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由案例联想到2008年7月份在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开播的22集电视连续剧《名校》,这是一部现实主义的社会问题剧。它以百年名校育慧中学开办英凯理科班作为全剧情节展开的线索和矛盾冲突的焦点,将独生子女教育这一牵动当今中国社会、家庭、教育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呈现于观众面前,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深刻的思索。  相似文献   

2.
论教育欺诈     
教育欺诈的出现造成了社会诚信危机,阻碍了受教育者的成长,损害了名校自身的品牌。教育欺诈是依托名校追逐金钱和教育市场不规范的产物。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对民办教育的管理监督,政策上禁止民办教育不规范的问题并加强教育公益性的导向,同时名校自身也不应急功近利。  相似文献   

3.
彭钢 《江苏教育》2009,(7):79-80
教育史上有各种各样的名校.但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为主流名校,以办学历史悠久、办学成效显著、人才培养众多而产生了广泛的教育影响和社会影响。如我国的北大附中、天津南开、南师附中等,英国的伊顿公学等,它们构成名校的主体。这样的名校校长固然重要.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某一时期的学校发展,但不会有决定性的影响。学校影响大于校长影响,无论谁去当校长,名校的制度和思想都更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第二类为非主流名校,由某一重要教育思想家或变革家对学校教育实践进行了重大变革,从而产生重要教育影响和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4.
《新教育(吉林)》2007,(4):62-62
2007年9月5日《中国教育报》发表了记者李伦娥的有关文章。 名校办民校在弥补优质教育资源和政府财政教育投入不足方面确实起过很大作用。但这一做法的负面效应逐渐凸现,特别是“民校”和“名校”的高收费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与政府倡导的教育公平不协调。  相似文献   

5.
近一两年来,各地公办名校(中小学重点学校、等级学校)纷纷与房地产开发商等社会力量“联姻”,输出名校品牌,大搞名校办分校。名校办分校的具体形式,就是名校出让校名冠名权、派出校本部师资,与房地产开发商等社会力量联办民校,形成了“名校办民校”的态势。据初步统计,目前仅广州市公办中小学中,名校与房地产开发商等社会力量联办民校的就有近50所,且数字还在不断刷新。一、名校办民校的有利之处名校办民校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各界办教育的积极性,从而激活、发掘和获取了社会的投资支持,同时也增强了学校自身的造血功能,大大拓…  相似文献   

6.
“名校”办“民校”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面对教育资源紧缺、社会追逐优质教育的现状。“名校”办“民校”本是件可让学校和社会双赢的事,然而近几年却陷入了重重责难的尴尬境地。从当前情况看,名校的民校办与不办、上与不上,已经是个无法继续听之任之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优质教育资源短缺与教育供给不足的矛盾一直制约着我国教育的发展。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我国政府就从多方面寻求解决这一矛盾的途径与方法,名校办民校政策为解决这一矛盾应运而生。但是这一政策从其出台伊始,就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它的广泛争议,因此有必要对这一政策进行系统的分析。一、名校办民校政策出台的背景及内容名校办民校政策是优质教育供给难以满足群众需求的结果。许多传统名校,都是国家在特定历史时期所实施的“重点校”政策的产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些名校成为社会选择的首要目标。但是,名校的数量和名校所能招收学生的数量都…  相似文献   

8.
韩大勇 《天津教育》2009,(3):M0001-M0001
近年来,为了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许多地方充分利用当地名校的优质教育资源,或兼并“薄弱校”,或扩大名校的办学规模,使得一些名校的办学规模越来越大,这给学校的发展带来一定难度。如何让这些名校在规模扩大的同时,还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管理质量,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让每个人都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是大规模学校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近一两年来,各地公办名校(中小学重点学校)纷纷与房地产开发商等社会力量“联姻”,输出“名校”品牌,大搞“名校”办分校。“名校”办分校的具体形式,就是“名校”出让校名冠名权,派出校本部师资,与房地产开发商等社会力量联办民校,形成了“名校办民校”的态势。据估计,广州市与房地产开发商等社会力量联办的民校近50所,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我国其他城市也出现“名校办民校”风潮。一、“名校办民校”的利弊得失“名校办民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了教育界最富争议性的话题。人们褒贬不一,是拓宽了教育投入渠道还…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呼唤教育公平,呼唤教育均衡发展。解决教育均衡发展问题,需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更少不了教育自身的努力,当然包括学校、尤其是具有较高办学水平的名校的努力。作为名校,应该在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攀越新台阶的同时,以开放的视野审视教育,用宽广的胸怀接纳社会,进一步发展自身的办学优势,带动一方教育。名校之名,不仅在为本校教师和学生发展提供优质服务中得以实现,更应该在着力服务区域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中得到"放大"。  相似文献   

