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综述当前学界较有代表性的科学文化观点和科学教育的定义。在此前提下分析科学文化对科学教育本质,科学文化对科学教育实践的影响,科学方法实践在科学教育中的地位。进而指出教育文化、科学文化与科学教育的关系。旨在对当前的科学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科学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教强国的重要支撑,培育更多优秀青少年学生学习和从事科技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科学资本”由布迪厄的“资本”概念发展而来,被认为是预测青少年学生STEM职业期望的有效变量。为了更好地认识科学资本这一概念的本质及其教育价值,该文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科学资本的内涵进行了解析,对科学资本的构成维度进行了总结,对科学资本促进学生发展的价值进行了讨论,对如何将科学资本融入教育实践进行了介绍。该文认为具有丰富内涵的科学资本为审视科学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为推进科学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着力点,即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同时,应重视学生科学资本的发掘和构建;建议创设“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环境,积极促进学生科学资本构建,增强学生与科学的亲密度,激励更多更优秀的学生在未来进入科技领域。科学资本及以其为导向的科学教学法为我国科学教育和科学教师培训提供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黄芳 《教育研究》2012,(8):143-148
《科学教育框架》提出了新阶段美国科学教育的发展愿景,反映出美国人才培养方案的新动向,在对科学的理解上,实现从"探究"到"实践"的跨越,在科学教育方面,体现从"科学与技术"到"科学、技术与工程"的整合,在学科教育内容方面,体现从科学"概念"到学科核心思想的提升。推进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应提高中小学科学课程地位、重视中小学科学教育在人才培养系统中的启蒙性和基础性作用;注重中小学科学课程的统整性、综合性与实践性,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充分重视科学教育研究及其成果运用。  相似文献   

4.
汤建 《教育与职业》2007,(20):90-91
文章从推进大学生科学发展出发,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在推进大学生科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认为大学生的科学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性要求和根本目的,并从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层面构筑推进大学生科学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在长期研究的基础上,并通过中国知网等对我国科学教育研究相关文献的多方搜索以及对科学教育研究著作的广泛查阅,将我国目前科学教育研究的主要领域归纳为18个方面,对这些方面的研究现状做出了描述,提出了我们的看法。我们认为,我国的科学教育研究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尚存在三方面不足:研究缺乏原创性、系统性,对某一议题没有长期持续的研究与实践成果;没有形成研究团队,缺乏领军人物;与国外、台港澳等地区联系和联合欠缺。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我国科学教育研究的发展。我们建议,大力加强科学教育研究,形成高水平的专业研究队伍;强化科学教师的研究意识,提高科学教师素质;促进广泛合作,建立研究团队;紧密国内外联系,拓宽研究视野,跟踪国际研究前沿。科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呼唤高水平的科学教育研究,高水平的科学教育研究推进科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论高中化学新教材实施科学方法教育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今天,在化学教学中进一步深化科学方法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是当前中学化学教学改革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构建化学科学方法教育目标、采用化学科学方法教育的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有助于更好地进行化学科学方法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7.
教育科学不是脱离并凌驾于教育实践的精确的方法论,而是从教育实践出发并终于教育实践的实践论。实践性是教育科学的内在品格。教育实践的整体性、自足性和连续性,也决定了教育科学是基于教育实践的综合学,而不是附属于其他科学的分析学。教育科学若要成为真正的教育科学,获得教育科学所应有的尊严,就必须扎根于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8.
在持续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经过多年的实践,我校以科学特色教育立校,围绕“崇尚科学,放飞梦想”的主题.做到书本与生活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动手与动脑结合、普及与提高结合、学科与活动结合、智能培养与思想熏陶结合;实现了优化育人环境、优化课程设置、优化信息技术、优化基地建设,科学特色教育由外显的基础建设转向内涵的特色发展,基本形成了“以科学特色教育促进整体办学水平提升”的素质教育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高职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整体构建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要求:“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高职院校如何促进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是当今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本文就高职院校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整体构建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要与培养目标相结合众所周知,高职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包括应用…  相似文献   

10.
曹培杰  陈磊 《人民教育》2023,(22):44-47
学校是科学教育的主阵地,对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建设教育强国具有战略支撑作用。经过长期实践,学校科学教育得到了全面加强,科学课程体系日渐完备,科学教学改革持续深化,科学教师队伍不断壮大,社会协同育人初见成效。但是,学校科学教育还存在重知识传授轻探究实践、重分科教学轻综合课程、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等突出问题。为此,中小学校要树立“大科学教育”观念,构建立体式、特色化的科学课程体系,推进以探究实践为核心的课堂教学变革,打造全社会协同育人的科学教育新格局,确保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相似文献   

11.
论科学教育的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哲学观和教育哲学观,正确判断和评价西方近现代科学的发展轨迹,全面认识和把握科学与科学教育的本质,是推进科学教育中国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科学教育事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论职业技术教育的科学发展理念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对职业技术教育科学发展观的发展理念(一是科学发展的驱动力,二是科学发展的目标,三是科学发展的原则)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做了进一步的阐述,并着重对职业技术教育科学发展理念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要求,以及用科学发展理念解决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中的几个重要的实践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漆炬 《教学与管理》2008,(11):45-46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题。小学科学作为对少年儿童进行科学教育的基础学科,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小学科学的大部分知识是要求学生动手实验去发现、理解、运用的。实践是学科学的最有效的手段。动手实践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有效地帮助学生发展智力,  相似文献   

14.
小学科学创新比赛活动的开展,有力地推进小学科学教育教学改革、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对学校的创新教育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受到师生和学生家长的好评,由此途径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的教育目标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5.
小学科学创新比赛活动的开展,有力地推进小学科学教育教学改革、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对学校的创新教育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受到师生和学生家长的好评,由此途径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的教育目标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6.
科学教育和科学精神教育是相辅相成的.现在国人对科学文化认识的偏颇,导致了现在中学科学课程的不合理,使得学生思维与实践能力得不到纵深发展,更谈不上科学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17.
幼儿园“做中学”科学教育开辟了课程改革的另一片新天地,从小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特别是实践精神和动手能力,有力地推进了素质教育往纵深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科学教育加法重要指示精神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布局的关键性举措。要求我们顺应新时代科学教育的内涵转变,以兼顾全体学生科学教育和拔尖人才培养、强调探究实践、重视教育和科技等部门协同部署、推动数字技术赋能科学教育等作为着力点,从学段一体化、主体多元化、要素现代化三个维度构建大科学教育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9.
美国《下一代科学教育标准》是美国当代科学教育发展的重要纲领性文件。它明确了标准的性质,设计了学习的预期,凸显了科学与工程实践、跨学科概念和学科核心概念的融合,利用了学习进程研究成果实现课程贯通性,关注了群体性差异,为当代全球性的科学教育研究与实践指明了发展方向,对我国的科学教育具有很好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浅论大学科学教育的深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学的科学教育应该不断更新和深化,目前应该注意科学技术负面作用的教育,加强科学文化论的教育,科学教育中要融合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