式.它是对校本教育内涵的拓展和挖掘.  相似文献   

15.
当前,加强学校教育工作的过程,注重德育效果已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学校正在探索能改善效果的各种途径。在这里,就德育个性化和德育效果之间的相互关系谈些自己的看法。各种德育影响要转化为德育效果,要通过学生个体内化的过程,如果得不到教育对象的认同,任何教育  相似文献   

16.
论主体性德育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我国高校德育的发展历程,有两个方面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一是前苏联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一是中国封建历史中积淀下来的社会本位的教育价值观念。由于这种影响使高校德育形成了强调统一性、消解差异性的教育目标,形成了以简单说教为主的教育方式和政治为中心的教育内容。如果说前苏联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对我国高校德育的影响是阶段性的,那么,中国传统文化中重社会轻个人的价值观对我国高校德育的影响则是持久性的。它构成了我国高校德育价值观的文化基础。中国古代传统的教育价值观,是以儒家教育思想为指导而形成的,其突出表现是政治—…  相似文献   

17.
以质询、反思、否定、创造为基轴的德育批判是德育实现时代跨越、增促社会进步、谋求人的发展的重要环节.对德育批判精神的探讨,不仅是为了呈现一种德育的精神诉求,也是为了揭示与形成一种更为深刻有力的批判教育的品质.本研究认为:加强德育实践的批判性检视、培育德育主体的批判性人格、弘扬德育的社会批判精神,不仅是德育实践的理性之声、德育主体的生成之道、德育功能的实现之基,也是造就批判性公民的重要进路.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海阳市遵循德育规律,确立序列化的育人思想,坚持科研先导,建立起九年义务教育学校思想品德序列化教育课程体系、家庭教育序列体系、社会教育保障体系和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形成了一整套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德育工作操作模式。   构建序列化教育目标体系,实施德育课程化。海阳市所构建的中小学思想品德序列化教育体系,就是坚持序列化的育人思想,根据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从以理想教育为核心、以道德教育为主体、以纪律教育为保证、以教育活动为操作方式的四大教育序列入手,将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和德育活动进…  相似文献   

19.
高校德育的整体观是以系统论思想和方法为指导,把高校德育作为各个领域、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运用整体性教育原则,实现教育及管理效能的整体优化。因此,要强化全员德育意识,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教育对象,坚持德育过程的一致性原则,形成多渠道渗透和影响的全方位管理格局。  相似文献   

20.
张百熙是晚清第三任管学大臣,是中国近代教育改革中的关键人物.张百熙一生致力于教育实践,其主要贡献包括恢复和发展京师大学堂、主持制定新学制和推动废除科举制.张百熙的德育思想主要体现为他的“以忠孝为本”的德育观、强调德育方法的实用性、重视德育师资队伍建设和加强德育管理等.张百熙的教育思想,尤其是他的德育思想,对我们今天的德育仍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