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教育数字化转型旨在通过数字技术实现教育教学流程再造和提质增效。一方面,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作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技术引擎,驱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持续深入。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的“黑箱”本质引起了人机信任危机,存在违背教育中的公平、责任、透明、伦理等基本约束的风险,阻碍了教育数字化转型。本研究梳理了人工智能助力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所引发和加剧的四大治理难题,剖析了可信教育人工智能的理论研究和发展现状,提出了可信教育人工智能的基本框架,总结了可信教育人工智能为教育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机遇,提出了可信教育人工智能促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发展建议。研究建议出台可信教育人工智能的相关标准和法规,将技术可信度纳入教育数字化建设评价体系中,深入推进教育数据治理,提升教育从业者的数字素养。  相似文献   

2.
<正>2021年8月,教育部批复同意上海成为教育数字化转型试点区。浦东作为上海市的教育大区,也是上海市首个区域教育综合改革创新示范区,如何以教育数字化转型推动本区向教育强区发展?本文尝试回答关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价值(what+why)、实践做法(how)和突破壁障(how good)的问题。内涵: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什么?(一)行为闭环:物理世界-数字世界-物理世界数字化转型,是将复杂多变的物理世界信息转变为数字格式,即同步生成一个映射物理世界的数字孪生世界,借助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处理数据,实时分析,给出由数据支持的决策,进而实施同步反馈数据检测并影响实践者随时调整行为的精准执行,形成一个“物理世界-数字孪生世界-运算-决策-实施-检测-调整行为-改造物理世界”的行为闭环过程。  相似文献   

3.
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教育不仅是国际合作的重要领域,也是促进国际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引领和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各国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合作点。2022年12月5日至6日,由我国教育部、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主办的“2022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会议”以线上方式召开。大会以“引导人工智能赋能教师引领教学智能升级”为主题,共设4个全体会议和6个平行会议,来自全球50余个国家的部长级官员、专家学者和技术代表参与了此次会议。各国通过“共享人工智能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经验,共商人工智能教育”的国际合作范式,旨在促进具有全纳性与韧性的未来教育的共建。大会的举办充分体现了党的“二十大”对教育、科技、人才的统一部署,彰显了中国引领世界共促人工智能教育的未来能力和担当,对我国下一阶段教育数字化改革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数字化转型是乡村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人工智能对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国外人工智能技术在乡村教育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人工智能助力乡村教师教学、人工智能助力乡村学生学习以及人工智能助力乡村教育管理等方面。国外人工智能在乡村教育中的应用具有资金保障、政府重视以及应用多样化等特点。这为我国人工智能在乡村教育中的应用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教育领域的"三个世界"及其智能虚拟映射进行了认识切割,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个新的智能虚拟世界:代表数字化教育事实和存在的世界一’、代表人工智能教育认识的世界二’、代表人工智能教育思想和知识库的世界三’。文章指出,这三个新的智能虚拟世界是教育领域的"三个世界"在人工智能环境下的智能虚拟映射,扩展了传统教育研究的本体论假设,进而导致认识论的全方位变革。此外,文章还从认识主体、研究对象、研究范式、推理思维、知识表征等五个方面的变化,阐明了教育研究的认识论变革所引发的方法论转变。文章的研究有助于理解智能时代教育的过程与本质,并为教育人工智能系统的设计、开发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观点荟萃     
《上海教育》2024,(8):18-27
<正>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共举办六场平行分论坛,主题分别聚焦“教师数字素养与胜任力提升”“教育数字化与学习型社会建设”“全球数字教育发展趋势与指数评价”“数字变革对基础教育的挑战与机遇”“教育治理数字化与数字教育治理”“人工智能与数字伦理”。来自全球多个国家的政府机构、高校以及国际组织的中外教育专家共同研究探讨了教育数字化转型趋势下的前沿问题与最新进展。本刊整理部分与会嘉宾的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对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国内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在政策引领与新技术加持的双重驱动下曲折发展。通过文献计量法,总结出我国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研究的五个主题:人工智能教育发展体系研究,人工智能辅助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政策演变研究,人工智能个性化学习实证研究,智能核心素养培养研究。当前,人工智能教育应用面临着赋能人才培养、教育发展与教学改革的机遇,同时面临伦理道德风险、教育人文缺失、数据安全隐患、理论供给不足等挑战。在此基础上,本文归纳了未来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研究的四个方向与主题:一是重申人文主义教育方法,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二是大力推进智能技术和相关学习理论的研究,攻克未来教育可能面临的难题;三是积极促进智能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全方位重塑教育过程;四是确立人工智能教育应用集体公约,为人工智能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8.
<正>由俄罗斯高等经济大学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合作举办的第二届中俄教育研究会议日前在俄罗斯莫斯科召开。此次会议聚焦"教育的数字化转型与人工智能"主题,围绕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挑战与前景、教育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数字化转型对学校形态带来的挑战、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育实践的变革、数字化转型和优质公平教育、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法律政策和伦理工具以及数字化转型中的学习模式等问题展开研讨。会议发布了中俄联合报告《教育的数字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研究理论层面存在顶层设计缺乏、监管框架缺位、政策框架缺失等问题,实践层面缺少相对科学完善的应用指南、监管认证工具、创新实施方法和行动措施,严重削弱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全方位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能力,制约着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教育和研究融合创新发展的进程。文章采用文本分析和内容分析法,介绍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和研究应用指南》的发布背景和研究目的,从人本主义批判视角探究生成式人工智能引发的争议和伦理风险,构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和研究应用的政策框架,提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和研究创新应用的促进方法和未来关注议题。文章最后结合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和研究政策规划制定进行了思考,以期为我国加速推进教育数字化,推进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教育和研究深度融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正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对教育产生深度影响,而现阶段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给教育带来新的道德伦理问题。该文首先从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引发更加复杂的道德伦理问题和人工智能道德伦理是人类道德伦理价值体系新组成两方面给出人工智能延展人类道德伦理范围。再从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伦理风险、教育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现状、教育人工智能伦理需解决问题等三个层面阐述了教育人工智能应用伦理风险与治理。再次从核心素养培养、规范应用监管、道德伦理框架、技术规范研制等四个维度给出人工智能向善发展的建设路线。最后,给出五条发展建议:加强顶层设计,系统规划总体框架;重视育人为本,创新发展人工智能课程;遵循治理原则,促进技术向善赋能;明确价值准则,助力人机相融共进;加快标准制定,规范教育人工智能实践。以期推动人工智能向善发展,赋能、赋智教育,促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构筑智能时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1.
人工智能是当前世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梳理了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历程,分析人工智能将成为未来最具影响力的科技革命;同时,剖析了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人工智能相关关键技术的曲线以及对机器人教育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正>“高等教育数字化不是一般的策略问题,而是影响甚至决定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问题,是实现高等教育学习革命、质量革命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2023年12月15日,教育部副部长吴岩在意大利米兰举行的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大会上做主旨报告时表示,高等教育数字化要“开辟新赛道,寻求新突破”。吴岩指出,纵观教育发展史可以发现,技术与教育相生相长,每一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都给教育带来跨越式发展。当前,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横空出世,为创新路径、重塑形态、推动发展提供新的重大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教育何为、教育应该往何处去”成为世界各国共同思考的命题。  相似文献   

