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厚坤 《教师》2014,(34):85-85
从2013年上学期开始,江苏省徐州市开始宣传并实施“学讲教学”。“学讲教学”的核心是“学进去,讲出来”。它是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的一种全新教学方式。“学讲教学”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通过自主先学,合作学习,共同学习,再通过讲出来的方式呈现所学内容。理论虽好,但在应用中还要注意一些问题,笔者结合物理教学实际谈一下实施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
学讲方式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强化和落实,力争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讲教学倡导教师在自主先学的前提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本文以《春酒》的创意教学为例,来诠释学讲教学,希望能为课堂教学实践发挥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我作为一名担任语文学科的教育工作者,认真探索《学讲计划》蕴含的理念,并积极实施"学讲方式"教学,实践证明:语文学科教学的成效与《学讲计划》理念的指导密不可分:学讲方式可以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学讲计划》理念之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理念。为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了"学讲方式"中的"小组合作探究"的重要环节:全班学生分成7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物教学》2019,(12):17-18
<正>"学进去,讲出来"是近年来徐州市施行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简称为"学讲方式",推行该教学方式的目的是适应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学讲方式注重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任务,强调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与他人合作提高学习效率。生物学科知识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有利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所以学讲方式适用于高中生物学教学。借助学讲方式让学生"学进去,讲出来",由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对于提高高中生物学教学效  相似文献   

5.
正一、学讲计划的解读目前,我市教育系统全面推行学讲计划。学讲计划的内容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作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以"学进去"、"讲出来"作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导向和学习目标达成的基本要求的课堂教学方式。有效实施"学进去,讲出来"是学讲计划成功实施的关键环节和因素。在学讲计划实施过程中,教学行为的转变是教师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步骤上面临的最大改变。对于学生,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卢大根  唐岚 《文教资料》2014,(11):154-155
“学讲方式”是学习方式和教学行为的变革,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以“学进去”、“讲出来”、“教别人”为学生学习导向和基本要求的课堂教学方式。“学讲方式”进一步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了原生态课堂。教师升级为“导师”,由重教转变为重导。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徐州市推广学讲计划。通过学习,笔者了解的学讲计划的精髓是"学进去,讲出来"。在具体的实施中,学讲计划要求教师合理分层,精准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把握上课的节奏和教材要点难点的点拨。除此之外,把课上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充分预习的情况下,进行对知识的梳理,概括和总结。最终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和教师的帮扶,把所学到的知识给予呈现,并在练习中得到及时的巩固和应  相似文献   

8.
殷梦军 《亚太教育》2020,(5):123-123
“学讲计划”即让学生学进去,促使学生积极思考的一种教学理念,目的是优化学生的学习思维与探究水平,突出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学科知识意义与学习规律,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推行“学讲计划”,全面优化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使其实现能动思考,积极表达。本文从创设课堂情境、引入生活资源、组织数学探究三个角度来分析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如何推行“学讲计划”。  相似文献   

9.
张允艳 《学周刊C版》2014,(12):112-112
“学讲方式”是以学生自主先学、小组讨论、交流质疑等为主要教学环节,以“学进去”“讲出来”“教别人”的方式达成学习目标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学讲方式”课堂教学,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什么”,然后思考让学生“怎么学”,进而使学生“学得通”“学得牢”.  相似文献   

10.
<正>学讲方式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以"学进去、讲出来"为学习目标达成基本要求的课堂教学方式。"学进去"是通过学生自主学、合作学、质疑学等完成学习目标,"讲出来"是通过小组交流、班级交流等达到解疑、释疑、巩固、提高。落实学讲方式,重在搭建平台,提高学生参与度。学生只有通过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躬行其中、参与探究,才能真正收到实效。就"讲出来"而言,学生参与前,必先自行阅读,尝试找到或解决教师预设的问题,即首先通过阅读来感知教学内容。在教师讲的过程中,学生对感知的内容进行思维加工和语言表达,  相似文献   

11.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其中,“教学做合一”是“教学合一”发展而形成的。新一轮“课改”在中小学课堂中实行“学进去讲出来的教学方式”(简称“学讲课堂”),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方式,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积极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近几年,按照新课改要求,依据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论,笔者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积极探索实施“学讲课堂”的教学形式,深刻理解“学讲课堂”的内涵,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动手实践和集体合作的能力,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2.
李兰 《成才之路》2014,(33):41-41
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核心。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进学讲方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突破口,因此打造高效课堂势在必行。学讲方式首先让学生自主先学,然后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贯穿课堂教学过程的教学组织形式。学生讨论完后进行交流展示,这是固化学习成果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拓展深化,同时进行检测反馈。  相似文献   

13.
<正>本文就《学讲计划》的推广和实施中出现的误区:学讲计划流于形式,不少学校的学讲计划只是学生座位上的改变,教学的方式方法和以前相比基本无变化,致使学讲计划徒有其表;课程的导入过分追求形式,不注重实际效果;课堂形式追求热闹,每堂课都是学生小组学习和自主探究的教学形式等,并就上述问题做一些简要分析,试图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策略。随着《学讲计划》在徐州一千八百余所中小学中的大力推进,涉及一百四十  相似文献   

14.
<正>《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强调,要关注学生历史课程素养培养,注重发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潜能,让学生在受到尊重和信任中更好凸显自身学习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我市正在推行的学讲计划正是基于这样的认知要求,着重从学生课程学习需要和差异性发展中探寻自主学习、质疑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鼓励学生尝试运用多元化的形式表达学习过程、学习思维,培养他们总结反思学习能力。学讲计划从学生学习需求和差异中探寻因材  相似文献   

15.
徐州市近期开展以“学讲方式”践行课堂教学的巡课活动.所谓“学讲方式”即以“学进去”“讲出来”作为学生学习方式导向和学习目标达成的基本要求的课堂教学方式.其突出点在于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即通过自主学、合作学、质疑学的“学进去”,进而使学生“讲出来”“教别人”,从而真正地实现课堂教学“以学为本”“以学促教”的人本理念.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理念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自主学习,掌握信息的处理和加工本领,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探索科学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7.
迟晓杰 《学周刊C版》2014,(12):132-133
新课程理念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自主学习,掌握信息的处理和加工本领,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探索科学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8.
周玲 《学子》2014,(8):18-18
当前,由于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学生学习大多是因为考试,而不是因为兴趣,这种教学情况引发了学生的厌学情趣,进而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缺失。目前,我市正在积极全面地推行“学讲计划”,这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作为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为教学形式的教学改革,推进“学讲计划”,关键词之一就是:自主学习。在践行这个教学新模式的过程中,我总结了以下一些经验,在此与同行们探讨。  相似文献   

19.
“学讲课堂”通过学进去,讲出来的方式将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颠倒,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时间规划,重塑课堂结构,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实现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学讲课堂”实现了教师、学生、家长角色的转变,在三者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采取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促进三者之间共享成长。应用过程中发现该模式在学习环境、学科适用性上存在一些问题,同时对教师与学生的素质有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王正明 《考试周刊》2014,(86):71-71
学讲计划,使教学改革再创新篇,使教学的改革再次掀起高潮。学讲计划是在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对教育教学改革的再次创新。新课改、学讲计划都把小组合作学习当做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有效课堂的焦点和重心所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学讲计划下的小组合作学习,对提高小组合作的高效性、对学讲计划的实施都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