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一部完美的电影作品,不仅仅是剧情和演员的表演,在电影作品中电影配乐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电影配乐不仅仅只是出现在电影作品的主题曲或者片尾曲,更是在电影情节中为了烘托电影的气氛,使观众能够更好的理解和进入到角色中去,电影配乐能够将一部电影的魅力散发到极致。特别是最近几年,中国电影的发展越来越快,对电影配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电影配乐在电影产生的作用也开始被人们所重视。本文主要讨论的就是电影配乐在电影中到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电影产业价值链中的后电影产品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电影产品开发在成为电影产业链条协调和完善的关键的同时,还给电影业带来巨大的收益。对正在走产业化道路的中国电影业来说,后电影产品开发是不可缺失的环节。本文在将电影后产品开发纳入电影行业整体链条的前提下,主要考察了中国电影产业链中后电影产品开发的现状,并结合好莱坞成功的经验,提出后电影产品开发在中国电影产业链中具体实施的策略步骤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浅论电影音乐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青峰 《文教资料》2009,(22):99-100
电影一经诞生,音乐便开始与电影相伴.本文从电影音乐与电影画面的有机结合,电影音乐在声画制作上的特殊性等几个方面对电影音乐的特性进行了阐述,旨在使读者对电影音乐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从而更好地欣赏电影音乐.  相似文献   

4.
电影声音设计与电影工业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同时又与声音处理技术的进步紧密相关。随着电影制作水平的不断提高,声音在电影艺术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不同类型的电影适合什么样的声音设计风格,电影声音设计如何影响到电影艺术的视听表现力,成为电影声音设计工作者们普遍面临的问题。本文即分析了电影声音设计风格化的表现及其在电影制作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对于国外电影在中国的传播来说意义重大,但目前中国电影片名的翻译现状问题颇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限制了国外电影在中国的发展。本文拟从电影片名的翻译现状、具体策略及应注意问题等角度来探讨电影片名的翻译,以期对电影片名的翻译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自电影符号学宣告现代电影理论诞生以来,电影理论不断吸收相关学科理论来实现自我建构,促使自身走向多元化。电影精神分析学作为现代电影理论的一支,其对于电影中所呈现的精神疾病的研究取得了累累硕果;但其身体维度的缺失使得电影精神分析学视域下的主体始终处于残缺状态。在这一背景下,"电影病理"作为电影学的新概念的提出和研究,是迫切而必要的。电影病理学在现代电影理论转型的机遇下诞生,又将对现代电影理论转型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论广义影视教育的通俗形态及其文化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影诞生至今已经超过一个世纪。作为一种社会存在,关于电影的科学研究同一切既存的科学现实一样,存在着两大分支:一是电影科技,一是电影的社会科学。比较而言,电影的社会科学似乎更为活跃:在理论与历史两大方面,这种发展的标志是电影历史、电影美学、电影哲学、电视社会学、电影符号学、电影文化学等等。令人遗憾的是,电影教育学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电影本身的发展以艺术为主要的存在形式,致使理论家们将其归入文艺体系,注意力大多集中在电影的艺术本性上;二是电视诞生之后,人们在传播文…  相似文献   

8.
王飞 《华章》2012,(33)
一首成功的电影主题曲的作用毋庸置疑,不仅可以表现电影的主题,起到宣传电影的作用,还可以和电影相互支撑,为整部电影增添光彩.而在香港电影最辉煌的时期,曾经涌现出大量的经典电影主题曲,无论是在表现主题还是在电影主题曲的针对性创作上,都为当今的电影音乐创作者留下了很多可以借鉴的经验,值得我们去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9.
田凯  刘瑄传 《海外英语》2011,(7):188-190
该文通过对电影艺术的简要介绍,阐述了电影翻译事业的重要性。同时通过简要介绍电影语言的特点,以及电影翻译人员在翻译过程中与译语配音演员在配音过程中所遇到的诸如声画同步等方面的挑战,阐明了电影翻译实际上是一种在源语电影基础上的再创造。因而,担任电影翻译工作且作为一部译制片能否成功主要取决对象的译者,便相当于是译制电影的创造者。而这些创造者必须是在严格遵循源语电影台词的基础上去创造符合译语观众审美观的电影作品。该文重点从几个方面阐述了在译者翻译电影台词的过程中,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从而进一步说明电影翻译是一门需要译者长期不断努力去提高和完善的艺术。而指导电影翻译的理论还需要更加成熟化,更加系统化。  相似文献   

10.
电影观念是电影创作人员进行电影创作的潜在动力支撑,它从根本上决定了电影的艺术水准与制作层次。1920年代中国电影产量不菲,但1920年代的中国电影刚刚起步不久,且作为一种舶来品,被社会人士当作投机事业,在这种电影观念的引导之下,1920年代中国电影语言虽形成了一定的规范,但仍存在诸多伤饬之处。功利、低端电影观念引导下的电影语言决定了1920年代中国电影的通俗面貌。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中国电影的成熟期。中国电影家对于电影本体的认识此时也走向深化。其突出标志是电影界普遍的电影意识的确立,以电影的表现方法来发挥电影艺术的特性。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追求镜头、画面的视觉化创造,注重蒙太奇的艺术表现功能,强调导演是电影创造的中心。中国电影家对于电影艺术特性的把握在渐趋深入。  相似文献   

