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顾关于听障儿童人格研究的研究,从听觉障碍儿童人格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两个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在反思的基础上指出已有研究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从听觉障碍儿童人格研究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听觉障碍儿童人格完善三个方面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孤残儿童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人格和心理品质障碍,因此对孤残儿童生理代偿、精神需求、心理需求、人格发育等方面,是需要社会密切关注的问题([1])。本文以阳江市福利院为例,以舞蹈为治疗媒介,探索一种适合福利院的舞蹈治疗模式,修补孤残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缺失,帮助他们融入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3.
韩梅 《考试周刊》2012,(85):175-176
具有一定的社会化水平是听觉障碍儿童适应社会的必要条件。本文旨在探讨学前听觉障碍儿童在学校教育环境下的社会化发展情况。经调查发现学前听觉障碍儿童在独立生活、交往、参加集体活动和自我管理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步。  相似文献   

4.
智力障碍儿童由于各种原因限制了其人格的发展,而人格发展不健全会直接影响到其学习和生活。托养机构的智障儿童由于成长环境的特殊,以致其人格发展方面更欠缺。但研究表明,智障儿童也能通过后天的适当的环境支持和教育手段达到塑造健全人格的目标。所以,托养机构给智障儿童开展人格教育是重要而且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听觉障碍儿童随班就读作为融合教育的创新形式,丰富了听觉障碍儿童安置于聋校之单一形式。历经口语教学与手语教学纷争的聋校语言教学模式影响了听觉障碍儿童随班就读的教学模式。综观国内外听觉障碍儿童融合教育的语言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听语教学模式、视话教学模式、手语教学模式与综合语言教学模式。本文通过对这些语言教学模式的解析,以期为我国听觉障碍儿童的随班就读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体系。  相似文献   

6.
听觉障碍儿童人格特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艾森克人格问卷(EPQ)为工具,对西安市30名听觉障碍儿童的人格特征进行测定,探讨了影响听觉障碍儿童人格发展的因素,并得出了以下结论:(1)听障男童在内外倾和掩饰性上显著高于正常男童;听障女童在精神质和掩饰性上显著高于正常女童,但在神经质上显著低于正常女童;听障男童在精神质上显著高于听障女童,其他人格维度上性别差异不显著。(2)农村听障儿童的内外倾性显著高于城市听障儿童,其他方面没有显著差异。(3)八年级听障儿童在内外倾和精神质上要显著优于六年级听障儿童,在神经质和掩饰性上二者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龙婉君 《学周刊C版》2014,(11):234-235
智力障碍儿童由于各种原因限制了其人格的发展,而人格发展不健全会直接影响到其学习和生活.托养机构的智障儿童由于成长环境的特殊,以致其人格发展方面更欠缺.但研究表明,智障儿童也能通过后天的适当的环境支持和教育手段达到塑造健全人格的目标.所以,托养机构给智障儿童开展人格教育是重要而且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听觉障碍儿童自我意识研究的主要内容、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两方面,回顾了听觉障碍儿童自我意识研究的状况;并由这些研究得出一些教育启示。  相似文献   

9.
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研究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与《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对223名听觉障碍儿童进行了测试,探讨听觉障碍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听觉障碍学生的心理问题的检出率由高到低分别是恐怖倾向、身体症状、对人焦虑和冲动倾向;性别、障碍程度和城、乡环境因素中,仅性别因素在心理健康方面产生了显著差异;听觉障碍学生自我意识水平发展的高低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焦虑程度呈显著的负相关;自我意识中的焦虑和合群两个因子对心理健康的总焦虑程度有较强的预测效应。  相似文献   

10.
适性教育是建立在近代儿童哲学认知之上的教育,是追求适合儿童生命发展,体现人生价值的教育。适性教育追求学校的教育空间设计,基于儿童视角,尊重儿童天性,关注儿童阶段性发展,真正服务于儿童的成长需要,促使儿童形成走向社会的技能和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南京市流动儿童的学校教育环境、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养育环境及流动儿童的人格特点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流动儿童对学校教育满意度高,显示出南京实施的流动儿童管理措施成效显著;大多数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环境良好,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流动儿童积极正向的人格特征表现得多,消极负性人格特征表现得少,但少数流动儿童的人格问题应引起家庭和学校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李曙光  郑艳 《巢湖学院学报》2006,8(5):156-158,161
社会人格顾名思义就是指经过社会化后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人格特征。主要包括德性形成,性别社会化以及人际关系的发展等几方面。社会结构的高速转型给当代儿童青少年社会性发展带来了挑战和机遇,要求现代儿童青少年必须在这几方面不断调整自己,使自己逐渐形成与现代化相和谐的新型社会性人格特征.。作为教育者要在这几方面不断改进教育方法和要求,探索当代社会新型人格特征的新的塑造模式。  相似文献   

