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教学内容: 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沉与浮>第3课. 教材分析: "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是学生学习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的一课.本课的主旨是要学生认识到改变水的密度也可以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教材的编排思路是:把一大一小的两个马铃薯放在两杯"水"中看看是沉还是浮.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作出假设,然后通过实验发现马铃薯在一个杯中全浮,在另一个杯中全沉,从而引起学生对沉浮条件的更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沉与浮》第3课。教材分析:“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是学生学习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的一课。本课的主旨是要学生认识到改变水的密度也可以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教材的编排思路是:把一大一小的两个马铃薯放在两杯“水”中看看是沉还是浮。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作出假设,然后通过实验发现马铃薯在一个杯中全浮,在另一个杯中全沉,从而引起学生对沉浮条件的更深入的思考。这些思考也是通过做实验来体现的:实验一是取两个杯中的水放在火上烤,发现一杯水中可能有…  相似文献   

3.
一、对教材的认识 《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两个步骤,首先把一大一小的两个马铃薯分别放入装有盐水和清水的水槽中,结果一个水槽里的马铃薯沉,另一个水槽里的马铃薯浮。怎么解释马铃薯的沉浮?这一步主要是让学生推测马铃薯  相似文献   

4.
我们科学课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沉和浮》中有一个活动是“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在活动中,我们配制了一烧杯浓盐水,马铃薯真的在盐水中浮起来了,证实了我们当初的推测(马铃薯上浮的那个水槽中的液体可能是盐水雪。由于课堂时间比较紧,我们把放有浮在盐水中的马铃薯的烧杯放在一旁,接着进行下一个活动。下课后,我们就离开了实验室。第二天,我们到实验室收拾实验物品时,惊奇地发现原来浮在盐水中的马铃薯竟然全部沉到了水底,这是怎么回事呢芽“马铃薯在盐水中为什么先浮后沉呢芽”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请教教科学课的李老师。李老师听后笑了…  相似文献   

5.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师:这是什么?(师出示马铃薯)生:土豆。师(举起两个马铃薯):这里有一大一小两个马铃薯,把它们放入水中,大家说说马铃薯是沉还是浮?[引导学生从已有生活经验进行猜测,从中获得新的发现]生:两个都会沉。生:两个都会浮。生:大的沉,小的浮。生:大的浮,小的沉。  相似文献   

6.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师:这是什么?(师出示马铃薯)生:土豆。生:洋芋、马铃薯。师(举起两个马铃薯):这里有一大一小两个马铃薯,把它们放入水中,马铃薯是沉还是浮?[引导学生从已有生活经验进行猜测,从中获得新的发现。]生:两个都是沉的。生:两个都是浮的。生:大的沉,小的浮。生:大的浮,小的沉。师:让我们用实验证明一下。(将大的马铃薯放入清水中,小的马铃薯放入盐水中。)师: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生:大的沉,小的浮。师:为什么?生:大的重,小的轻。生:大的大,小的小。师:真是这样吗?(把大的马铃薯放入盐水中,也浮了;小的放入清水中,沉了。)[原先…  相似文献   

7.
近一段时间,不断听说各个地方的老师,都选《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做公开课或研究课,这个课的“上座率”如此之高,引起了我的参与兴趣,说说我对这一课教学的想法,同大  相似文献   

8.
最近,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我执教了一节科学课《使沉在水中的物体浮起来》。运用新课程的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我事先准备了橡皮泥、鸡蛋、塑料尺、马铃薯、易拉罐皮等材料,让学生自己解决“怎样使它们浮在水面上”。选择塑料尺是因为在以前的课上,我发现塑料尺竖着放、侧着放会沉入水中,如果轻轻地平着放则可以浮在水面上。课上,我出示塑料尺,问:“把它放入水中会怎样?”学生争论不休,有的说沉、有的说浮,这都在我的意料之中。我没吭声,拿着塑料尺竖着放入水中,塑料尺沉下去了,接着我让学生自由研究:想办法使沉在水底的塑料尺浮起来。学…  相似文献   

9.
在低年级儿童心目中,观察实验是游戏,是玩。凡是有观察实验的课,学生的学习兴趣都很高。如在教学《浮和沉》一课时,在指导学生认识了什么是浮,什么是沉的基础上提出:我们周围的一些常见的物体,哪些在水中会沉,哪些会浮呢?请同学们通过观察实验后告诉老师。这时同学们跃跃欲试,都想抢“头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认真实验,仔细观察记录,紧接着是浮沉知识的应用:怎样让浮在水面的东西沉下去,  相似文献   

10.
案例一:浮不起来的马铃薯。教学片段一:教师拿出一大一小两个马铃薯,让学生猜测:把这两个马铃薯放到水槽里,会沉还是会浮?学生的猜测有三种情况:大的沉,小的浮;两个都沉;两个都浮。多数学生认为跟马铃薯的大小、轻重有关。师:多数同学认为跟马铃薯的大小、轻重有关,是这样吗?现  相似文献   

