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许海霞 《考试周刊》2009,(37):70-70
文言文足储存历史和传统文化的金库,文言文学习和我国的文化传承是密不可分的。中学的文言文教学,作为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的起点,是在学生面前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让他们穿越时空.去阅读思考、去汲取吸纳,与古文化对话,使他们在学习中了解我们的文化、思想、历史,为他们以后进一步认识了解并热爱祖国文化打下基础,并对其一生的文化素养的形成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言文的教学有一些基本的原则,一是要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了解我国悠久灿烂的语言文化,认识到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二要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播下喜欢阅读的种子,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为初中学习文言文作好过渡;  相似文献   

3.
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宝库中,文言文是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小学语文课本中,安排了几篇文言文,目的是让小学生初步接触、了解文言文,为初中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基础。那么,怎样让这几篇课文发挥它们的作用,让学生在掌握好这几篇文言文的基础上去感受祖国文化的绚丽多彩  相似文献   

4.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更是我国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在小学阶段开始学习一点文言文,不仅可以更多了解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还可以让学生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语言特点,进一步激发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并为初中文言文学习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一开始教初中文言文时就用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自己,必须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和怎样才能学好文言文。一、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中国有数千年悠久的历史,我们的祖先在这历史长河中创造了无比灿烂的文化,为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些文化遗产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我国五千年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历史文…  相似文献   

6.
古代诗文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学生通过阅读文言文,能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在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起始阶段,教师可借助"任务链",交给学生一把主动"学习文言文"的钥匙,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文言文阅读真正发生。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标准强调,初中阶段的文言文应“继续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学生文化素养”,“重视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初中教材中入选的文言文篇目,大多是传世不衰的名家名篇。对刚接触文言文的初中学生来说,如何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在鉴赏中感受文本的美,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就成了十分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语言文字书籍浩如烟海,其中90%以上都是文言文。为了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传统文化,弘扬和培养其民族精神以及爱我中华、报效中华的爱国心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与自豪感,让学生学习一些文言文提高学生对一些以文言文为载体的民族文化精华的阅读能力、鉴赏能力与写作能力是很值得强调和提倡的事。  相似文献   

9.
文言文是中华古代灿烂文化的载体,文言文学习是我们学习和吸纳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渠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重视文言文教学,提高学生的文言素养,获得基本的文言知识和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是语文学习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就初中文言教学的现状、问题和提高文言文教学的质量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蒋竞泽 《华章》2011,(4):26-27
【知识导学】 文言文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之作。从先秦诸子散文到明清的八股文,沿用了两三千年。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瑰宝,是现代汉语的源头。学习文言文,懂得一些文言知识,具备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不但有助于我们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还能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有明确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应定位在疏通文意,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上,通过文言文的学习接受祖国的文化遗产,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  相似文献   

12.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水平,也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传承。作为语文教学需要思考文言文教学的相关问题,本文从初中文言文教学不可忽视的"语文"的源流思考,对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初中阶段是学生开始大量接触文言文的时期,掌握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方法,能够让学生自由地地阅读传统文化经典,为其系统地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奠定基础。同时,文言文在考试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分值比例,对于学生的语文成绩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探索合理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筑牢文言知识根基,提升探究能力,循序渐进地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4.
初中教材中文言文占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所选的诗文都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学好这些诗文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文学素养至关重要。为了激发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文言文学习方法,让文言文走出孤独,"活"出精彩,我谈谈自己的一些教育教学经验。  相似文献   

15.
王应文 《贵州教育》2009,(13):36-37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文化遗产,是中华儿女应该继承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当代学生宜孜孜以求的文化“聚宝盆”。“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这是《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文言文学习目标的基本要求,因此,文言文教学既是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又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及整体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我们在采用阅读这种最基本、最典型的教学形式时,必须持之以恒抓好“五个强化”。  相似文献   

16.
王振 《教学随笔》2016,(5):57-57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水平,也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传承。作为语文教学需要思考文言文教学的相关问题,本文从初中文言文教学不可忽视的“语文”的源流思考,对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初中课本所选的文言文都是文质兼美、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文言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通过掌握必要的文言文知识达到阅读浅显文言文的目的,而且还应该学习文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领悟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甚至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8.
正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和重要载体,但在初中阶段的课本里,学生接触到的文言文数量有限,再加上内容与学生所处时代相距甚远,有些教师的教学方法古板陈旧,使得不少中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缺乏兴趣,甚至有抵触情绪,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得文言文学习遭遇尴尬,这是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面临的现实问题。要传承和光大优秀的民族文化,就必须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文言文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提高文言文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化历史,而文言文传承着千年的文化遗产,是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小学学习文言文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并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文言文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怎样通过我们的课堂来实现这一教学目的呢? 小学六年级的教材中安排了文言文的教学任务,这一任务充分体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让学生吸收祖国文化的珍贵遗产,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要求.结合这一要求,我在授《两小儿辩日》时,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从初中开始,学生正式学习承载着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文言文,《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要求。事实上,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尤为重要,它可以为学生高中乃至终身学习文言文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纵观当前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以“字字落实,句句清楚”为原则的“串讲法”却处于绝对统治地位。诚然,“串讲法”能做到知识点面面俱到,滴水不漏,但是另一方面也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处于“被学习”的尴尬境地,导致学习兴趣不高,这极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串讲法”一统天下的局面,教学中要根据文章特点选择灵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亲近文本,体味学习文言文的乐趣,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特长,形成健全人格。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主要尝试了以下一些文言文教学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