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强老城区社区体育场地和设施的建设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森 《毕节学院学报》2008,26(2):123-125
近年来,社区体育在各个城市都得到快速发展,一些新建的居民小区修建了一定的体育场地和设施,为小区居民提供了较好的健身条件。但在城市的老城区,存在空地少、房屋建筑多、街道狭窄、体育场地和体育设施少的现状,影响了老城区居民的健身活动,老城区成了城市开展社区体育活动的瓶颈。通过对城市老城区存在的这些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建设老城区社区体育场地与设施设想的一点建议,为老城区社区体育场地和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社区教育已成为我国社区治理的重要方式,社区教育的持续发展有赖于居民的积极主动参与.为了解居民参与社区教育的动因,以认同理论为研究视角,对广州11个市辖区居民展开调研,发现居民的社区教育参与呈现显著的类型分化,通过社区教育确认并强化的情感认同和个人价值认同是居民参与的主要动因.居民在参与社区教育的过程中通过方言和传统活动强化了社区归属感和文化自豪感,获得了基于情感的认同;又通过获得"面子"和权威认可,强化了对个人价值的认同.为促进社区教育健康发展,社区应创设多样化的教育活动,满足不同居民的实际需求;强化非户籍居民归属感和自豪感,促进文化融合;强调社区教育专业性,培养社区教育的专业权威代表,促进居民个人价值实现.  相似文献   

3.
社区作为城镇化进程中相对独立的"微观社会",是民族关系治理的"细胞单位"。总结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多民族社区和谐民族关系的理论实践,将为社会治理模式探索提供有益借鉴。伊宁市A社区,通过社区文化教育、社区互助救济、社区就业保障,摸索出实现少数民族居民"社会身份认同""情感认同""政治制度认同"的具体做法,成为城市多民族社区民族关系和谐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4.
农转非社区作为城市化的产物,在社区治理方面呈现出社区居民参与意识不强、参与性公共平台缺乏、社区治理体系混乱的状况。生活场域的变化造成了农村居民的认同困境和归属缺失,导致了农转非社区的参与性治理缺陷。农转非社区的参与式治理应从政府、社会和居民三个层面推进,其中居民意识的形成是参与式治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在地方政府的强势推动下,城郊农村在城市化进程中被城市改造、吞并,农村社区摇身一变成为向城市社区发展的过渡型社区。然而政府主导下,过渡型社区存在着多方面的治理困境,以河南省许昌市的过渡型社区DX社区为例,社区存在着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薄弱、自为意识匮乏,社区主体的综合素质低下、治理能力欠缺,社区人员的居住人口复杂、文化认同低下和社区治理的规章控制失效、乡村精英凸显等现象。究其原因,是过渡型社区的社区居民观念的"文化堕距"、社区居民素质的能力低下、社区文化价值的认同障碍和社区治理模式的滞后脱节等,而通过过渡型社区的社区主体、政府和社区组织等三方在增强意识、培养素质,加强建设、提高管理和完善服务、铸造认同等措施可以实现这种社区治理困境的消解,助于完成现代城市社区的过渡。  相似文献   

6.
居民参与不足是当前社区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因为居民是社区治理的主体力量,居民的广泛参与是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的关键一环。当前研究要么从宏观层面探索居民参与的行政运作因素,要么从微观层面分析影响居民参与的个体因素,没有将宏观角度和微观角度结合起来考察居民参与动因问题。从可行能力视角出发,选择参与机会和自主权两个核心变量,通过对参与事务、参与项目、参与团队和参与制度进行分析,针对居民“弱参与”难题尝试提出居民参与的“常青树”路径,促使社区居民真正成为社区治理的参与者。  相似文献   

7.
新型农村社区居民在社区参与上主要存在参与内容具有明显选择偏好、参与行为具有区隔性以及参与意愿与实际参与行为不符等问题。通过建构利益驱动机制、认同驱动机制和制度驱动机制,帮助居民拓宽获取社会资本的渠道,增强居民社区认同感,搭建社区参与的制度平台,有助于增强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改善社区居民参与状况。  相似文献   

8.
社区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针对当前我国社区治理行政化和居民参与不足的困境,武汉市武昌区社区教育学院依据梁漱溟乡村建设及现代治理理论,运用行动研究的方法,探索出以社区学校为平台,以班长议事会为载体,推进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的行动逻辑与制度程序。即突破既有社区治理理念,回归社区教育本质;创设"班长议事会",协商议事解决难题;通过教育赋权,加强居民参与能力培训;孵化草根社会组织,推动决议落实;建立时间银行,实现对志愿行动的长效激励。社区教育内容、过程、形式与社区治理的关键要素紧密融合、环环相扣,对于提升居民参与意识、强化居民行动能力、扩展资源链接网络、重塑社区治理结构、建立"社区共同体"具有显著成效,构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9.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8,(1):124-130
随着20世纪90年代社区建设的正式提出,社区居民参与越来越受到重视,推动居民参与社区事务已经成为社区发展的根本动力。社区居民的参与行为与参与动机、参与态度、知觉行为控制、主观规范有着密切关系,其中,大多数参与者会在社区同质性的情感纽带下,努力满足自身的利益需求,从而达到情感、收益两不误的双赢状态。因此,在促进居民的社区参与方面,既需要推进社会治理观念、增强政府服务意识,又应培养社区精英意识、增强社区认同、完善社区居民利益需求机制。  相似文献   