13.
《上海教育》2024,(7):6-7
<正>“数智”潮涌,教育逐浪从ChatGPT到Sora,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正在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数字化、智能化与教育的持续融合,也对教育的时空概念及教学模式、管理方式产生着重塑性的深远影响。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推进教育数字化”作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更强调,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14.
在加速变革时代,超越劳动力市场供需失衡、教育质量等具象因素,从宏观且动态的角度探讨新技术驱动工作世界变化与高校毕业生就业之间的关系很有必要。在数字化、人工智能技术加速催生“人工智能中的工作世界”以及“工作世界中的‘工作-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受到“人才扶梯”失灵、人力资本贬值因素的严重影响。为在工作世界变革中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应重释“教育为人生”的改革真谛,并顺应以“变化思维”适应动态就业、以“乘法思维”跨界就业、以“双向通道”适度工作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赵玉成 《上海教育》2023,(30):14-17
<正>2023年初,一个名为ChatGPT4.0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彻底引爆了各行各业对人工智能的想象。伴随着近年来教育系统不断深入的数字化转型,在最早应用智能技术的教育领域,人工智能早已经成为了行业变革的内生力量,引领和支撑着教育未来的发展。那么,当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已经从将来时变为进行时,我们又该如何应对人工智能交融时代的育人之变?  相似文献   

16.
多学科的交叉会聚是新一轮人工智能发展浪潮的显著特点,将提升人工智能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促进人工智能创新性研究取得重大原创成果。未来的智能将进一步增强,人、物理世界的二元空间将转变为人、物理世界、智能机器、虚拟信息世界的四元空间,推动人工智能更具智慧特征、普惠价值和颠覆意义。人工智能的重点方向将是引领交叉会聚趋势,进一步优化学科生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进一步开展前沿研究;打通创新发展链条,进一步推动应用转化。  相似文献   

17.
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飞速发展,并在教育等社会领域引发多重争议。本文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试图从六个方面深度剖析ChatGPT及其他生成性人工智能对于学校教育的意义与价值,特别是其在助推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现实潜力,并尝试回应了人工智能时代“学生学习什么”以及“教师怎么教”这两个重大而又紧迫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8.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是数字技术发展的时代必然,以Chat 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具有重塑教育体系和教育生态的力量,并由此掀起了教育数字化发展浪潮。人工智能技术嵌入数字教育对教师的存在价值和角色定位提出了新的要求。重塑新型教师角色的关键在于形成智能技术与教师之间优势融合和有效互动的运转机制。人工智能是数字技术发展的高阶形式,教师需要提升角色素养并促进角色创新,发挥智能技术融入数字教育的积极作用,以应对数字化教育对教师角色的新期待和新要求。  相似文献   

19.
2017年3月,加拿大发布了《泛加拿大人工智能战略》(Pan-Canadia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trategy),这项战略对世界人工智能的发展起到了向导作用。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等新理论新技术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共同驱动下,当前人工智能快速发展,推动着经济社会各领域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加速跃升[1]。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对于教育领域也有着重要意义,促使教育根据人工智能的适应性进行内部协调和变革。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数字教育成为愈加热门的全球话题,各国推进数字教育的行动更加有力,世界教育数字转型的探索更加活跃。在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来自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齐聚上海,聚焦“应用、共享与创新”这一主题共商共享数字教育的联动发展。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给教育带来什么样的全新挑战和机遇?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需要怎样的教师?大会间隙,本刊记者采访了几位中外与会嘉宾,他们就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全球新进展、中国新探索、师生数字胜任力等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