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考察《论语》与《论语注疏》中的人称代词,发现从上古到中古,人称代词的演进状况大致是:①第一人称中“而”、“予”、“朕”已经消失,“吾”、“我”仍在使用,且“我”占主导地位;②第二人称“而”已经消失,“女”、“尔”一直使用;③第三人称“彼”、“夫”已经消失,“其”、“之”一直作为第三人称代词;④两部书中的“他”均作旁指代词。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从全面考察《世说新语》中的“对”字入手,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谈谈它出现的语法环境及词性;以专书考察与比较研究相结合,探讨“对”从上古到中古的词性演变  相似文献   

3.
《诗经·周颂·时迈》曰:“薄言震之,莫不震叠。”传曰:“震.动。叠.惧”《后汉书·李固传》引作“薄言振之,莫不震叠”,李贤注引韩诗说回:“振,奋也。莫.无也。震,动也。叠,应也”;郑笺日:“薄,犹‘甫’也;甫,始也。”今案其说率皆迂曲牵强,不当诗义。此二句蒙上文“昊天其子之,实右序有周”为言.下启“怀柔百神,及河乔岳”,其义当指昊天“右序”有周,有周遂有天下,而得以巡狩四方也。“震”、“振”同音相通,当训震恐。《尔雅·释诂》曰:“震,惧也。”“叠”当读“慑”。上古慑读照母盍部,叠读定母盍部,限定…  相似文献   

4.
论上古誓辞中的特殊动词"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在古代汉语里有两种用法:一种用于一般场合,作辅助性指示代词;另一种用于上古誓礼。从句法功能来看,处于这种特定场合的“所”,已不再是辅助性代词,而是一个表示发誓的动词,这是“所”在特定场合中的特殊用法。  相似文献   

5.
“自 动词V”结构在上古汉语中较为常见,笔对《春秋左传》中的“自”字作了定量分析,重点探讨当“自”作指示自身的代词时,“自 V”结构的两大类型:一是主谓结构的“自 V”形式,二是动宾结构的“自 V”形式,“自”作宾语时前置。  相似文献   

6.
中国上古神话时代,始于伏羲氏,终于商代晚期。伏羲至少皞为“民神不杂”时期,少雌世衰为“神民杂糅”时期,颛顼“绝地天通”(禁绝蚩尤下凡)后又恢复“民神不杂”时代。商代晚期武乙前后,天帝开始远离人王,到商周之际中国上古神话时代正式结束。  相似文献   

7.
本试图论证上古汉语的“夺 之 名”结构中的“之”不宜等同于“其”,并通过上古汉语的“予(与)”和“夺”在语义上的平行类推作用以及现代语言学对双宾句式的一般理解论述“夺 之 名”结构的双宾性质。  相似文献   

8.
顾炎武是科学古音学的奠基人。顾氏为解释上古的诗用韵中的“四声通押”现象,提出“四声一贯”的理论。“四声一贯”的理论只是顾炎武面对先秦诗歌、韵中他无法解释的“异调相押”这种不规律的现象而提出的一个应急的方法。“四声一贯”的错误理论主要是来源于顾炎武对《诗经》用韵的错误认识上。“四声一贯”与顾炎武对声调的性质的认识有关。对于上古平、上、去、入四声的差别。顾氏认为主要在于音长。  相似文献   

9.
本试图论证上古汉语的“夺 之 名”结构中的“之”不宜等同于“其”,并通过上古汉语的“予(与)”和“夺”在语义上的平行类推作用以及现代语言学对双宾句式的一般理解论述“夺 之 名”结构的双宾性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文字、训诂的角度,通过语言的实例对“贤”和“宠”两个词在古代汉语中的意义进行了探讨,证明了它们的古今差异:“贤”在古代侧重于人的能力方面,而不像现代主要指人的品德;“宠”在古代,尤其是上古(周秦汉)时代,意义是地位高贵,而不是受宠爱。  相似文献   

11.
口误现象类型、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误是英语、汉语等语言里常见的现象,它有多种表现,归纳起来主要有八种类型。分析口误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口误的策略,对于语言教学者及口译实践者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窦婷婷  陈锋 《海外英语》2012,(13):45-46
母语负迁移现象是制约学生写作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该文从词汇,句法,篇章三个层次分析母语负迁移现象,并提出了避免母语对英语写作教学产生负迁移影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语言负迁移是二语习得中的一种常见现象,是影响学习者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从语音、词汇、语法、语用四个方面对二语习得中母语负迁移现象进行探讨并提出了几点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母语思维是二语习得领域关心的问题。从语言学习的本质、母语学习对二语习得的内在联系来看,母语思维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二语习得,因此在ESL课程设计中,应充分发挥母语的正迁移作用,其中涉及到语音、词汇、句法等多种层面。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作为语文教育组成部分的作文教育,必须根据母语教育的特点来思考自己的目的、功能和途径。传统语文观念把人的语文水平等同于其所作道德文章的水平。这种观念是和封建专制主义相联系的。时至今日它仍然是妨碍我们回到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这个基本命题上来思考问题的主要障碍。时下关于作文教育的许多说法和做法,虽然和母语教育的特点相径庭,但却又为人们普遍接受,原因正在于此。  相似文献   

16.
英汉在表达形式、词汇选择、句型结构等方面有很大差异,因此母语迁移中的负迁移对英语翻译的影响极大。学生翻译时大多生搬硬套,有的甚至歪曲语义。大学基础英语教学中有必要在教学活动中围绕教学内容增加翻译理论技巧的讲授及训练。同时要求学生大量诵读英语经典篇章,增强语感,熟悉英语的表达习惯和模式。还要帮助学生深入探究汉英在语言及文化方面的差异,并及时进行对比总结。  相似文献   

17.
母语环境学习外语,母语使用一直存在争议;传统外语教学理论一般限制或禁止母语使用,但现代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者正积极探讨母语的正面作用。语言输出错误与说话人内部心理冲突、注意力分配等多种因素有关,是外语学习和母语学习不熟练阶段的共有特点。母语是跨语言能力形成的基础,是孕育二语、三语等多语语言能力的摇篮。在一定框架指导下使用母语有助于学习者潜在语言认知能力的形成和学术外语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英语的学习方法很多,本文从分析母语的习得过程和方式出发,阐述了英语学习可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即从学习英文儿歌、歌谣入手,在生活中学习扩大词汇量,平时有意识的扩大阅读量。尤其强调了阅读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以及阅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任何学习过程都有负迁移现象。母语的负迁移对英语学习,尤其是英语写作的影响非常明显。本文从词汇、句子和语篇三个层面对大学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具体的写作教学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0.
大学英语课堂中,母语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如何摆正母语和外语的位置,充分利用又合理控制使用母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分层次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母语的使用情况的调查问卷.找出母语与外语学习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外语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