10.
通过阐述南宁市"三社联动"社区治理的探索和实践,分析"三社联动"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创新南宁市"三社联动"社区治理的主要路径,即:健全完善联动机制,不断优化联动环境,培育和发展社区类社会组织,扩大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发展专业化社工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1.
从文化建设到社区认同:村改居社区的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农业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变的过程中,一些村庄被改建或拆建成社区,农民通过集中居住成为了居民或市民。在这种新社区中,因生存空间转换、生计模式改变、规则意识重建以及治理资源缺失等因素的困扰,使社区治理面临困境。其中人的文化理念的适应性成为了一个突出问题,如何通过以新居民为主体的精神文化生活来重建其人生价值和生活意义以形成新的身份认知和社会认同,成为社区有效治理的现实挑战。成都市龙华社区的新市民教育工程便是为了应对这一治理困境进行的探索,本文探讨了这一工程的绩效、运作机制和限度,并对其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区职能从行政管理向提供社会服务转变,村改居社区的建设和发展问题伴随着城市社区治理研究凸显出来。文章透过赋权理论的应用及实践,针对社会工作介入S市村改居社区居民身份认同、城市适应、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管理机制和途径的建立等问题的研究进行探讨和反思,以期为当下村改居社区的治理模式提出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社区治理的过程中发挥居民的参与积极性,将其吸收到社区治理活动中来,建立起居民与居委会之间的良性互动结构,共同实现社区内部的"善治",就成为社区治理的一大难题.本文从居民与居委会交往互动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社区治理过程中的三点原则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公民参与的缺失是我国当前社区治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本文基于网络公共领域理论,对北京市三环新城社区公民网络参与的运行机制及意义进行了分析。在社区治理过程中,治理各方都有建立一个便捷、有效的沟通平台的需求,这一平台是作为网络公共领域的网络社区,其形成的前提条件是:社区精英的倡导与发起,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认同与回应。在网络公共领域上,社区治理主体能够平等沟通,就社区公共事务的解决,应理性协商,达成共识,进而催化了社区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在城镇化的背景下,针对“村改居”社区在整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认同性整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调查研究作出研究设计,论证假设,发现“村改居”社区认同性整合在利益整合体制和居民参与意识等方面的问题,指出认同性整合的关键在于完善社区保障制度和服务功能,增强居民参与及组织活动等。  相似文献   

16.
社区共同体是社区精细化治理中激发居民参与动能、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汇聚多元治理主体共识合力、推动协同共治,促成集体行动实现治理秩序、增进互惠互助不可或缺的载体和平台场域。在社会转型变迁和精细化治理冲击下,社区共同体出现了结构松散、功能衰弱的颓势。精细化治理中社区共同体的重建面临着数字技术鸿沟、行政权力全域渗透、制度规制过密、微治理的零散碎片化等诸多困境。为此,要通过提升情感温度重构社区关系网络、优化制度供给完善社区互惠规制、强化组织引领增进社区信任认同、重建社区文化培育共同体精神来实现社区共同体的重建,为进一步优化精细化治理赋能增效。  相似文献   

17.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社区治理在国家治理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社区治理层面的多元共治主体主要包括政府、社会组织和居民个人。在城市社区治理转型的当前,社区层面多元治理主体主要面临政府主导下的社区行政化倾向严重、缺乏专业性和职业性的社会组织和居民公共精神缺失下的参与意识薄弱等问题。为此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社区体制机制改革;培育社区专业化和职业化服务组织;增强社区居民共同体参与意识等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移民社区同传统社区在形成动力、社区建设模式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这就导致移民社区居民在社区参与中产生了同传统社区居民不同的行动策略和特点。通过对移民社区居民的参与意愿、参与能力、参与内容和参与的制度平台进行考察,可以看到当前移民社区居民社区参与状况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从社区意识、社会资本、社区产生动力以及社区参与的内容和方式四个维度对影响社区居民社区参与状况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改善移民社区居民参与状况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我国社区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就是"自上而下"的推行模式往往得不到社区教育对象的认同。参与式发展理念在社区教育研究中的运用,使我们看到了社区教育构建的起点在于社区居民的参与,而"自下而上"的决策过程对社区教育的规划、组织、实施、监督和社区居民自治意识的培养乃至社区治理的民主化进程都会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20.
社会治理现代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呼唤非政府组织积极参与社区治理。非政府组织在社区治理中所扮演的角色应该是社会治理体制创新与政府职能转变的推动者、社会参与扩大与基层民主发展的促进者、社区文化与伦理教化的培育者、社会资源整合与社区服务拓展的建构者。由于非政府组织在我国发展不久,对其理论研究和实践认识不足,同时社区治理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存在着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关系模糊,社区居民参与治理意识薄弱,非政府组织自身发展不足等问题,导致非政府组织在社区治理中所扮演的角色出现缺失。为发挥非政府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必须厘清非政府组织与政府在社区治理的功能及角色边界,实现两者在社区治理中的良性互动;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培育社区居民参与意识;加强非政府组织自身建设,提高组织运营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