11.
怎样推进教育公平,是政府与教育行政部门一直在探索的一大问题。推进教育公平的途径与思路很多,杭州市在特定的背景下,以名校集团化办学为抓手做了有益尝试,该举措得到社会认可,成为处理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一种工作思路。从对名校集团化办学的认识、工作机制及急需解决的问题等方面进行阐述,力图做一解剖。  相似文献   

12.
战略性约束:市场环境下中小学名校的社会伦理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社会正处于关键和敏感的时期,教育的发展和利益冲突、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要求名校在伦理上以更高标准约束自己。名校的伦理涉及教育公平、示范责任、合理竞争、信用和尊重等内容。对名校的伦理约束是战略性问题,需要从制度建设、公众监督、群体自律和个体约束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
名校发展对于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具有积极意义。“多态”不仅是名校发展的自然结果,更是名校发展的内在要求,构成了名校深层的价值旨归。教育的创新本质、多样生态、现实适性等内在属性,以及学校的个性追求,构成了学校多态性发展的内在依据。形成特色、遵循规律、尊重历史、前瞻规划等方面的质态追求,深化了名校多态性发展的丰富内涵。办学体制、教育哲学、管理模式、课程教学等方面的样态打造,勾画了名校多态性发展的多元图景。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名校?真正的中小学名校应该追求什么?这是整个社会都在关注的话题之一.家长仰慕名校,因为名校能成就自己望子成龙的期盼;学子钟情名校,因为名校是他们实现人生梦想的“绿色通道”;社会追捧名校,因为名校是托起整个社会文明大厦的支柱之一.当代基础教育领域是一个“名校话语霸权”的时代,中小学名校是整个社会教育价值的聚焦点与关联点,它们“在欣然收获赞誉的同时也应坦然接纳来自各方的批判”[1].  相似文献   

15.
杭州教育局正在进行声势浩大的教育办学模式的大改革。其改革的基本目标是实现学校教育的集团化。充分利用名校效应,在基础教育阶段实行“名校+新校”、“名校+民校”、“名校+旧校”、“名校+弱校”等的发展模式。这种教育发展模式的本意是将“名校”这块“蛋糕”做大,起到“做大做强”的规模效应,以期达成“依托名校发展优质教育,进而实现教育公平”这一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6.
《安徽教育》2010,(6):56-56
<正>名校,是教育的亮丽窗口、最佳名片,是实施素质教育、均衡教育、和谐教育的一流范本。为了展示安徽众多名校的时代风采,总结名校丰富的办学经验,传播名校独特的办学理念,宣传名校丰硕的办学成果,发掘名校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和校园文化精髓,颂扬名校名师的创新奉献精神,加大名校的行业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教育文汇》与安徽教育  相似文献   

17.
打造一所名校,必须有一个先进的、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办学理念,要顺应现代社会对优秀学校优质教育的选择趋势,要顺应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心理。  相似文献   

18.
《教育文汇》2010,(6):63-63
名校,是教育的亮丽窗口、最佳名片,是实施素质教育、均衡教育、和谐教育的一流范本。为了展示安徽众多名校的时代风采,总结名校丰富的办学经验,传播名校独特的办学理念,宣传名校丰硕的办学成果,发掘名校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和校园文化精髓,颂扬名校名师的创新奉献精神,加大名校的行业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教育文汇》与安徽教育网联手,隆重推出《吾皖名校赋》征稿活动。  相似文献   

19.
《教育文汇》2008,(4):10-10
时下,争创名校已成热潮,“名校工程”蔚然成风。然而,何为名校,名校何为,何不为?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建设名校?正确认识和应对这一系列问题,对于我国这样一个财政状况比较紧张、教育基础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田建国的新著《名校建设》,对上述问题作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由于随着计划生育的深入,城市出生率逐年下降,学校生源减少,办学效益减少,促使教育部门合并学校、实施布局调整。但是伴随着教育布局调整,城市中小学名校的过度扩展,引起了城市学校发展的不平衡。现就这一城市教育发展中的现象和问题谈以下观点,具体如下:一、关于名校品牌延伸、实行分校办学模式的问题在城市教育布局调整中,教育部门为了消除城市薄弱学校,放大名牌中小学学校的资源,以名校扩展来改造这些薄弱学校。一些名校作为办学母体,兼并薄弱学校为分校,并组建以名校为龙头、拥有若干分校的教育集团。在管理上,总校向分校推行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