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佐良先生是我国外语界的著名学者,他对英语的研究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尤其对翻译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建树颇多.文章通过对王佐良先生所译的戏剧作品--<雷雨>的译例进行分析,探讨王佐良先生在忠实传递原文内容和文体风格等方面的翻译特色.  相似文献   

2.
培根的OfStudies文笔遒劲,短小精悍,全文警句迭出,对指导我们如何读书治学,有很大借鉴意义。OfStudies译本众多,对于OfStudies多译本进行对比分析的研究也很多,但大部分以语文式点评为主,辅以描述性的译本介绍,兼及从词法、句法、修辞角度对译文做概括性的评价。基于豪斯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从客观标准出发,按照可操作步骤分别对王佐良译本和水天同的译本进行对比评析,得出翻译质量评估结果。  相似文献   

3.
王佐良先生是一位知名度极高的作家及翻译家,对我国的翻译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过去对于王佐良先生的研究很少关注到王佐良先生如何在其翻译中充分发挥其译者主体性。本文将以王佐良译《西风颂》为例,从翻译选材、翻译目的、译者的文化意识等方面探究王佐良先生在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4.
《西风颂》是英国诗人雪莱最为人熟悉的作品,中文译者众,当中数王佐良的译文无论在韵律上还是意象上都翻译得较为出色。对王佐良翻译的《西风颂》进行分析的论文很多,但皆从诗学的角度分析,论文试从阐释翻译理论的角度来解构王佐良翻译《西风颂》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吴丹 《考试周刊》2007,(51):127-129
王佐良的翻译观,即文化意识、"神似"、读者至上,对读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佐良认为译者应当胸怀两种文化,追求译文与原文的整体一致,并以读者为先。本文首先对王佐良的翻译观进行试探性的分析,而后说明他是如何运用其翻译思想来成功翻译《一朵红红的玫瑰》的。他的译文完美地结合了以上三个方面,展示了他高超的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6.
卢淑玲 《海外英语》2012,(11):153-154
王佐良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他的译作《西风颂》为人们所称道,也有很多学者对其进行各方面的研究,但对该译本中译者主体性的研究还较少。该文将以王佐良先生翻译的《西风颂》为例,分析该译本中译者主体性的体现,并指出一些影响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马米娜 《考试周刊》2013,(80):85-86
《论读书》是弗朗西斯·培根于1597年写的一篇文章。文章用词古雅,简洁明快,堪称现代英语论说文的典范之一。王佐良先生的《论读书》中文译本可与培根的原文媲美,既能体现原文的风格。又是白话文的典范。本文从文体学角度分析王佐良先生的《论读书》中文译本,从词汇、句法和修辞方面对译本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8.
阿其拉 《海外英语》2014,(8):134-135
该文针对培根《论读书》的译本现状,对培根《论读书》的王佐良译本的英译技巧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9.
王佐良先生是我国外语界的老前辈,他对英语的研究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尤其对翻译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建树颇多。本文通过对王佐良先生所译的两篇散文《论读书》和《射手》的译例进行分析,展示了王先生在忠实传递原文内容和文体风格是表现出来的精湛技艺和严谨的翻译态度。  相似文献   

10.
Of Studies(《论读书》)是英国著名哲学家、文学家弗朗西斯&#183;培根的传世佳作,其文风典雅明快、语言凝练简洁、修辞生动形象,警句迭出、寓意深刻。从探讨原文作者的语言风格和文体修辞入手,对王佐良先生经典译文中的一些译例进行了鉴赏分析,展示了王佐良先生的译文对原文文体和语言风格的真实再现。  相似文献   

11.
郭沫若翻译思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沫若从小受中西文化浸染,一生著述和译著丰富,对中国的翻译事业有特殊的贡献。郭沫若作为翻译家,就翻译者的素质、译者的动机、诗歌翻译、以及翻译创作论等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的译著和翻译理论都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2.
张翠玲 《海外英语》2011,(11):215-216
金隄先生以治学严谨著称,他一生追求等效翻译,并用其严格要求自己,耗时16年完成意识流巨著《尤利西斯》的翻译。他的翻译思想是和翻译实践紧密相连的,除了对等效翻译所做的探索外,金隄还对翻译学的研究领域、翻译的步骤等做了论述。该文对其翻译思想略作梳理。  相似文献   

13.
霍姆斯的诗歌翻译理论涉及可译性、译者条件和翻泽策略等诸多方面.本文意在以霍氏的五篇相关论文为根据,对其涛歌翻译理论进行较为全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郁达夫不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诗人,也是一位态度严谨、目的明确、方法得当的翻译家。郁达夫的翻译素质可以从他的翻译态度、对译者的要求以及翻译与创作的关系三个方面来阐述。他作为翻译家所具有的职业素质,不仅在当时的时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就现在来说,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解构主义通过对翻译忠实原则的否定以及对译者和译作地位的重新定位,对传统翻译观进行了彻底的颠覆。但解构只是手段,解构的最终目的还是要重新建构新的体系。  相似文献   

16.
译者是翻译活动的中心,是翻译活动中最积极的因素,而传统译论往往忽视这一点。随着翻译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译者主体性研究已逐渐成为当代翻译理论研究中日益关注和考察的问题。著名翻译理论家乔治·斯坦纳的阐释翻译观的核心就是强调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以陈亦南《老人与海》中译本为例,从斯坦纳的阐释分析模式看,其翻译过程从译本的选择、翻译的目的、翻译策略的确定到对作品的阐释以及语言层面上的艺术再创造,都是译者主体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翻译界运用多元系统理论相当广泛,它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林焕平作为一位翻译实践家,他在抗战的特殊时期,开创了自己翻译事业高峰期.本文旨在采用多元系统理论的理论视角,结合抗战时期特殊的社会历史时代背景及当时抗战时期所倡导的意识形态,运用文本分析Journey to a war中两个短篇的方式对林焕平英汉翻译策略做一个深入的探讨,并对林焕平采取此种翻译策略的社会和文化根源进行一个梳理.  相似文献   

18.
叶园 《鸡西大学学报》2010,10(4):88-88,91
鲁迅不仅是革命的文学创作者,成果丰富,同时也是革命的外国文学翻译家,一生译作丰富,其中包括大量弱小民族的文学作品,并逐步形成其独具特色的翻译策略。后殖民翻译理论关注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和不平等对话,因此,拟选取后殖民翻译理论的视角,解读鲁迅先生的翻译思想和翻译活动,剖析两者的关联,从而更深刻地了解鲁迅的翻译观。  相似文献   

19.
石兰 《海外英语》2012,(18):168-170
喜剧类影片字幕翻译常面临归化与异化之争,直译与意译之争,尤其是近年来的网络热词争议,应从一个新视角对其翻译策略进行研究。接受美学认为,字幕翻译应以观众的审美为核心,译者应充分实现与源文作者及观众的视域融合,发挥译者主体性。目的论不仅强调目的性,还主张连贯性与忠实性,即应注意译文语境和译者主体性应有"度"。二者结合研究可得出喜剧字幕翻译应遵循简洁、连贯性与期待视域并重以及译者主体性与忠实性结合的策略。并以引起译界讨论热潮的喜剧《黑衣人3》的字幕翻译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20.
季羡林不仅是学贯中西的东方学家,同时也是成就卓越的翻译家,但目前他的翻译思想尚未得到充分重视。本文探究了季羡林的翻译实践活动,总结了季羡林翻译观的五个主要方面。最后指出.季羡林的翻译观继承和发展了中国的传统译论,我们应该进一步深入研究他的翻译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