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以人为本的过程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以人为本”的基础,“以人为本”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目的,以人为本的实质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为本,核心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在知识经济时代尤其要以人的能力为本。  相似文献   

2.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教育理念,落脚到具体办学实践上,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即“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对于高职教育来说,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确立和实现高职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造就高素质的劳动者、技术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3.
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的发展观经历了这样一个变化过程: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的发展。纵观我国近几十年来的发展,大致也是如此,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和谐社会的建设”,我国的经济社会取得了显著发展。科学发展观正是站在时代高度提出的,其内涵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当人类社会进入到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发展阶段时,就迫使我们要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关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也是我国教育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是适应新世纪新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而提出的,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五个统筹“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党的执政理念的一次飞跃。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质上是依靠人民群众与为了人民群众的有机统一。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保证人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的主体能动性。本文通过对传统“实体化”的社会观、马克思“以人为中心”的社会观和我国“以人为本”的社会观中人的主体地位的分析,论证了只有坚持“以人为本”,通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才能真正确立人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观随着时代条件的变化和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发生过两次历史性转变:第一次是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发展观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观,谋求人民富裕和国家富强;第二次是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转变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共产党发展观的转变坚持了社会主义方向,体现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在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强调以人为本是其本质和核心,这无论从其理论内涵还是实践经验来说,都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本文从"以人为本"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在科学发展观的视野下如何坚持"以人为本",是对唯物史观中以人为本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在改革开放的历程中,始终不渝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主旨,从而使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功,同时也付出了过高的代价。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发展全局。我们用科学发展观思想对以往经济建设进行反思,且对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从本质上说是认识和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矛盾问题,《论十大关系》就是阐述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十大矛盾。经济建设和政权建设问题是《论十大关系》中蕴含科学发展观思想的两条主线;“以苏联为鉴”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蕴含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内核;处理好“综合平衡”、“统筹兼顾”的发展关系蕴含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雏形。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五个统筹”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核心理念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其中,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基础。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而践行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相互关系,二是深刻理解从传统发展观转向"包容性增长"的重要性,三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向更加注重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自从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以来,"以人为本"成为学术界的热门话题。目前学术界对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思想的研究主要涉及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思想的缘由、科学内涵、实现路径和意义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思想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标志着我党在“人”这个问题上已经有了更为明确、更为清晰、更为合理的认识。“以人为本”思想与传统的“民本观”和西方近代人本主义都有所不同,在科学发展观的背景下理解“以人为本”思想,要把握人既是发展的手段,也是发展的目的,才能更准确地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才能彰显我党“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4.
作为我们党所必须始终坚持的根本的政治路线——群众路线的具体表述与表现形式不是也不能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推进而丰富与发展的。究其实质,改革开放后我们党提出的以人为本理念,就是契合历史使命、贴近时代主题的群众路线。鉴于人民群众生存所需物质生活资料得以基本保障的现实,以人为本将群众路线的主体从人民群众拓展至全人类,并将终极价值目标指向人的全面发展;出于对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不科学发展观的矫正,以人为本将为了人民群众的方式指认为科学发展;为了切实地推进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倡导践行人民共享理念。正是在推动科学发展的现实实践中,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得以不断推进。由此,以人为本实现了对党的群众路线的丰富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就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其实质就是要实现又快又好地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处理好社会各类矛盾。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必须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遵循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的要求,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科学发展观有着深刻的传统文化渊源,其中,"以人为本"既是对管子思想的直接继承,也批判地继承了传统文化中的"民本主义"思想。"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则批判地继承了"中正之道"和"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要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丰富思想,汲其精华,去其糟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7.
对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进行简要分析,指出新闻本质的回归需要以人为本的精神,在新闻实践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从“中央精神解读”层面提高到“遵循新闻规律”层面。同时探讨了如何在工作实践中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它的科学内涵:发展是第一要义、以人为本是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是基本要求、统筹兼顾是根本方法,从根本上说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集中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价值观,说明了科学发展观是与马克思基本理论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开展文化建设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以新的文化发展观作为指导。具体而言,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理念,以"三贴近"为基本原则,以追求文化创新为发展思路,以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历史使命,以开展高职思想道德教育为重要途径,以加强领导、完善配套措施为保障,由此来开展高职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具体地说,就是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教育人的重要阵地,而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因此关注辅导员职业发展是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面对目前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理清思路、统筹处理,合理配置各种资源,如此,方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