11.
我的发现     
星期二下午,又到了科技兴趣小组活动的时间,同学们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王老师拿来了两根红红的萝卜,一根大的,一根小的。王老师问我们萝卜放入水中会怎样,沉还是浮?有的同学说会浮,有的说会沉,还有的说大的沉,小的浮。王老师神秘地一笑:“是不是这样呢?”于是我们动手把胡萝卜放入水中,大的胡萝卜浮起来。小的沉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三年级下册)在教学中不乏精品。下面选取两个教学片断谈点笔者的感受。教学片断一(教师甲):……师:那么,你说说马铃薯的沉浮与什么有关呢?生:盐水比水重,所以马铃薯浮起来了。师:(高兴地)你怎么知道的?生:科技老师告诉我们的。把鸡蛋放在水中是下沉的,把盐放在水里搅拌几下,鸡蛋就慢慢浮起来了。我想,马铃薯在水中也是这样。师:(握着这个同学的手)你真聪明。大家同意他的看法吗?生:(一齐)同意。……教学片断二(教师乙):……师:大家的意思是说马铃薯的沉浮与水有关,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水的问…  相似文献   

13.
张文亮 《教育文汇》2013,(19):42-42
一、少“步调一致” 学生的创造性是无限的,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当我们放手的同时会发现学生是一杯永远喝不完的水,学生的世界是如此五彩缤纷。一位老师在教学《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一课时,课前了解到学生很乐意研究各种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于是教师在准备相关材料的基础上,允许学生带来自己想研究的物体,结果学生们带来了很多富有意义的材料:果冻塑料外壳(形如微型小碗)、较重的盘子、苹果、西红柿和马铃薯等。  相似文献   

14.
鄂教版小学自然第一册第12课《沉和浮》的内容是根据《自然教学大纲》总目标“使学生经历一些典型的认识事物的过程”而编排的。沉和浮是常见的自然现象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地认识与沉和浮有关系的自然事物 ,为学习水的浮力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打下基础。教材的编写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沉什么是浮 ;第二部分是指导学生分清哪些物体放入水中会沉哪些物体会浮 ,让学生想办法改变物体的形状使其在水中的沉浮发生变化 ;第三部分是小船载重的选学内容。教材的编写是以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为基础的 ,小学一年…  相似文献   

15.
对儿童的探究潜能,我一直认为他们太小,只能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探究,尤其是刚刚接触科学课的三年级的小朋友。然而,在一次教学研讨活动中,一节《使沉在水中的物体浮起来》的公开课,让我真切地解读了学生的探究潜能,并改变了固有的观念。以下就是该节课的一个片断:(老师把橡皮泥沉  相似文献   

16.
一、设计思想 本课是对教科版教材《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的改造(由于三年级已全部上过本课,只能在四年级试教,所以本教案针对四年级的学生做了适当的调整)。在知识目标上,由原来的是否研究“为什么会浮”这个问题的模棱两可,转变为明确地研究“怎样使之浮”这一类问题,即在水中加足盐或糖并使其溶解,能使马铃  相似文献   

17.
一、马铃薯是沉还是浮实验技巧一:选择最小个的马铃薯。用大个的马铃薯在水槽中实验时,溶制一水槽食盐水需要食盐约500克,溶解时间也较长。用小于鸡蛋的马铃薯,可在500毫升的烧杯中加入300毫升水,溶解约45克食盐既可,既经济又方便。技巧二:马铃薯要用完整的,不能切开。有的教师嫌马铃薯个太大,把一个马铃薯切成好几块来用,由于其中的淀粉溶解在水中,形成白色液体,影响观察,实验效果大打折扣。技巧三:学生动手实验时,选用未成熟的葡萄粒最合适。二、小水轮实验小水轮快速转动起来,不易观察其转速。增加一个装置,观察时现象明显,还能激发学生…  相似文献   

18.
<正>本文实录了教学《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的实际过程,记录了师生共同探究影响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因素,以亲身实践证明在农村学校、在农村的科学课堂上,即使是"非专业"教师也完全可以凭借简单易行的实验器材去探究科学知识,可以引导学生在科学的海洋中遨游——只要你认真备课,你完全可以上好一堂科学课。本案例对农村教师具有借鉴价值。教材分析:《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是科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  相似文献   

19.
陈艳 《湖南教育》2005,(7):16-17
上课铃响了,我踌躇满志地走进实验室。上课的内容是探究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这个内容趣味十足,我相信孩子们会很感兴趣。果然,学生对马铃薯的沉浮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兴致勃勃地开始了预测、实验。他们发现,在水中溶足盐可以使马铃薯浮起来,从而很自然地想到了一个问题:盐水与清水有什么不同?大家猜想了很多的原因:水是咸的,水多些,盐水比清水重,清水比盐水重……其中持盐水比清水重、清水比盐水重两种观点的学生数不相上下,他们为此还争论起来。我安定了学生的情绪后信心十足地做起了比较等量的盐水与清水重量的演示实验。孩子们睁大眼睛…  相似文献   

20.
问题的产生:今天上自然课的时候,我们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同样都是萝卜,但是放到水中的时候,有的浮,有的沉。我们都对这种现象很感兴趣。老师让我们成立个小组,自己研究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我们先进行了讨论,大家的一致意见是从这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从萝卜的来源入手,调查萝卜的来源,决定有两个小组调查:一组:调查沉在水中萝卜的来源。二组:调查浮在水中萝卜的来源。2.是否与萝卜的大小、重量、部位有关系。用萝卜不同的位置再进行一次实验。3.收集资料:物体在水中是浮是沉取决于什么。由家里有电脑的赵彤同学负责。下面就是我们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