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中国古代文学本学期讲授元明清文学,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最后阶段,元明清文学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总结性,体裁的纷繁,流派的众多,作品的丰富,都超过了以往各个时期。通常认为,元明清文学的突出特点是所谓“俗文学”样式创作的繁盛,小说、戏剧取代正统诗文而成为文学发展的主流。杂剧代表了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元代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最后阶段,元明清文学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总结性,体裁的纷繁,流派的众多,作品的丰富,都超过了以往各个时期。通常认为,元明清文学的突出特点是所谓“俗文学”样式创作的繁盛,小说、戏剧取代正统诗文而成为文学发展的主流。杂剧代表了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元代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最后阶段,元明清文学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总结性,体裁的纷繁,流派的众多,作品的丰富,都超过了以往各个时期。通常认为,元明清文学的突出特点是所谓“俗文学”样式创作的繁盛,小说、戏剧取代正统诗文而成为文学发展的主流。杂剧代表了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元代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文学本学期讲授元明清文学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最后阶段 ,元明清文学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总结性 ,体裁的纷繁 ,流派的众多 ,作品的丰富 ,都超过了以往各个时期。通常认为 ,元明清文学的突出特点是所谓“俗文学”样式创作的繁盛 ,小说、戏剧取代正统诗文而成为文学发展的主流。杂剧代表了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元代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 ,在文学史上取得了和唐诗、宋词并称的崇高地位。南戏的创作也比较兴盛 ,出现了一些影响深远的作品。如果说元代戏剧创作繁荣而小说还显得较为薄弱 ,从元末明初开始 ,特别是明中叶以后 ,小说和…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文学本学期讲授元明清文学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最后阶段 ,元明清文学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总结性 ,体裁的纷繁 ,流派的众多 ,作品的丰富 ,都超过了以往各个时期。通常认为 ,元明清文学的突出特点是所谓“俗文学”样式创作的繁盛 ,小说、戏剧取代正统诗文而成为文学发展的主流。杂剧代表了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元代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 ,在文学史上取得了和唐诗、宋词并称的崇高地位。南戏的创作也比较兴盛 ,出现了一些影响深远的作品。如果说元代戏剧创作繁荣而小说还显得较为薄弱 ,从元末明初开始 ,特别是明中叶以后 ,小说和…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文学本学期讲授元明清文学,使用的仍是1987年制定的教学大纲以及据此编制的文字教材和电视课程,总的教学要求也没有新的变化。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最后阶段,元明清文学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总结性,体裁的纷繁,流派的众多,作品的丰富,都超过了以往各个时期。通常认为,元明清文学的突出特点是所谓“俗文学”样式创作的繁盛,小说、戏剧取代正统诗文而成为文学发展的主流。杂剧代表了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元代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在文学史上取得了和唐诗、宋词并称的崇高地位。南戏的创作也比较兴盛,出现了一些影响深远的作品。如果说元代戏剧创作繁荣而小说还显得较  相似文献   

7.
俗文学的一面旗帜──对关汉卿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俗文学的一面旗帜──对关汉卿的再认识杨有山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进程中,有两个转折时期特别令人瞩目。一是魏晋时期,标志着文学挣脱政治的束缚而走向“自觉”,“诗赋欲丽”,“文以气为主”,①展示了作家的主体意识和文学的审美特性。二是元代,文学经历了由“雅”...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最后阶段,元明清文学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总结性,体裁的纷繁,流派的众多,作品的丰富,都超过了以往各个时期。通常认为,元明清文学的突出特点是所谓“俗文学”样式创作的繁盛,小说、戏剧取代正统诗文而成为文学发展的主流。杂剧代表了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元代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在文学史上取得了和唐诗、宋词并称的崇高的地位。南戏的创作也比较兴盛,出现了一些影响深远的作品。如果说元代戏剧创作繁荣而小说还显得较为薄弱,从元末明开始,特别是明中叶以后,小说和戏剧就都有  相似文献   

9.
严冰 《当代电大》2001,(1):5-7,11
中国古代文学本学期讲授元明清文学,作为中国古代文学 发展的最后阶段,元明清文学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总结性,体裁 的纷繁,流派的众多,作品的丰富,都超过了以往各个时期。通 常认为,元明清文学的突出特点是所谓“俗文学”样式创作的繁 盛,小说、戏剧取代正统诗文而成为文学发展的主流。杂剧代表 了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元代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在文 学史上取得了和唐诗、宋词并称的崇高地位。南戏的创作也比 较兴盛,出现了一些影响深远的作品。如果说元代戏剧创作繁 荣而小说还显得较为薄弱,从元末明初开始,特别是明中叶以 后,小说和戏剧就都有了长足发展,无论就其成就或是在文学 史上的地位来看,都是同期的诗文难以比肩的。元明清诗文涌 现出许多比较重要的流派和作家,在不少方面有新的探索和建 树,其中亦不乏名家名作,但总的说来已退居相对比较次要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文学在本学期讲授元明清文学,使用的仍是1987年制定的教学大纲以及据此编制的文字教材和电视课程,总的教学要求也没有新的变化。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最后阶段,元明清文学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总结性,体裁的纷繁,流派的众多,作品的丰富,都超过了以往各个时期。通常认为,元明清文学的突出特点是所谓“俗文学”样式创作的繁盛,小说、戏剧取代正统诗文而成为文学发展的主流。杂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最后阶段,元明清文学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总结性,体裁的纷繁,流派的众多,作品的丰富,都超过了以往各个时期。通常认为,元明清文学的突出特点是所谓“俗文学”样式创作的繁盛,小说、戏剧取代正统诗文而成为文学发展的主流。杂剧代表了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元代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在文学史上取得了和唐诗、宋词并称的崇高的地位。南戏的创作也比较兴盛,出现了一些影响深远的作品。如果说元代戏剧创作繁荣而小说还显得较为薄弱,从元末明初开始,特别是明中叶以后,小说和戏剧就都有了长足发展,无论就其成就或是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来看,都是同期的诗文难以比肩的。元明清诗文涌现出许多比较重要的流派和作家,  相似文献   

