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现代社会里,说明文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除应抓好学生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这四种基本表达方式的训练外,还须重视说明能力的培养。可从如下三方面着手: 一、以小语教材中的说明文为例,讲请“说明”这种表达方式的基本特点。小语教材中的说明文,一般可分两类:一类是科学知识性说明文,即通常所说的常识性课文;一类是读写知识性说明文。在教学这些说明文时,可以课文为例,讲清说明这种表达方式的三个基本特点。 1.具有知识性和科学性。知识性和科学性,是就说明的内容而言的。而介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社会里,说明文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除应抓好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这四种基本表达方式的训练外,还须重视说明能力的培养。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从如下三方面着手:──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说明文为例,讲清“说明”这种表达方式的基本特点。小语教材中的说明文,一般可分两类:一类是科学知识性说明文,即通常所说的常识性课文;一类是读写知识性说明文。在教学这些说明文时,可以课文为例,讲清说明这种表达方式的三个基本特点。1,具有知识性和科学性。知识性和科学性,是就说明的内容而言的。而介绍…  相似文献   

3.
顾名思义,说明文为了客观地说明事物,主要用“说明”这种表达方式,或说明事物状态性质、功能、特征,或阐述事理,力求用最简练、最准确、最恰当的语言使说明清楚。所以说明文的语文特点,显然与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这几种表达方式迥然不同。因而在说明文教学中充分...  相似文献   

4.
说明文不要只用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同时也要运用其他表达方式恰当配合,如议论、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以此完美地完成向读者介绍事物、解释事理的任务;而从学习写说明文的角度来说,若能确切的了解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在说明文中的重要作用,注意准确使用议论、叙述等方式辅助说明,就能把说明文写得文采斐然,有声有色。  相似文献   

5.
叶圣陶同志在《文章例话》中说:“说明文的用处非常大。”这类文章是以客观地介绍某个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或发展过程的职能;它既可以说明实体事物,又可以说明抽象事理;其范围包括一些教科书、辞书、科学报告、科普文章、说明书及科学小品文等。但无论哪类说明文,都是以给人以知,教人以用为目的的。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但有的说明文为了使人们对不熟悉的事物和抽象的道理有具体的认识,往往兼用了一些文艺性笔调,甚至通篇都是用文艺笔调写成的。因此,说明文在表达方式上,不排斥记叙和描写。  相似文献   

6.
语文《阅读与写作》说明文一、说明文写作常识说明文就是用言简意明的文字对事物的性质、形态、关系、成因、功用或发生发展的过程等作解说、介绍的文章。写说明文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有时也可以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来辅助说明。说明的顺序:以时间的先后为序、以空间为序、以工作顺序为序、以事物的结构为序等。说明的方法:解释概念、比喻说明、举例说  相似文献   

7.
<正>同学们在小学阶段就接触过说明文,那么,什么是说明文呢?我们又该怎么写好说明文呢?说明文,顾名思义,就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它是对客观事物的性状、特点、功能和用途等作科学的说明。说明文既不像记叙文那样重在记叙、描写和抒情,也不像议论文那样,重在阐明主张,批驳谬论。说明文通过说明客观事物,使人增长知识  相似文献   

8.
科普说明文是一种以普及科学知识为目的,融科学性、知识性和通俗性为一体的说明性文体。按其内容来说,可以包括传播科学思想、述说科学知识、推广科学技术、介绍科技名人等;就其表达方式而言,它固然以说明为主,但不同品种的科普说明文,因其写作意图的不同,也可以适当运用叙述、描写和抒情等表达方式。科普说明文从表达风格上看,可分成两类,一类是一般性科普说明文,一类是文艺性科普说明文,文艺性科普说明文也叫做科学小品。科普小百科之一:科普说明文和科学小品  相似文献   

9.
一般人认为,具体形象是对记叙文的语言要求。记叙文重视描写,描写要追求生动逼肖,这就要求语言的具体形象。说明文的目的是使人有所知,只要把道理说明白了就行了,它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为什么还要求具体形象  相似文献   

10.
描写与说明是常见的两种表达方式。在初中课文中,描写经常出现在以叙述为主的散文、小说里面.而说明的表达方式主要出现在说明文里.但是.有时两种表达又同时出现在一篇文章里面.这样就给学生的阅读造成一定的困难.学生搞不清是以记叙类还是以说明类的思路去完成文章的阅读.从而造成理解的错误。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让初中学生写好说明文,须从区分文体、序列训练、方法和语言要求几个方面加以指导。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法的文章,在说明文写作教学中,首先应当帮助学生区分说明文与记叙文的不同。许多初中学生开始往往搞不清这两者的关系,因此,就要使学生懂得记叙和说明都是文章最基本的表达方式,它们之间虽有密切关系,但是并不相同。就拿写事物来说,记叙事物主要是通过对事物的具体叙述和描写来反映生活或表达思想感情的;而说明事物则是要解说事物的形状、性质、构造、成因和功用等,说明事物为什么是这样的。为此,教师就要指导学生首先…  相似文献   

