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6 毫秒
1.
一我国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思想的萌芽,可以远溯到西周末年。这时西周奴隶制正面临着危机,统治者的威权正在动摇,反映在意识形态上,就是西周以来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的宗教信仰和神权思想的动摇。这在《诗经》的某些诗篇中就已经有所反映。例如:“荡荡上帝,下民之辟。疾威上帝,其命多辟。天生丞民,其命匪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大雅·荡》)“旱既大甚,蕴隆虫虫,不殄禋祀,自郊徂宫。上下奠瘗,靡神不宗,后稷不克,上帝不临。耗斁下土,宁丁我躬。”(《大雅·云  相似文献   

2.
分析宗教的本质以及《圣经·旧约》中上帝在神话部分和历史传奇部分的作用和意义,揭示“上帝”宗教哲学涵义。从社会学的角度,阐明上帝的本质是民族社会制度、道德律法的神圣体现,并分析其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吕庙军 《邯郸学院学报》2006,16(2):88-90,93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出自<论语·子罕>,历来学者对该句话的解释为见仁见智,莫衷一是.究其主要原因表现在对孔子思想认识的分歧上.另外,还表现在对该句的断读及"与"字的不同含义上.学界对此基本有两种传统观点:一种是子罕言利与命与仁.一种是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这里对以上观点不敢苟同,试提出"子罕言利与命,与仁"新解释,望与学界朋友共同商榷,欢迎批评与指正.  相似文献   

4.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他开创的儒家思想对传统中国社会的影响,几千年来无人能出其右。一般意义上,我们讲中国传统思想,其主体就指的是儒家思想。或许由于宋明以来的道学家们基于维护封建秩序的特定立场而对孔孟之道的阐释,我们对孔子思想的重新解读,往往局限于其政治伦理及教育等方面,而对其天道鬼神思想总是泛而言之。笔者认为,深入解析孔子的天道鬼神思想,更能深切体会他积极入世的学说的精神。孔子生于春秋时期,其时正值人们普遍对自夏以来的天道思想产生怀疑之际,如《诗》中所云,“疾威上帝,其命多辟,天生蒸民,其命多谌”,“如何吴天…  相似文献   

5.
从语言和文意的角度出发上博简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第三简《邦风》部分当读为:"《邦风》其纳物也,溥觀人俗焉,大斂材焉。其言文,其声善。"《邦风》的主旨是"纳物","溥觀人俗"和"大斂材"分别是"纳物"的两个方面,此句与"命大师陈诗,以观民风;命市纳贾,以观民之所好恶,志淫好辟。"(《礼记·王制》)相合。  相似文献   

6.
傅说作为辅佐武丁中兴的一代名相,为历代史家所传颂.但有学者以今传孔传本<古文尚书·说命>言其思想,或以奴隶论其身份,似非适宜.细考文献,说今传<古文尚书·说命>是伪作而非真书,傅说是隐士而非奴隶,可能更与事实相近.  相似文献   

7.
人类首次进行"人体导电"实验的,是美洲一位叫做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印刷工人.1752年,他在菲列得尔尝试"风筝捉雷",用风筝(亦名"电鸢")从空中引来"上帝之火",并且使莱顿瓶充电.  相似文献   

8.
穆旦是九叶诗派里最有成就、最具风格特色的诗人之一.穆旦的诗作里常常出现"上帝"、"神"、"主人"、"主"等意象,其实这些都是"上帝"不同身份的代名词."上帝"曾是救世主,是人们心中的一个信仰,一份前行的勇气,一股克服不辛的力量.穆旦诗歌里的"上帝"意象是诗人"人身以外"的一个支点与一份安慰.当诗人看到现实里的人们生活在困苦、绝望中,芸芸众生在困苦中挣扎,诗人试图用这些意象来消解现实的困惑与艰难.但是,诗人穆旦发现,曾经至善万能的上帝,再也不堪承受当下的生命之重了,诗人对此感到无比的惋惜与悲哀.  相似文献   

9.
没有顾客就没有市场,没有员工就不会有企业.顾客是企业"外部上帝",也是"第一上帝",员工是企业"内部上帝",也是"第二上帝".与"两个上帝"的理念相适应,我国企业应创新"一切为了顾客,一切依靠顾客"的经营战略和"一切为了员工,一切依靠员工"的管理战略.  相似文献   

10.
曾听一位智者讲过一则寓言故事:很久以前,上帝看海水太冷清,决定造鱼来增添活力.同时,为了解决平衡和海水的压力等问题,他给每条鱼的身体里安上一个膘.但是,调皮的鲨鱼一下子游走不知去向了,上帝有些惋惜:让可怜的家伙自生自灭吧!若干年后,上帝想查看鱼苗的生存状况,便召集所有的鱼类前来.上帝问:"你们谁是当初的鲨鱼?"这时,一条大鱼游了过来,说:"我就是鲨鱼!"上帝很吃惊,问:"你没有膘,为何能活下来,还这么凶猛强大?"鲨鱼说:"因为没有膘,所以必须不停地游动来保持身体的平衡和减轻压力,正因为我别无选择,在最艰苦的环境中求生,因此磨练得最为强大!"  相似文献   