12.
电视电影:再论两个"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界长期以“胶片标准”将电视电影划入电影的做法一方面回避了对电视电影形态的必要区分,另一方面也忽视了电视电影与电影因媒介不同而在艺术特性和接受方式上表现出的明显差异。电视电影应是综合了电影艺术的一种电视艺术类型,在培养电视电影的过程中,受“电影衍生品标准”影响而出现的一些问题值得我们重视和再认识。  相似文献   

13.
黄建新导演是第五代导演中旗帜鲜明的个例。他的电影在叙事方面也有着鲜明的特点。他的电影不排斥传统电影的叙事功能 ,又不是经典意义上的电影故事叙述者。他电影中的情节链常常受到一些表意元素的间离 ,呈松散的状态 ,从而在叙事上保持着一种开放性 ,尽量让电影呈现出生活原生态。在电影的叙事结构方面 ,他力求打破模式化 ,提供观众新的审美感受 ,以求观众在观看电影时有更多的思索与回味。  相似文献   

14.
电影是新媒体及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电影片名的语言使用不仅具有理论研究价值,还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片名有利于电影的被关注度,同时它也对语言的规范使用起着积极的作用,语言在电影片名中的运用是成就好的电影片名的关键。本文立足于语言在中外电影片名中的运用,通过电影片名中语言运用的特点、修辞方法与语法手段、外国电影名翻译中语言的运用、电影片名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等,探讨语言的运用对电影片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英语电影汉译过程中,译者不仅需要通过再现英语电影的语言展现原片的文化特色,以保持原电影的风貌,还需要满足国内受众需求,确保电影的亲切感,在汉语文化中选择与之相应的对等表达.将目的论运用在电影翻译中,将有利于英语电影翻译的发展和英语学习.  相似文献   

16.
电影民族特点的烙印。电影民族特点的逐渐积累,发展与成熟,才可能形成电影的民族风格。影片内容上的民族色彩,表现在民族题材与主题、地域风光与社会风俗、民族性格与行为方式等方面,它们与电影民族风格密切相关。电影语言民族化在电影民族形式中占有重要地位。电影民族风格是电影群体风格的一个方面,它的形成与发展,与电影个体风格尤其是其中的导演风格的表现特色有关。  相似文献   

17.
电影实践的发展表明,欣赏者的审美需要(审美趣味)在电影创作和分类中,越来越占有重要的地位。传统的电影分类原则,多是以电影表现题材、内容、观赏对象等为主要依据,间或以电影导演的艺术风格等因素为辅助依据,往往忽视电影欣赏者在电影分类中的地位和作用。从目前电影实践和电影的社会效应(特别是电影文化市场效应)发展看,电影欣赏者的审美趣味,对实现电影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潜移默化地起着杠杆作用。具体表现就在于,目前中国的电影创作多是遵从观众(国内的或国外的)的审美趣味,投其所好,甚至一味地迎合观众的审美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电影的票房数据可以反映出中国电影市场的蓬勃发展,然而这种发展是仅仅繁荣了电影市场还是也促进了电影艺术,又或者双赢还是互斥的局面都是值得深思的.电影市场以商业的竞争法则对待电影艺术是对艺术的摧残,同时,电影市场由于文化性的欠缺在电影传播方面对观众造成了很大的误导.当下大众文化膨胀导致精英文化边缘化,电影市场也正因此获得空前膨胀的机会,电影本是借助科技手段表现艺术的载体,而电影市场将电影变为了以科技手段赚取利润的载体,电影中科技、特效慢慢地取代了文学艺术的地位,这些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当下电影市场观众的观影意识,特别对青少年认识电影、理解电影艺术造成了诸多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我叫刘跃进》的问世,不仅打响了中国作家电影的第一炮,为电影反映主旨作出了榜样,而且为电影自身的艺术效果作出了贡献,为作家电影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作家电影的出现是是影视与文学碰撞的当代产物,也是作家与导演默契合作的结晶,是电影素质提高的表现与探索。虽然作家电影在某些方面还有所欠缺,但它在今后发展中必然会逐渐成熟,在当代电影的道路上行将远之。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电影产业机制入手,结合文化研究的方法,对跨境电影的本土语境、跨境电影中呈现的文化整合与文化折扣、跨境电影与全球想象等三个问题进行了梳理与归纳。认为跨境电影是全球电影产业一体化进程的产物,中国跨境电影的发展既是与全球电影产业接轨的一个标志,也是应对诸多电影产业本土机制问题的途径。中国的电影经济尽管在跨境生产的大趋势上向全球电影产业的主流靠拢,但依然存在隐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