12.
一、了解说明文的定义什么叫说明文?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它是对客观事物的性状、特点、功能和用途等等做科学的说明,它既不像记叙文那样重在记叙、描写和抒情,也不像议论文那样,重在阐明主张、批驳谬论,但说明文通过说明客观事物,使人增长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13.
《晋祠》是初中课本的一篇文质兼美的优秀说明文,优秀之处在于成功地运用了“说明中的描写”这一方法。“说明中的描写”,是一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方法,它既不是一段说明一段描写的方法,也不是说明与描写简单地相加的方法,而是以说明为出发点,立足于说明,将描写为说明服务。当然,这种“说明中的描写”,并不是说描写的文字就一定要少于说明,就一定要放在次要位置上,只要描写的文字是服从于说明的,着眼于说明的,就应当认为是运用恰当与正确的。那么,《晋祠》一文是怎样运用这种方法的呢?  相似文献   

14.
阅读一点通     
一、明文体,定读法读一篇文章,首先要知道它的文体,文体划分的依据是表达方式。从表达方式来看,文章无外乎三种体裁: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以叙述、描写为主,说明文以介绍、说明为主,议论文以说理、议论为主。以  相似文献   

15.
作文写作中的表达方式共有五种 ,即记叙、议论、描写、说明、抒情。这五种表达方式是构筑作文的重要元素。一篇议论文 ,肯定议论使用得多 ,其它表达方式应是辅助的。如果说一篇文章中说明居多 ,那它必定是说明文无疑。因此 ,一篇文章的文体是由表达方式的多寡决定的。我们不妨看一个例子 ,比如写秋天的落叶 ,我们可以这样写 :时令已至深秋 ,寒露将至 ,树叶就一片一片地开始往下落。寒露过去时 ,树叶就随着寒风的吹来 ,大把大把地落向地面。霜降时分 ,地面上已铺了厚厚的一层树叶 ,而树枝上仅剩几片叶子了。这是记叙 ,突出了事物的纵向发展 ,…  相似文献   

16.
第二册第六单元共包括四篇文章:《驿路梨花》、《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和青年同志们谈写信》。除第一篇为记叙文外,其他三篇全为说明文。 为什么本单元要将两种不同文体的文章混合编排呢?不妨让我们揣摩一下编者的意图。“单元提示”中谈到:“记叙文或说明文,往往不是单一运用记叙或说明的表达方式。”从这一意义出发,我们不难知道,要写好记人叙事的文章,往往要动用多种表达方式,如第五单元中的“叙述与描写”;本单元《驿路梨花》中的“叙述与抒情”。同理,要写好说明文,也不仅仅只是说明一种表达方式,它还得兼用其他,或叙述,或描写,如本单元中的三篇说明文即是如此。不过,从本单元中的四篇选文看,尽管文体不同,但教学的侧重点是一致的,即让  相似文献   

17.
说明文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占有相当的比重,但同记叙文和议论文教学的研究相比较,说明文教学方法的研究则比较薄弱。本文拟就运用抓中心句进行说明文教学的方法进行初步的探讨,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说明文用说明的表达方式或主要用说明的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给人以知识。教学说明文,就是要教给学生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培养他们准确地观察说明对象、解释事物成因的基本能力,学会写作不同类型的说明文。要达到这个教学目的,我以为,抓“中心句”  相似文献   

18.
<正>目前,由于种种原因,阅读教学比较轻视文体,不搞"真语文",导致"非语文"。我认为,轻视文体弊端多,阅读教学要重视文体。一、不同文体各有特点毫无疑问,不同文体对文章的表达方式、构成要素、语言风格等要求各不相同,这决定了不同文体的文章各有特点。就表达方式来说,记叙文虽然不完全排除会综合运用说明、议论、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但主要运用记叙的表达方式,而如果主要运用其他表达方式就会喧宾夺主,不成其为记叙文;同理,说明文主要  相似文献   

19.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的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的文章体裁。说明义的种类很多,主要有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种。  相似文献   

20.
初中语文第三册,共有六篇说明文,分为两个单元.这两个单元的前面和后面,各有一篇知识短文. 根据大纲对初二年级读写说明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可以确定初语三册说明文教学的要求为: 1.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初步了解说明文的一般特点,懂得描写和说明这两种表达方法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