12.
谈《西厢记》女性形象与元代俗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俗文学占主流地位,处于封建社会底层的女性更多地进入了元杂剧作家的视野,得到了关注和歌颂。在俗文学占主流地位的大文化背景下,这些女性形象身上表现出了平民化的道德观和审美情趣。本文分析了元杂剧《西厢记》中的女性形象身上表现出的平民化色彩,并从创作主体的平民化、欣赏主体的大众化、审美情趣的世俗化等方面,分析了俗文学产生的社会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文学在本学期讲授元明清文学,使用的仍是1987年制定的教学大纲以及据此编制的文字教材和电视课程。总的教学要求也没有新的变化。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最后阶段,元明清文学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总结性,体裁的纷繁,流派的众多,作品的丰富,都超过了以往各个时期。通常认为,元明清文学的突出特点是所谓“俗文学”样式  相似文献   

14.
结合《元代回族文学家》一书,对回族古代文学的产生时间、范围、评价尺度等问题提出个人看法,同时对元代回族文学的自觉化现象进行分析,指出汉族文学和伊斯兰教教律是影响回族古代文学形成的主要元素,对汉族文学的过继和民族文化心理是回族古代文学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5.
雅与俗观念是中国文学中的重要观念,纵观两千多年的中国文学史,雅文学与俗文学一直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在俗与雅的影响,嬗变和演进的交替中,中国文学的发展态势呈现出主流文体越来越通俗化,文学消费主体越来越大众化,这成为中国文学发展的基本趋向和基本规律之一。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应当对中国文学史有新的视角和新的描述,对当下中国文学有新的认识和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正> 关于文学主体性问题的讨论曾热噪一时,对推动我国当前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的发展可谓功不可没。然而在一些论者的眼中,似乎文学主体性也是西方的专利,与中国无缘。一些论者断言,中国古代文学中根本无主体性可言,因为中国古代文学以“礼”为规范,人物的个性被消灭了,人的主体性被一笔勾销了。对此,有论者已提出批评,指出这是偏见和无知,是民族虚无主义的表现。这也是恰如其分的。 其实,所谓主体性,无非是指文学实践中人的主体地位、人的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等。这些问题在中国古代文学、文论中是早有论述的,只不过没有用今天论者们所用的字眼而已。本文无意对此作深入的考察和分析,只以《文心雕龙》为例,看看人的主体性在我国古代文学中的高场。 (一) “文学是人学”。文学的主体是人,包括作为创作主体的作家,作为对象主体的艺术形象以及作为鉴赏主体的读者。而文学主体性的核心是强调作为实践主体和精神主体的作家在文学实践中的主体地位、主体意识、主导作用。 刘勰的《文心雕龙》作为一部专门研究“为文之用心”的论著,他非常重视并强调了人在文学实践中的主体性问题。 《原道》是作者统领全书,借以阐述文学起源、文学本质的重要部分,就其本质而言,也就是论述人在文  相似文献   

17.
本文立足中国文学发展的总体思路,以比较的方法.论述了元代文学的重大变迁及变迁的原因和意义。从文学主体精神的觉醒,结构上的自由趋向与形式上的再现趋向三个方面,阐释了元代文学的独特风貌,认为元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重大转折,元代文学开辟了中国文学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作为有元一代文学的代表,元曲以其特殊的艺术成就,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既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又是元代文化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9.
元杂剧中多有涉及佛教因素的剧作,其佛教世俗化的倾向是一个不可忽略的现象。在元杂剧中佛教僧众多呈现出世俗化面貌,世俗场景大量侵入佛教圣地,佛教成为满足俗人俗愿的精神寄托,这与元杂剧自身是一种世俗化的俗文学和元代佛教自觉向世俗化转变息息相关。中国古代文学俗化的发展历程与中国佛教的世俗化线路惊奇的一致,说明元杂剧中佛教的世俗化具有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20.
以文学为本位,运用文化地理学的相关知识建立文学研究的背景与框架,《空间与审美——文化地理视域中的中国古代文学》以地理、作家、文本三者的关系为研究枢纽,多层次、多角度展现中国古代文学的地域性特征与民族风貌。其研究拓展文学地理学的格局,创建文学地理学的内在理路,显示了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新局面与新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