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从初中语文教学的创新实践来看,教师对初中语文进行教学创新尝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使学生主动探究语文知识. 一、利用导语激趣的教学模式创新探究 我在教学语文版九年级(上)王维的五言律诗《使至塞上》时,引用古典《红楼梦》里香菱的一段话:“‘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竞再找不出两个字来.”同时结合香菱对该诗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评价,使学生急于探究香菱形容的情境,从而使得通过学生对该诗的探究,强化学生对该诗的认识,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该诗所描摹的意境.  相似文献   

2.
李健 《教育文汇》2004,(1):37-38
在我做语文老师的时候,一位老师曾这样问我:“小伙子,每天这么多语文课,你怎么不喊累呀?”累,不,为什么要感觉累呢?难道语文不能带给学生和老师美的享受吗?问题的关键是你有没有快乐的心情,能不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虽然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得不面对  相似文献   

3.
不久以前,我们读到陈日亮老师的一篇文章《对语文教改若干同题的看法》,其中谈到“重理轻文”的问题,他说:“轻文的众多原因之中,难道不就首先包括着语文教学自身质量不高这一根本原因吗?”我们觉得敢于这样说的语文老师是很有胆识的。最近又听到一桩趣事:陈日亮老师授课的初二年级的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纷纷向校领导反映说:“学生的兴趣都给了语文了,学数理的时间竟比以前少了。”校领导高兴地说:“语文教学在打翻身仗,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语文了,这是值得庆贺的事。”我们听了,受到很大鼓舞和教  相似文献   

4.
“谁有不同意见 ?”当学生回答问题不对时 ,教师这样问。“谁有补充意见 ?”当学生回答问题不够全面时 ,教师这样问。“谁还想再说说 ?”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 ,教师这样问。以上引用的三句教师用语 ,是一位语文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 ,为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问题时所使用的。这虽然是简单的三句话 ,却针对学生的回答作了评价 ,能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问题 ,作用可大啦 !新上岗的老师看了这三句教学用语 ,难道会没有感触吗 ?你们刚走上工作岗位 ,很有必要考虑课堂教学的语言问题。这里 ,借鉴前几届中师毕业…  相似文献   

5.
施群 《文教资料》2005,(4):112-11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单一、被动、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的一大障碍,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突显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那么,什么是研究性学习?它有什么特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去进行研究性学习?下面我想就这几个问题,谈谈我的浅见:一、什么是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  相似文献   

6.
现代微型诗,无雕饰,不发嗲,形微而意蕴不浅。仔细读之,还会发现,不仅意蕴不浅,甚至可以说是浩瀚无涯,滴水深海。如孔孚的两字诗:大漠落日圆寂一首诗,只有寥寥的两个字,可两个字就点明了大漠落日的视觉特点与环境特征:圆和寂寥,并且在视觉上给人造成一种落日缓缓下沉的动感。两个字连在一起合为“圆寂”一词,这是一种悲壮的死亡芽一种灵魂的再生芽一种生命的超越芽还是一种佛学的禅意芽从视觉效果看,书页上大片的空白,上下排列的两个字,诗的本身不就是一幅大漠落日图吗芽这又不能不让读者激活记忆中关于唐诗的文化积淀。两个字囊括人间万象,…  相似文献   

7.
也许有小学语文老师自信地说“:小学课文内容浅显,有些课文,特别是低年级的课文,全文加起来只有百十来个字,我随便一眼扫过去,就能理解得清清楚楚,这难道还不容易把握吗?”也可能有老师这样说:“别看我们知识不及大学教师丰富,文学研究也不及他们深入,但我的教学方法比他们有讲究,我的课堂比他们要精彩。”方智范教授在《谈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的若干问题》中谈到“:在新课程实施中强调转变学生学习方式、重视综合性学习、关注跨学科学习的今天,教师对教学设计多样化,对师生互动,对多媒体运用,对引进其他学科知识,下的工夫往往较多。毋庸置疑,…  相似文献   

8.
研究性学习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以培养今天的学生能适应明天社会的需要为己任。语文学科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语文学科领域和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语文知识技能,培养学习态度、研究意识、实践和创新能力。整个语文学科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像一般语文学科课堂教学活动那样,以施教者的身份存在,而是扮演引导者角色,这样就更能凸现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那么,语文教师又如何“引导”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课题研究形式的研究性学习,其起始点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为问题研究学习的载体——“问题”,它主要来自于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社会活动以及学生原有的生活体验与课文的知识、情感碰撞而产生的困惑。因此,要从  相似文献   

9.
方旭 《四川教育》2004,(5):42-43
最近,课堂上出现了一种现象:当学生提出课前没有料到的问题时,不少老师都采用了“这个问题我们课后解决好吗”的方式。这似乎成了教师抵挡学生突发其问的不败盾牌。扪心自问:假如教师在课堂上有足够的能力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还会采取这种方法吗?这些问题课后都能够得到解决吗?课后我们研究了吗?是否都反馈给学生了?“课后解决”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是我们回避问题的“策略”?假如课后也不解决,教师的承诺或建议又会对学生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学生满怀求知热情提出的问题,难道就这样“处理”掉吗?我们来看两个案例。案例一:教师声情并茂地…  相似文献   