13.
戴维维 《小学生》2013,(11):30-30
合作能力是当今社会所非常需要的,也是现在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儿童时期是形成各项人格的重要时期,是儿童一切人格形成的基础时期,因此在这个期间,老师和家长要格外注重儿童的人格培养。老师要教育儿童学会合作,并注意在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时培养儿童的合作互助能力,帮助儿童更好地成长。  相似文献   

14.
教会合作     
交往与合作是个体社会生活的主要内容,是儿童青少年由只具有动物性的人发展为具有社会性的人的主要手段,它的发展水平依赖儿童青少年社会认知的发展。在儿童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由于家庭、学校的负面影响,儿童青少年常会出现交往障碍,使他们在社会生活、个人生活中遇到困难,并增加社会的病态成份。教育要在尊重、理解儿童青少年的前提下,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使他们的独立人格,使他们走进生活,学会合作。  相似文献   

15.
听觉障碍儿童个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研究以《特殊儿童人格诊断量表》为工具,对上海地区303名听觉障碍儿童个性进行评定,揭示出儿童个性特征的基本状况:听障儿童表现出与普通儿童不同的个性特征,与智力落后儿童相比有显著的个性差异,听障儿童良好个性品质随年龄增长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栏头语基础教育乃教育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特殊教育的对象是特殊儿童。特殊儿童指在身心发展上与普通儿童有较大差异,必须获得特殊帮助才能满足其教育需要的儿童。按特殊儿童的心理特征及教育途径的不同,可把特殊儿童分为超常儿童、视觉障碍儿童、听觉障碍儿童、智力障碍儿童、学习障碍儿童、言语障碍儿童等。残疾儿童的种种特性,都是由其缺陷引起的。如盲童的触觉功能可以变得更敏锐、聋童可以少受外界的噪音干扰,注意力更集中等。在此笔者重点就视障儿童的各方面特点作一分析论述。1.视障儿童的共性特点:1.1由于视障儿童不用或少用…  相似文献   

17.
教育上逐渐有一种趋势,就是将教学方案适应个人的需要与举趣。这种运动的最重要的一个结果,是使教师注意到学生的全部人格,而忽略特殊科目。要了解儿童的需要与兴趣,我们必须研究儿童。儿童的智慧、情绪、社会态度、社会反应,总括起来说,他的全部人格,必须成为密切研究的对象。这个概念在小学已很显著,现在在中等及高等教育方面,也已经定下个人指导方案。中学及大学正在研究学生的个人兴趣与需要,以助进他们在教育上、社交上、及职业上的适应。  相似文献   

18.
脑瘫是脑性瘫痪(cerebralpalsy,CP)的简称,是指从出生前至新生儿期间各种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引起的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与姿势异常为主的综合征,常伴有智力低下、癫痫、语言障碍、听力低下、视觉异常、行为异常等多种症状。本文通过对近十年脑瘫儿童研究成果的分析,从脑瘫儿童的语言障碍、听觉障碍、视觉障碍、运动障碍与姿势异常以及心理障碍五个方面对学龄脑瘫儿童伴随的障碍特征进行详细、具体的分析、归纳和描述,以便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照,并为学龄脑瘫儿童的教育康复课程目标及评估标准的制定提供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9.
友善在幼儿阶段具体表现为尊重与接纳、友爱与 互助、分享与合作等方面,与幼儿亲社会行为的主要类型相符 合,我们把幼儿阶段的友善定义为亲社会行为。幼儿阶段的友 善教育是儿童成长为合格公民所必备的特性,是造就完整健全 人格的基础。因此,在幼儿阶段进行友善教育,不仅是幼儿社 会性发展的需要,更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公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理念告诉我们:教育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