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尤其是身兼教学与管理的班主任老师要用心灵去塑造心灵。因此,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让我们走进学生的心灵,关爱学生成长,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那么,如何才能体现这种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在学生人格塑造方面有着无以伦比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净化了心灵。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呢?  相似文献   

3.
人格,最高的学位。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观“三个能力”维度中,通过平等的教学对话,用教师的人格去塑造学生的人格,心灵,用教师精神去影响学生的思想,让学生走进文本,去感受作家的思想、人格,  相似文献   

4.
一、树立“人格本位”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心灵自我塑造的能力人格本位教育理念认为,道德教育的价值不在于任何外在的结果,而只在于个人心灵的自我塑造,人的心灵世界是一个独立世界,必有自己的精神起点,道德教育作为精神生活的重要形式,必须以心灵陶冶作为教育的起点。“人格本位”教育理念要求我们在教育中,不能仅满足于传授专业知识、技能,而要塑造优秀人格、呼唤心灵、“铸造灵魂”、开  相似文献   

5.
在上学阶段,教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最长,对学生的影响最为深刻。因此,教师应把培养学生、教育学生、塑造学生、发展学生作为原则,以真诚的感情对待学生,精心构建学生美好的精神家园,把每个学生作为有人格、有个性、有希望的人去尊重、爱护,把伤害变成爱,用爱来教育学生。那么,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怎样去做呢?  相似文献   

6.
座右铭:以心灵赢得心灵,用人格塑造人格。 如何贯彻落实新的课程标准、实施教学,我校重点在备课、上课和培养学生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并以此为基础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震撼力量是任何教科书和教育力量所无法替代的。乌申斯基有两句教育名言:“教师的人格就是教师工作中的一切”,“只有从教师的人格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灵魂必须用灵魂来塑造,人格必须用人格来熏陶。当前,传统的教育价值观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教师的威信也面临着挑战,这就要求教师应该修身养性,塑造自身的人格魅力,以科学的人生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感染着学生;以爱生博学的道德风范悄无声息地熏染着学生,感召着学生。那么,如何培养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除了教师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爱生博学外,还应该对学生公平博爱,宽容善待,真诚守信。将心比心,用我们真诚的心去洞察孩子幼小的心灵;以情激情,用我们高尚的人格去感化孩子稚嫩的情感。  相似文献   

8.
素质教育在于看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应贯穿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英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值得探讨、研究。以下是本人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与看法。一、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是教师须自身具备优良素质。本人认为,作为一个外语教师,首先要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众所周知,教师的劳动是用心灵塑造心灵,用人格造就人格。只有道德品质高尚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道德品质高尚的学生。其次,英语教师要有扎实的英语教学基本功,认真研究和分析、处理教材,知道…  相似文献   

9.
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它通过对人的审美能力的挖掘和培养,达到对人的心灵陶冶和人格塑造的目的。一、教师的审美修养是基础首先,要按照美的规律塑造自己,并在自己的教学和日常行为中为学生树立美的榜样。一是要有美好的心灵、高尚的情操、合乎逻辑的语言、  相似文献   

10.
完全中学具有初、高中连贯教育的优势,在知识发现、能力培养和人格塑造上更有连续性。对学生评价,我们着重于学习状态、能力水平和人格成长三个方面,亦即活知识、高能力和重人格,要求整体设计,全程培养。我们研制了全新的和谐教学评价标准,把评价的重心由评价教师怎样教转向学生怎样学,重点评价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状态,以及学生主  相似文献   

11.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美育是以塑造完美人格为最终目标,以艺术和现实美为手段的审美教育,它通过对人的审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达到对人的心灵陶冶和人格塑造,我们作为小学音乐教师是美的种子播种者,是美的花朵培育者,为了种子能发芽并茁壮成长,花朵更加绚丽多彩, 我们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必须加强学生完美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教育必须走进儿童的心灵世界。儿童纯美的心灵在尚未遭到破坏前的卓越表现,应是一切教育和教学的出发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教育实质是对人的培养和塑造,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鲜明个性、完善品格的人。由此可见,如果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发展,去建构新型的课堂,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真正迈向一个崭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3.
张桂爱 《考试周刊》2011,(54):53-53
语文教学在人格塑造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采取理论灌输、耐心疏导、情感感染、榜样示范、实践锻炼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既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从而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塑造健康人格。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健康人格呢?具体途径有三。一、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功能,高举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旗帜,激发学生在完善自我中塑造健康  相似文献   

14.
话语●教育,需要我们用激情去拥抱,用心灵去研究和感悟。●学校的工作应当使全体师生充满归属感、幸福感和成就感。●学校的教师应当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智慧的启迪者、高尚灵魂的塑造者、美好人生的导航者。●学校的教育应当培养学生志向,磨砺学生意志,塑造学生人格,涵养学生德行。  相似文献   

15.
李奉军 《成才之路》2009,(33):41-42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具有培养审美情感、铸造美好心灵和陶冶高尚情操的力量。我们中学语文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净化学生的心灵,就必须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相应的情感因素,构建学生与作者的心灵沟通,激起教师与学生的心灵碰撞,引导学习者之间的心灵交流,运用情感的语言,去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使知识教育、能力教育、情感教育成为一个紧凑的、有机的统一体,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16.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人格的塑造者.教师人格魅力在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健全人格方面有三大特性、四大作用.其三大特性是:基础性、综合性、潜在性.四大作用是:环境营造、榜样示范、期待暗示、心理支持.具体来说,教师的人格对学生心理的影响是一种效果明显,但方式隐含的潜在性的影响.无论是心理环境的营造,还是榜样示范、心理暗示或心理支持,教师的人格是一张隐性的网,它看不见,但又无处不在地影响、制约着学生心理的发展.因此,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们除了运用常规的教育措施和方法外,教师更应把自身的人格作为最基本的方法,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教育学生,促进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温芳 《现代语文》2007,(4):108-108
语文教学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让学生发展个性特长,塑造健康人格。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健康人格呢?我认为具体途径有三个:  相似文献   

18.
正人格教育是以发展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为目的的教育。人格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心灵改造和品格重塑,其核心是引导学生学会做人,目标是培养学生做一个品德高尚、知识渊博、能力全面、心理健康的人。石家庄市第十一中学把人格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特色和突破口,更新教育观念,创新工作方法,稳步推进校风建设,促进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具体做法如下:1.运用心理专业知识塑造学生人格。针对学生的素质现状,我校有目的、  相似文献   

19.
陈芳 《考试周刊》2015,(21):41-42
生活时时处处都离不开语文,没有语文我们可能寸步难行,新时代对语文教师有更为严格的要求,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论述语文教师该如何教学: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开放思想,提高学生的全面能力,发展学生鲜明的个性。  相似文献   

20.
宋丰玲 《考试周刊》2013,(84):179-179
教师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其自身的形象如何,对于与他朝夕相处的学生来讲,影响很大。教师应增强形象意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努力塑造自己的教师形象。对于学生幼小的心灵来说.教师的人格是任何力量都不能代替的。教师的形象塑造还包括塑造精深的学识形象、完美的能力形象和良好的仪表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