10.
以往的课堂教学大都先安排复习铺垫这一环节,复习内容均为与本节新知识密切相关的旧知识,其作用是为学习新知识架桥铺路,使学生顺利理解新授内容。新课程实施以来,在课堂上很少见到教师在新课中安排“复习铺垫”这一环节,取而代之的是新颖的、吸引人的教学情境。这使我不禁陷入沉思:难道每一节课都需要创设情境吗?复习铺垫还需要吗?1.这样的情境创设有必要吗?在教学“十几减几”中,教师为了引出“13-6”而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师(出示装有十几个球的袋子):你们知道袋子里面装的是什么吗?学生胡乱猜测一通,最后教师不得不老老实实地告诉学生袋子…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隆中对》中有这样两句话:(1)“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对这两个句子,《教师教学用书》是这样翻译的:(1)“诸葛孔明,是卧龙,将军难道不愿意见他吗?”(2)“这大概是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难道将军没有夺取它的意图吗?”这里,显然译者是将“岂”字译作“难道”或“难道不”、“难道没有”了,  相似文献   

12.
即时调整的问题式研究性学习即使是最好的教师,也不可能做到对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都胸中有数,在当今信息时代更是这样。当学生在课堂上突然冒出一个“语惊四座”的问题时,你能敏感地发现其中的智力价值和研究意义吗?或者说,在众多学生提出的问题中,你能发现其中哪一个最具“价值”?在产生或发现这样的问题后,你是否敢于调整原先设计的教学方案,及时地组织研究呢?“问题”可能以幼稚或矛盾的形式出现,但这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研究性学习的机遇。是迸发自学生的最具群体感染力的“火花”。抓住这个“火花”和机遇,及时开展研究性学习就是即时调整的问题式研究性学习。引导或帮助学生“破题”,即点出问题的实质及其价值是关键,“撒得出,收得回”是难点;与发现一样,需要教师扎实的功底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相似文献   

13.
说到语文教学,人们总会想到这“方法”那“模式”。但笔者认为,语文教学的最有效的也是最切合新课标理念的做法是:让学生的思想自由的飞翔。这话听起来似乎有点“空而玄”,也许有人不禁会发出这样的质问:难道我们禁固了学生的思想了吗?但是倘若我们反思一下平时的语文教学,就会发现有些语文教师正有意无意的为学生设置了一道又一道“思想的围墙”。  相似文献   

14.
“明天我们语文考试,我得看看笔记,上次单元测验,有一道题是‘学了《守株待兔》一课,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就因为没有按照笔记上的答案回答,丢了五分。”“你的答案你觉得有道理吗?”“当然,我觉得守株待兔的人太死板,不灵活。难道不对吗?”听了女儿的话,我有些惶惶然。女儿刚上小学三年级,就要为了考试而背标准答案。这样下去,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就会导致语文教学的刻板化,就会使本该最富创造力、想象力和创造精神的孩子变得只求同,不求异,只能唯一,不能质疑。大教育家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  相似文献   

15.
诗是一种含蓄精巧的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情言志。即使是叙事或阐明哲理的诗,也饱含诗情,充满美韵,需要我们透过文字表层的意象,去细细品味和领悟作品所要表达的内涵。王维的一首诗中有这样两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如单就字面解释,无非是大漠上的一缕孤烟是直的,长河后一轮落日是圆的,也没有什么意境可言。可是我们张开想像的翅膀,充分调动自己的形象思维,把这十个字转化为一幅图画,那就绝不是以前那种简单的感受了。闭着眼睛,试想:空阔辽远的大漠上升起一缕孤烟,没有一丝风,所以那烟是直的;在平静的长河上,一轮落日不声不响地悬挂在…  相似文献   

16.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可以用选题、收集资料、运用研究方法这“三步曲”来概括。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全程指导是否到位,是否得法,直接关系到研究性学习的成败。现就语文研究性学习全程指导的若干问题发表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夕阳怀想     
夕阳,是美丽的。自古以来,就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绝妙诗句。但,夕阳,也是落寞的。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呢 ?笔者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研究。1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研究性学习主要围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生活动。研究性学习的关键是要把知识的学习转化为对数学问题的研究。这就要求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 ,结合学生的知能水平 ,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下面是我教学“圆的面积”的教学片断。投影出示 :草地上一头牛用绳子牵住 ,绳子的另一端拴在木桩上 ,牛绕着运动形成一个圆。师 :你看后想知道些什…  相似文献   

19.
《太阳》是一篇科普短文,采用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介绍了太阳的一些知识。那么,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使学生体会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激发其学习兴趣呢?下面这个片段从学生的认知起点出发,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讲出了说明文的情味儿。一、诵读古诗,导入新课师:还记得学过的古诗吗?谁能朗诵一首呢?(学生朗诵)。师:老师也想朗诵几句,诗中都有一个字出现。请听——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相似文献   

20.
传统教法自然在语文教学改革之列 ,但这里面有一个问题 :难道传统教法都是落后、无用的吗 ?都必须“革”掉吗 ?我想中国几千年的语文教育还是有很多成功的教法值得我们继承并发扬的。  一、练字法  练字法自古以来就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 ,以前得到教师的高度重视 ,实际上写字能力是最基本的语文能力之一。而现在的学生已经很少练字或者根本就不练字 ,很多学生书写潦草 ,写字能力退化。当然 ,我们不要求人人都成为书法家 ,但是起码要做到字体端正 ,书写整洁 ,让人看得明白。字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写好的 ,因此要从小学就开始抓好学生练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