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问题的提出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高中物理教材中提供了大量的可以进行探究的科学素材,生活实际中也有许多新鲜有趣的现象,值得同学们关注和研究,但大多数同学不知道我们应该怎样去观察生活、观察物理现象,不能提出研究课题,也不知道如何对一个物理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为此物理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物理知识,不仅要教会学生能解决一些物理试题,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对一个物理现象,物理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物理课堂教学中采用探究性学习模式,让学生体会、感受和掌握物理研究的方法和操作流程是当前课改的趋势。2案例案例一《牛顿第…  相似文献   

2.
物理,是现代自然学科中的一门基础学科。物理教学不仅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物理现象,而且要让学生由现象到本质去把握物理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建立正确科学的物理观,并能运用物理规律、公式、法则和原理去解释物理现象,从而提高其物理思维能力和物理学科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3.
新《物理课程标准》要求中学的物理教学要重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以生活中最常见、最普通的物理现象作为讨论问题的切入点,分析物理现象,从而使学生愉快地步人科学殿堂。在此向大家介绍一些在厨房中常见的物理现象。  相似文献   

4.
物理教学中要重视科学方法的教育。类比法就是物理教学中经常用到的一种重要的物理思想。所谓类比,就是借助于学生已有的物理知识和生活经验,利用一种物理现象和另一种物理现象或其他现象的相似性,来帮助学生理解新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实现知识的正迁移。类比法运用得当,常常可以收到化解疑难、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正>所谓的真实性评价,就是让学生研究一个真实的物理现象,让学生研究真实物理现象中的规律,总结物理规律中的知识.当学生完成这了个学习任务以后,教师给予学生评估的一种教学方式.如果初中物理教师能恰当的使用这种物理教学方法教学,就能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效率.一、在布置任务的环节提高教学效率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以理论式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物理,也可以以真实体验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如果教师使用理论式的方法学习物理,学生学到的只是书本上的知识,仅仅是知道生活中有这样的物理现象、仅仅是知道这种物理现象  相似文献   

6.
物理学方法论是自然科学方法论的一个分支,它是用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对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的有关理论,主要探讨用什么方法去研究物理现象、用什么方式去描述物理现象和如何探讨并总结归纳物理规律等。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教学目的”部分第二条明确指出要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以往的物理教学中,人们过于注重知识本身的系统传授,而忽视了物理科学自身的科学方法论。按照新的教学思想,后者的价值并不小于前者。从某种意义讲,知识是…  相似文献   

7.
传统物理教学,学生学习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不紧密,阻碍着学生自主地学习.究其原因是学生对生活环境中的物理现象不太注意观察,问题意识较弱,找不到适合自己的探究内容.第三是学生学习知识时不能很好地联系生活实际,应用学到的知识去解释周围环境中的物理现象的意识、能力较为薄弱,习惯于老师给以答案.为了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的教学,应该密切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关系,如何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建立联系呢?这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产实践和对周围自然环境的观察,特别是通过物理实验进行的科学观察。在现实的物理教学中,存在着种种偏差,如:重推理轻实验,物理课成了纸上谈兵。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如何运用实践手段,通过某些物理现象的再现,使学生经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再经过科学的思维推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物理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因此,在教学中应十分强调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而这又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在物理实验的观察活动中逐渐培养起来的。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教给他们正确的观察方法,并加上科学的分析推理,使学生逐步提高观察能力。  相似文献   

9.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去探究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初中物理这门学科比较注重前后知识的联系,必须经常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和分类整理,才能学好物理,并且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物理思维,并且也要教会学生运用常用的物理方法来解决物理问题。  相似文献   

10.
陈凭心 《物理教师》2001,22(5):25-26
现行高中物理试用教材中指出:物理知识来源于实践,特别是来源于观察和实验.物理实验主要依赖仪器进行,但又受仪器设备的限制,不可能使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和物理实验延续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而充分利用学生可顺手拈来的物品“随手”做实验.可大大丰富学生实验,弥补仪器实验的缺憾和不足,延扩观察和实验的时空.  相似文献   

11.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这是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是妙趣横生,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不仅增加学习物理的乐趣,还有助于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把认识到的物理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下面就学生发现的  相似文献   

12.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生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这就要求广大物理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教会学生学习,密切联系日常生活、生产中的物理现象进行教学.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物理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对学好物理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13.
物理学科与自然现象和生活联系紧密,所以一位优秀的物理教师不应仅仅教会学生分析计算的能力,更应该关注如何教会学生思考生活中形形色色的问题,使他们具有独立解决生活中与物理知识相关的问题的能力,这也就要求每一位物理教师要有敏锐的洞察能力,良好的沟通方式从而使学生在与老师的对话中学到从课本走向生活,学会自己与生活对话即用学过的课本知识拓展迁移去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物理教学中,学生在系统学习物理之前已经对自然界形成了一些先入为主的印象,他们往往凭借自己的一套想法,去理解日常遇到的物理现象。有些想法与物力的科学理论不相符,这种旧有的概念中许多是对事物及物理现象非本质的认识,与科学概念相悖。在物理教学中,学生头脑中错误概念的存在对教学产生的干扰是普遍的,而且危害极大,是导致物理教学地效率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就物理教学中,纠正错误概念方面做一点分析。  相似文献   

15.
胡爱玲 《考试周刊》2013,(92):133-133
<正>物理来源于生活,物理与生活的关系密不可分,如何将物理课中抽象的内容转换为生活中直观的东西,如何将难以理解的物理现象和概念原理结合日常的生活体验进行讲解,是物理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物理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物理情境……"我们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物理既来  相似文献   

16.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义务教育新的物理教学目标明确指出:"为了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有的演示实验可以安排为学生的随堂实验,采取边教边实验的方式进行,以利于学生仔细观察现象,提高观察和实验能力。"因此,初中物理演示实验不但是学生观察物理现象的重要源泉,而且更是让学生知道如何去获取知识,为学生使用、操作仪器作示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和求知欲,开发学生创造力。  相似文献   

17.
贴近学生的生活世界是物理中考命题的基本走向,主要涉及的有: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应用,生活中的物理用语规范,生活中的物理课题研究,生活中的前沿科技展示等.对物理课堂教学的启示是:要积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关注现代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18.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析物理现象;利用身边物品,进行物理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体会,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通过观察和感受使学生受到启发并归纳出结论。例如一个小小的鸡蛋,就包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这里介绍一组与鸡蛋有关的物理现象和实验。  相似文献   

19.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当中,建立一个问题情境对指导和调动学生的思想活跃度有很大帮助,也对学生学习新的知识内容有很大帮助,对提高教学质量极其重要。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的物理现象中有很多,因此,教师需要熟悉物理的相关知识内容,熟悉生活中常发生的物理事件。通过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行利用,然后创设问题情境进行物理知识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加理解物理内容,也能够使学生的思想观念得以更新,锻炼实践动手能力,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小事来理解物理、学习物理,以此来提高物理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转换思想是一种科学的思想方法,是物理实验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思想方法.转换者,变换也.即在实验中通过某种手段或措施,将不便观察的物理现象或不可测量的物理量,变换成可观察的物理现象或可测量的物理量.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笔者不仅重视实验知识和实验技能的教学,同时有意强化对学生进行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起了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