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多年来,唐继尧与护国运动问题,因为挺蔡、卫唐两派各呈利己之词,以致研究者也难窥其全貌,而一般人在挺蔡派居于主导之下,几对唐继尧熟视无睹。唐继尧对护国运动的发动,在其反袁和争夺天下的心理作用下,作了揽才、整军等许多准备工作,使云南成为各方反袁力量瞩目的中心,唐也在事实上成为了护国运动的中心人物。  相似文献   

2.
本就云南护国起义前,蔡锷从拥袁以及在京期间同以梁启超为首的进步党、以孙中山、黄兴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和西南地方实力派的联络活动等史实,主要说明蔡锷在云南护国起义发动过程中的历史作用,并以此肯定蔡锷是云南护国起义最主要的发动,应居首功,以别于“纯蔡锷发动说”和“唐继尧发动说”,“云南中下级军官发动说”和“孙中山、黄兴发动说”。  相似文献   

3.
唐继尧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复杂的人物,一方面他拥护袁世凯,镇压革命;另一方面却打起反袁旗号,发起护国运动。史学界对其评价分歧颇多。缘于此,分析不同时期唐继尧的思想主张及政治活动,探讨护国运动前唐继尧思想演变的历程,有助于对其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4.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一直是史学界争论的问题。学术界对唐继尧在护国运动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的评价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如果从中国近代社会的大局着眼,借鉴与传主同时代当事人的评价,并对研究对象取一种“同情之理解”,设身处地地“知人论世”,就应该对唐继尧在护国运动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给予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5.
唐继尧作为中国和云南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通常被视为杰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或者旧军阀,但按照界定历史文化名人的标准,唐继尧不仅当属云南近代文化名人,而且还是云南近代名人中最为杰出的代表。纵观唐继尧的一生,他对云南乃至全国社会的进步和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唐继尧的《会泽笔记》传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爱国救民思想,具有很高的思想教育价值;唐继尧积极宣传和实践民主革命思想,为推动社会进步,巩固中国的民主共和制度建立了不朽功勋;唐继尧主政云南十四年,在整兵经武的同时利民兴滇,为云南社会的进步与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云南护国首义原因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护国运动首先发难于云南的原因进行探析1、有利的地理环境和保存相对完整的反袁力量,是云南护国首义的客观原因;2、广泛的群众革命基础,是云南护国首义不可或缺的重要原因;3、雄厚的军事力量,是云南护国首义的最基本条件;4、孙中山先生的指导和云南反袁力量的积极筹备讨袁,是云南护国首义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蔡锷是辛亥云南起义后云南军都督府的主要领导人,滇军入黔是以蔡锷为首的云南军政府采取的一项重大军事行动.入黔是北伐过程中形势发展所致,应肯定蔡锷派滇军北伐的动机;蔡锷偏听了贵州宪政会耆老会的片面之词后,做出了错误的军事决定,则应予否定.在滇军入黔过程中,蔡锷曾多次电令唐继尧改道入蜀,但野心勃勃的唐继尧却是"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并最终以血腥武力夺取了贵州政权.故唐继尧对此事件须承担主要责任.  相似文献   

8.
对于伟大的护国运动,中外学早有定论。但对护国运动的若干史实,以及主要领导人物唐继尧的评价等问题,至今仍众说不一。从护国诗词韵语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当时社会现实动态和历史精神面貌,还可以了解当事人真实的思想感情,以 印证这段历史之是非,补佐其历史献之不足。  相似文献   

9.
唐继尧作为中国和云南近代史上褒贬不一的风云人物,一生从政从军的同时,还躬行军事教育和文化教育,为云南的近代教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唐继尧对云南近代教育的贡献主要是其政治理想——成为"东大陆主人"的产物,透过他在云南近代教育史上的这些作为,可见其作为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或者旧军阀儒雅知文的另一面。他在教育认识和实践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爱国救民的情怀、开阔的现代视野、远大的抱负和知行合一、勇于实践、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是云南近代民族文化的精华,虽以军事立身,却能以文治省,神威奋勇、文武兼备、功勋卓著应该是唐继尧较为客观的历史形象。  相似文献   

10.
:蔡锷与云南有着难舍难分的特殊情结。他的名字不仅永远镌刻在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丰碑上 ,也永远融铸在云南这片红土高原上  相似文献   

11.
早在辛亥革命时期,黄兴就意识到了联合作战的重要作用,并且把它付诸了实践,使得辛亥革命和护国运动取得了胜利。然而,这一策略思想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革命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这其中有过多次挫折,也有过反复。而这一反复,也是导致二次革命最终失败的原因之一。所要探讨的就是黄兴的这一联合作战策略思想的形成过程及其成败得失。  相似文献   

12.
1912年3月,唐继尧率滇军入黔,推翻了辛亥革命后建立的贵州军政府,滇军入黔开创了民国成立以来,以武力夺取邻省政权的先例,对西南政局有重要影响;其后在1923年唐继虞再次入黔。两次入黔都对贵州政治、经济、社会起了破坏作用,对贵州的近代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明遗民陈忱的《水浒后传》今传两个刻本,即绍裕堂本和蔡元放评改本。通过对上海图书馆藏绍裕堂本和蔡元放评改本进行比勘发现,他们之间最有可能是底本和改本的关系,蔡元放改后的本子在艺术上更加成熟。绍裕堂本稍早于蔡元放本,应该刻于乾隆九年到乾隆三十五年之间,应该是初刻本。此时,蔡元放已经在小说评点界闻名,所以,绍裕堂本的评点盗用了蔡元放的名字。  相似文献   

14.
唐继尧自订的《东大陆主人言志录》是海内外刊行的唯一一部唐继尧诗集,反映了作者从留学日本学习军事到二次回滇各个历史时段的观念、情感和心态。全书以同、家、友为主题,再现唐继尧从游学日本期间的热廊爱国,到辛亥革命前夜雄心犹在、壮志未酬的痛苦、紧张与焦虑,再到理想落空,迷信武力,步人中年的沧桑无奈。诗集还呈现出唐继尧对待夫妻关系的儿女情长,以及与留日好友惺惺相惜的醇厚情感。  相似文献   

15.
辛亥起义后,唐继尧率滇军入黔,颠覆了贵州的革命政权,疯狂镇压革命派和革命群众,实行倒行逆施的反动统治,为贵州军阀统治拉开了序幕,使贵州纳入云南政府控制之中,对近代贵州政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析了蔡元培及其开创的北京大学与陈独秀及其创办的《新青年》的同与异,分析了进入北大的章门弟子同人与“校”和“刊”的同与异,进而分析了以鲁迅为核心的“S会馆”与“校与刊”结合的北大存在着相对恃和抗衡的一面,从而提出了重新认识“五四”新文化、新文学运动发生的两个体现逐步深化的认识框架:一者是“S会馆”与“校”和“刊”的“鼎足而立”,另者是“S会馆”本身即呈“三角张力”。由此可见,从章太炎到鲁迅对“五四”新文化、新文学运动的发生起到了根基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