11.
艾丽丝·默多克的小说经常以一种"受困"模式呈现,类型化的人物形象地演绎了人的道德困境.其中"外来者"形象往往有着"上帝"般的能力,能突然改变人的命运,引起人们道德意识的转变.通过细读<绿衣骑士>这部小说来揭示"外来者"形象在默多克小说创作中的主题功能,为全面把握默多克的创作意图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笛卡尔哲学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他确立的主体性原则高扬人性,使人从中世纪的神学枷锁中解放出来.以往学界对笛卡尔哲学的研究只是从他的怀疑方法以及"我思,故我在"这一命题中探讨其认识论及方法论的意义.而对笛卡尔哲学中关于"上帝"的思想没有给予充分关注.实际上,"上帝"在笛卡尔哲学中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他联系了"心灵"和"物体",并且是使人能够在思维--存在的框架下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桥梁和保证.笛卡尔对"上帝"的处理方式直接改变了中世纪神学中上帝的地位,开启了近代理性主义哲学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耿村故事展现了民众伦理意识中"命"、"福"观念的表现形态及其内在矛盾,"命"、"福"观念为人们提供面对挫败的心理适应工具.但它把挫败原因归结为他人、天意和自己不可控制的外在力量和因素.因此总是引向辨白推脱而非悔过自责,阻绝了道德反思与追求的进路.片面的"崇福"培养了一种重占有的生存态度和社会性格的非生产性接受取向,而命运观则是道德虚无主义的前奏."福"、"命"相联的思想还使现世的伦理规范面临被相对化的危险.  相似文献   

14.
谁的暑假?     
《圣经》开篇"创世纪"中,上帝开鸿蒙、辟天地,创造了世间的万事万物用了六天,第七天休息了一天,并将这一天定为"圣日"。因此,在基督教传统中,星期天要礼拜上帝,这一天工作甚至  相似文献   

15.
《诗·大雅·灵台》云:“于乐辟廱”。又《文王有声》云:“镐京辟廱”。这是“辟廱”(廱同雍,以下作雍)一词在古籍上最早的出现。“辟雍”词义如何?是什么性质的机构?众论不一,自来成为问题。《毛传》:“水旋丘如壁,曰辟雍,以节观者。”意谓:“辟”与“壁”通。壁体圆而内有孔,此水亦呈圆形,内有陆地高出水面如丘,上有建筑物。水绕丘,在行礼或游乐时,限制观众,今其在外观看。这主要是从形状上解释辟雍,历代解经家无异议。和辟雍相提并论的有所谓“泮宫”。《诗·鲁  相似文献   

16.
错误的传说     
当黑洞吞噬一切时厚厚的灰尘覆盖了混沌不安的世界你,渐渐地醒来据说,你是上帝委命的救世主  相似文献   

17.
宁越欲干齐桓公②,困穷无以自达,于是为商旅将任车③,以商于齐④,暮宿于郭门之外.桓公郊迎客,夜开门,辟任车⑤,爝火甚盛⑥,从者甚众.宁越饭牛车下⑦,望见桓公而悲,击牛角而疾商歌⑧.桓公闻之,抚其仆之手日:“异哉!歌者非常人也!”命后车载之⑨.桓公及至⑩,从者以请.  相似文献   

18.
“穆旦现象”是指穆旦其人其诗中的不寻常现象。本文认为频繁出现“上席”一词,也是穆旦诗歌的突出特征之一,也是穆旦的不寻常之一。认为“上帝”在穆旦诗歌中代表了一种超越精神,它对穆旦诗歌的意义在于:首先,“上帝”是穆旦的一面反映现实的镜子;其次,“上帝”是穆旦的一根支撑精神的手杖;第三,“上帝”是穆旦的一件深化诗歌内容的洋服。穆旦诗歌中创造的“上帝”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9.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万物皆有他的长处和短处.(2)上帝创造了万物,并不只(3)赋予长处(4),还要添加一点佐料--短处(5),使万物有其长也有其短.  相似文献   

20.
李洪梅 《华章》2007,(3):119-120
作为"上帝的选民",犹太民族有着无比的优越意识;生活赋予的苦难又令他们困惑痛苦."上帝的选民"与"受难者"之间的悖论品性使犹太民族不断地探求本源,反思自我,进而回归本我,恪守本我.当代美国犹太文学见证了这种悖论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